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现在还不到二十岁,只是长相老成了一些,
当黄忠找到他的时候,他提出和黄忠比试一场,结果很快就被黄忠的武艺所折服。
林睿没想到黄忠真的将魏延找到了,便让他和黄忠一起,去刘备军中效力了。
刘备让郭嘉随军,徐庶留在南阳郡处理政务。
而洛阳城的管理,刘备则委托给了糜竺。
张辽、高顺和曹性这三人,也随军北上了,刘备的阵容,可谓是空前强大。
林睿询问了一下典韦的意愿,得知他也想搏战沙场,
马上封侯,便也让他去刘备麾下效力了。
典韦去冀州战场了,护卫小六就转正为护卫首领了。
这天,林睿给学生们上完课后,就带着诸葛亮,
来给蔡家送过来的那两千名工匠上课。
林睿已经发现了,诸葛亮在讲课方面,要比自己讲得好,所以他便让诸葛亮讲课,
自己在一旁呆着,只是为了给诸葛亮坐镇而已。
看到众工匠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林睿便决定给他们上点干货。
林睿让小六取来王大牛最近打造出来的滑轮组,将它们安装完毕。
工匠们都聚集在空地上,看着林睿将一个怪模怪样的吊钩,
挂在三根铁柱搭成的锥形架子顶端。
锥形铁架下面,还准备一个大约千斤重的铁球,铁球上绑紧了铁链,
铁链的另一端连在那只奇怪的吊钩上,深深卡进吊钩铁轮的凹槽里。
工匠们看不懂李钦载到底在弄什么,一个个倒是沉得住气。
滑轮组分为两个铁轮,一个是定滑轮,一个是动滑轮,顾名思义,一个是固定在吊钩上的,另一个是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的。
一切准备就绪,林睿这才转身对诸葛亮说道:“
小亮,铁架下面这个铁球重约千斤,你觉得这世上可有人能搬动它?”
诸葛亮不假思索摇头:“就算是西楚霸王在世,估计也不可能搬动千斤重的铁球。”
林睿笑了:“老师我造的这东西,可凭一人之力,轻易举起千斤。”
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顿时震惊。
说完林睿拉动吊钩垂下的一截铁链,不停的拉啊拉。
铁链发出咔咔的声音,带动吊钩上的两只铁轮也转了起来。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只见绑在铁球上的链子陡然收紧,
越来越紧绷,而且开始微微颤动。
林睿仍旧拉着铁链,神情轻松之极。
而那只千斤重的铁球,在所有人惊愕的注视下,
竟已离地而起,被吊悬在地面之上。
林睿继续拉动铁链,铁球越悬越高,最后竟已悬至锥形铁架的顶端。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一脸震惊地盯着那只铁球。
他们都不敢置信,使劲地眨眼睛,仿佛要证明眼前的一幕根本是幻觉。
铁球升到铁架顶端便停下,此时它已离地约一丈高,仍稳稳地悬在半空中晃悠。
林睿慢慢放下铁球,然后让众人上前,检查铁球的真伪。
一名身体强壮的工匠使劲推了一把,发现推不动,
又扭头道:“来几个力气大的帮我。”
几名魁梧的工匠上前,他们各占一个方位,
使出吃奶的力气一同发力,半晌才将铁球从地上抬了起来。
从几人吃力的表情来看,这只铁球果真有千斤之重。
也就是说,林睿弄出的这玩意儿,轻易便能将千斤之物举起。
见众人的脸上充满了好奇之色,林睿便开口说道:“
此物名为滑轮组,就是从小亮教给你们的知识中,发明出来的。
将来若能普及此物,无论建造宫殿房屋,军队垒砌防务工事,
民间打夯堆土挂梁,山中开矿修路,船坞造船,水面打捞等等,都能用得上它。
若果真如此,未来将减多少百姓徭役,官府能少征用多少民夫。
你们现在还觉得,小亮教给你们的知识,不堪大用吗?”
