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UU阅书 >  扶明录 >   第854章 艰难

常宇也不卖关子淡淡说道:“若青州不降,鞑子先锋或许会强攻,但想强攻还得准备家伙什,而且他攻不攻都要为后方主力准备,所以除了你说的勘察地势和搜集情报外还要伐木造攻城辎重,若后方大军围城能将青州吓到开门献城也就罢了,吓不住就会动手强攻,那些家伙什便要提前准备好了,不然等多尔衮到了再造,等造好了后方明军大军也到了……会延误战机的”。

陈所乐等人听的连连点头。

“所以,鞑子先锋忙活这些事未必就有空到处袭扰,当然也不排除前来临淄的可能性,但绝对不会呼啦一下都过来,以本督估计少则数十骑多则百余,这点人手咱们应付绰绰有余”。

众人嘿嘿笑着。

常宇道:“其次你还是不太了解贾外熊和老九那俩货,虽说本督叮嘱其只管守城,但他两人的尿性岂能老实坐在城中不动,若鞑子大军在此倒也罢了,其先锋不过两千余,少不得就出城偷袭多单的,这样鞑子更无暇于周边”。

众人大笑,常宇仰天口气,又指城夜色中的临淄:“最后一点,咱们不是这点人守城,而是全城百姓!”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这种大义太崇高,但家园遭劫,但凡有点血性的百姓都会拿起武器扞卫家园保护家人性命。

听其一席话,陈所乐等人崇拜的一塌糊涂,小太监无论武技还是智谋都让其自叹不如,暗赞怎会有如此少年奇才横空出世。

“那这样咱们便放心等着李将军了”亲兵们松了口气,哪知常宇苦笑摇头:“放心?想都不要想,这个节骨眼一点都松懈不得,鞑子先锋虽未必前来,可待得几天后鞑子主力一来,数万大军铺天盖地的,临淄近在咫尺还是少不得有小股鞑子前来袭扰,诸位磨好刀候着吧”。

“若小股鞑子过来,咱兄弟们还真不怵”陈汝信嘿嘿冷笑,旁边一众亲兵大声附和,一时城上喧哗大起,常宇嘘了一声:“别惊着百姓,至少让他们睡好下半夜吧,明儿天一亮怕是小半个月都寝食不安了”。

但其实此时城中已有小部分人寝食难安了,便是那些乡绅富豪,小太监前脚刚离开县衙,邹逢吉便令衙役到城中各处去请人,一时间城中大户门外犬吠不已。

李士元上了城头,见小太监靠着墙垛席地而坐和手下亲兵正扯淡吹牛逼,一时怔住,这当真是大明东厂的大太监么?可他么的真的一点都不像啊。

“李守备,他们聊的如何了?”常宇看见他招了招手。

“这事卑下不便多插嘴,都是世子殿下在交涉,不过已拍了板以衡王府名头借了些,买了些余下则有临淄城中百姓捐了”。

常宇微微一笑:“世子殿下貌似忠厚,实则是个精明人,他当真大包大揽?”

李士元噗嗤笑了:“厂督大人看人甚准,世子殿下又对邹知县等人言,若大户不愿捐粮可以银子抵,这在之前厂督可未曾提过”。

常宇大笑,朱慈安算盘打的好,这年头粮食比银子金贵,有些大户宁愿捐银子抵粮食,可怎么也想不到朱慈安会拿他们捐出来的银子再去买他们的粮食!反正常宇早有言在先不沾银子不沾钱钱粮,这中间怎么捣鼓还不是衡王府做主。

但常宇才不管他们怎么搞,只要最终将士有饷银拿,有口粮吃就行,其余的你们爱怎么扒拉就怎么扒拉去。

在城上说了会闲话,常宇便又同李士元在衙役的带领下去了兵器库,竟有了意外之喜,临淄县虽无守兵却兵备不少,刀四五百把,弓百余张,箭上千支,且还有数百发炮弹比青州还多。

常宇很是疑惑,小小弹丸之地无兵无将的却有这么多存货,李士元则解释,原本临淄也有驻军,十五年时清军来青州府扫荡,他将守兵调走守青州城,一战之后损伤严重仅余八百,以至无兵派守临淄,甚至让流寇钻了空子将县衙都给毁了,前任知县重修后调走,邹逢吉上任后励精图治才有这么点成绩。