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无法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无法改变力的方向。
两者组成滑轮组,便能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了。
众工匠研究了一番滑轮组后,纷纷提出许多设想。
林睿也一一替他们解答,其实古代匠人的智慧也是非常高明的,只是没有进行系统总结。
这两千工匠,最近也没有闲着,林睿在让他们建造一座炼钢的高炉。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汉朝的建立可谓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在两汉数百年间,中国不仅从秦末战乱的虚弱状态当中恢复过来,
自身国力更是得到了全方面的提高,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层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虽然因为受到重农抑商传统思想的影响,科学技术在古代往往不受重视。
但又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需要仍然在不断发展,并在不断的传承当中取得进步,
汉朝时期的冶铁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一、汉朝社会环境要求冶铁技术的发展
1、农业活动本身需要大量铁器才能进行
汉朝建立初期,整个社会环境可以说是一片凋敝。
从秦朝末年开始,秦朝政府和地方农民起义军的斗争便可以说是此起彼伏。
此后秦朝虽然灭亡,项羽和刘邦之间却展开了新一轮的争霸,并最终由刘邦获得胜利。
事实上,虽然秦朝的建立带来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但由于秦朝的存在时间太过短暂且自身所实施的律法向来较为严苛,
人们因此并未获得太多的机会休养生息、恢复生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朝建立初期的中国便陷入了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停滞、
人民正常生产活动难以展开的极端困境当中。
就连身为统治阶级都深受这种贫苦环境的困扰,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既是为了加强自身政权的稳固,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奢侈享乐,
汉朝统治者都必须立即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而在以“重农抑商”为传统思想的古代社会,扶持农业的发展可谓是头号任务。
当时,有地的农民就享受轻徭薄赋的优惠政策,无地可耕的便分配土地,
农民们的生活负担由此得到了极大降低,生产积极性则大幅度提高。
但是,要开展农耕活动,却又需要大量的铁制农具才能够完成。
这就导致当时无论政府还是商人,都需要通过提升冶炼技术的方式,
来满足这种庞大的社会需求,冶铁技术的发展由此被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铁犁牛耕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生产技术革命,
其作用和意义都是非凡的。
2、军事上的需要也是重要原因
在西汉建国之初处于民生凋敝的窘境之时,
北方的匈奴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逐步走向强盛。
在吞并了包括楼烦、东胡、西域诸国在内的诸多政权后,
匈奴一跃成为当时东亚地区最为强大的政权,
对于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汉朝自然也是虎视眈眈,时不时便派兵南下袭掠其边境。
汉朝初期虽然也不是没有想过主动出击,但当汉高祖刘邦遭遇了白登之围的惨败后。
汉朝便完全意识到了此时和匈奴之间的国力差距,
之后不得不采取和亲这种较为屈辱的方式来求得并不算稳定的和平。
可以说,西汉从立国开始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便十分之大,
这让西汉统治者不得不在军事方面投入诸多精力。
除了外部威胁外,西汉内部还有着一个巨大隐患——诸侯国。
虽然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为了政权的稳定而不得不采取分封制,
但他之后不久便着手展开对他们的打压,并最终用同姓王将这些异姓王全部取代。
即便如此,西汉在汉景帝时期仍然爆发了惨烈的七国之乱。
而在打败匈奴之后,西汉也顺势将西域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
其余周边政权诸如闽越、西南夷、西羌、朝鲜在当时也都是西汉的打击对象。
为了维持住自己的霸主地位,西汉便必须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要维持强大的军事力量,武器装备这些铁制的战略物资则必须时时供应,
这就要求更为先进的冶铁技术来作配合。
另外,为了筹措到足够的军费来支撑起与匈奴之间的战争,
汉武帝当时在经济上采取了许多堪称开创性的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盐铁官营。
作为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当中必须的资源,盐和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将这两个行当纳入到政府的经营体系当中,给政府所带来的利润无疑是巨大的。
但是,就算政府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来强令其他商人不准插足这两个行业。
但如果其自身在供应上无法满足社会民众的基本需求,
那么民众也将爆发出剧烈的不满,乃至于极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农耕活动。
这就明显是统治者不愿看到的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冶铁技术的进步就变得更为迫切。
二、冶铁技术的进步是体现在多方面的
1、冶炼设备本身获得了一定发展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升铁器冶炼的效率,
冶炼设备的完善和发展当然必不可少。
汉朝时期,高炉的结构有所改进,其体积得到大幅度增加,
八十多个高炉每天能够产出二十四到二十八吨的液态铁,
这一数字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已经不算小。
另外,高炉的炉型也发生了一个从椭圆到多形状并存再到小圆炉转变的过程。
在椭圆形的炉型下,氧气能够以更容易的姿态进入炉内中心,
从而促进炭火的充分燃烧,这一炉型从战国时期开始直到西汉中期都在一直沿用。
但直到东汉建立后,各种各样炉型的高炉开始出现,
甚至最后普遍都只是体积更小的小圆炉。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与当时动力设施的落后有关。
想要使用大型高炉进行工作,便需要动力十分强劲的鼓风配合才能够完成。
但当时显然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满足这个条件,
直到汉武帝统治时期将一种更为先进的大鼓铸鼓风方法推广到全国,
才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然而,直到东汉时期,大鼓铸这一鼓风方法又变得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人们便着手探寻其他方式来解决鼓风问题。
除了小圆炉这种新型炉型的开创外,人们对于鼓风方法本身也进行了较多创新,
水力鼓风便是当时的一大科学创造,“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当然,大鼓铸也并非失传,只是终究难以回到当初的盛行局面了。
2、退火和炒钢技术的进步不可忽视
早在战国时期,退火脱碳这项技术便已经出现,只是由于其他方面条件的限制,
战国时期的人们只能铸造出黑心和白心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器的使用。
当时,在这项技术下,人们得以原本硬度虽高、
韧性却较差的白口铁提升为性能可以和钢相比的铁材,
这在当时不可谓不是一种巨大进步。
直到汉代时期,人们在此基础上又采取陶窑退火炉这一工艺,
使所铸铁器的人性变得更为多样,从而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也顺带解决了前面所提到的黑心和白心铁的问题。
在现今考古发现的一些出土于汉朝时期的铁器中,
其内部的球墨形态甚至达到了和现代工业标准相当的程度,
这都能够作为汉朝冶铁技术的发展的证明。
在汉朝之前,人们在炼制钢材时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块炼铁。
但是,同样是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在炼制块炼铁时不仅生产效率低下,
所炼制出来的质量也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钢材的炼制也由此陷入困境。
而在汉朝时期,人们则开创了将生铁作为原料来炼制钢材的技术。
要知道,生铁相比于块炼铁来说,成本在更低的同时,其生产也更容易。
虽然通过炒钢这一技术所得到的钢材大部分都只是低碳钢,
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打磨才能够成为真正的钢材,
但这在当时仍然是一大工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