这么说来,邹逢吉倒还的确是个少见的能吏,常宇暗暗点头。

时已至凌晨,常宇见李士元疲惫便让其去县衙歇息,毕竟这一天东奔西跑的也把他忙坏了。

一天?常宇突然的一怔,忍不住苦笑,确实,他到青州才一天,除了下午睡了一觉都在忙碌,却好像时间过了很久做了很多事,然而却实实在在的才刚过一天。

常宇睡了一下午,亲兵也几乎睡了一整天,此时毫无睡意,精神抖索却也没啥事做,便又上了城头吹风,望着正北夜空,絮絮叨叨李岩现在不知道到哪了。

数百里外同一个时空下,李岩也是没睡,不是因为伤口痛而是眼下遇到了极为棘手的事让其一筹莫展心烦意乱。

不出常宇所料,军粮短缺成为李岩手头最头疼之事,小太监拍了屁股走人了,他率大军紧追多尔衮一开始还心存侥幸,粮草尚能抵三天之数应该能挨到青州,至于到了青州如何取粮到了地头再说。

可就在小太监离开第二天他就发现不对了,三天时间根本就到不了青州城外,不是他不想走,是多尔衮根本就不让他走。

多尔衮知道明军识破他的要直去青州的意图后,便派出一支先锋急去下城,然后又令孔有德率万余大军殿后,死死拖住后边的明军,让其一来无法驰援青州,二来让明军远离主力他好沿途掠劫。

这样一来几乎一天时间,李岩所率大军几乎寸步未动,也就是说当常宇进入无棣县境内发现清军先锋兵马时,李岩还在沧州东边的韩村(今黄骅市)和孔有德人马对峙,而多尔衮却率主力在沿途周边无论村镇全部鸡犬不留,边走边抢。

李岩虽有三万余骑兵,孔有德不过万余,但他并不想与其硬磕,甚至也知道即便拼劲全力也不过半斤八两,徒增伤亡毫无意义,而孔有德显然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两军相隔不到十里地就这么对峙。

这不是个办法,黄得功急的上蹿下跳连连请战,李岩则犹豫不决,周遇吉也是一时难以抉择,明明看破多尔衮的意图,却偏偏只能这么耗着,眼睁睁看他一边抢一边朝青州扬长而去越走越远,三人尽是气愤又无奈。

最终还是要打,不然总耗着难解青州之围不说,留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没吃没喝也得饿死。

但李岩也知道即便打也不可能一举将清军击溃,最多往前挪挪,可这样别说三天恐怕十天都到不了青州,或者说三天之后没了粮草根本都不用清军打自己就想溃了。

那也得打!

李岩和周遇吉,黄得功三人商议后,决定给孔有德来个大场面,以屠元,郝摇旗,姬际可三员猛将为先锋率领一万正面打,黄得功,周遇吉各领一万从两翼包抄,同时派遣千余骑兵西去沧州借粮。

去沧州借粮是李岩的无奈之举,东边是大海,后边天津太远,前边鞑子蝗虫过境别说过不去,就是过去了渣也不剩一个了,唯独西边的沧州一城可求。

沧州也算是个走了狗屎运,前段时间贼军北上它因地处偏东虽被波及却未伤根基,贼军未入城,此番清军南下掠劫因为奔着青州去又和他擦肩而过,两次免于劫难,现在自己人来求粮了。

“若是不借呢?”负责前去借粮的腾骧卫指挥使程明问李岩。

UU阅书推荐阅读:穿越老仙:大秦铁骑,踏遍全球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大宋男儿大明测字天师为祖龙指路,九州之外亦是秦土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带着皇帝到处溜达纵马西域总关情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北隋军神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开局就被流放,系统奖励精兵百万不做蛀米大虫,接管密骑营创功业懒妃有毒老子传奇:大道至简白话西游记:精编带着女神闯汉末三国,我的系统不逆天重生之鉴宝大师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大唐贞观小地主风澜策月华长安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运朝:开局赐婚,被封闲散王爷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大唐太子太嚣张三国之再兴汉室最强兵王血雨腥风逆天行龙符令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少爷真厉害幕府将军本纪宋吹英雄恨之帝王雄心穿越之极限奇兵北朝帝业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安家立业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
UU阅书最新小说: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