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世界。
看着弹幕中的骂声一片,康熙松了一口气,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这个曾国藩果然缺乏大局观。”
“好,好啊!”
胤禛原本颇为紧张的神经同样也松弛下来,闻言会心一笑。
“皇阿玛说得太对了!”
作为可能是大清历史上最优秀的两位治国皇帝,康熙和胤禛父子对金幕中大清的局势有着非常明确的认知。
曾国藩造反,会赢吗?
答案是,基本不可能赢。
换句话说,康熙、胤禛父子的结论和曾国藩是一致的。
那为何这对父子会如此紧张呢?
因为曾国藩造反的虽然不可能赢,但大清一定会输!
只要曾国藩造反,必然会在很短时间内席卷南方,形成当年三藩之乱的情形。
但同治皇帝治下的大清,可不是康熙皇帝治下的大清了。
康熙那个时候,老八旗已经是一坨烂泥。
但康熙皇帝很聪明,通过吸纳汉人绿营兵加入八旗体系,成功地保持住了忠于大清的军队系统战斗力。
同治皇帝治下有什么?
僧格林沁、胜保这些人忠心是够忠心的,可压根不够曾国藩打。
左宗棠、李鸿章乃至外国军队,这些都不是大清自己人。
大清想要他们帮助镇压曾国藩,就必须要付出大量利益。
最后极有可能形成的局面就是,镇压了一个曾国藩,出现了更多的曾国藩。
同时,大清还要巨量出卖利益给英法等国,从而变得比曾国藩起兵前还要更加虚弱。
曾国藩没起兵之前,大清已经被太平天国搞得马上就要山穷水尽。
一旦曾国藩起兵,那就是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
东汉朝廷是把黄巾军起义镇压下去了,然后呢?
汉末诸侯争霸开始了,东汉亡国了。
大清先在咸丰朝来一次黄巾军(太平天国),紧接着刚刚平定太平天国又再来一次黄巾军(曾国藩)。
这要是还不亡国,那就真没道理了。
简而言之,曾国藩若是起兵,那就是拉着大清一起自爆。
曾国藩不起兵,大清局势纵然再烂,最起码还有苟延残喘的机会。
好死不如赖活着。
能让大清活下去,康熙父子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曾国藩选择不起兵的决定,让大清又得以继续苟活了四十八年的时间。】
【但太平天国的故事并没有立刻就结束。】
太平天国灭亡后,陈玉成麾下的赖文光等人加入了捻军之中,并对捻军进行了战术上的改良,让捻军脱胎换骨。
天京陷落的两年后,在山东曹州吴家店,爆发了一场大战。
大清钦差僧格林沁率领少量部队疯狂追击捻军,被捻军重重包围。
“杀,给我杀出去!”
僧格林沁正奋力突围时,无数捻军策马而来。
蹄声震天,烟尘遍地。
僧格林沁被无数捻军包围,箭雨疯狂落下。
噗噗噗。
入肉之声不断响起,僧格林沁被射成刺猬,栽倒在地。
赖文光翻身下马,割掉僧格林沁的脑袋,朝着南方天京的方向下跪,痛哭失声。
“天王,你看到了吗?”
“臣,替您和林凤祥、李开芳两位大人,还有所有北伐军的将士们报仇了!”
【僧格林沁是大清历史上最后一位出身于八旗绿营系统的名将。】
【他的死,象征着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汉人将军、军队彻底成为大清的中流砥柱。】
【汉人士绅集团通过加入湘军、淮军、楚军的方式,逐步朝着大清权力的最高峰进发。】
【四十八年后,当清廷掌权者违背承诺,选择组建一个全是八旗皇族子弟的内阁,拒绝分享最高权力给汉人时,汉人士绅集团的愤怒爆发了。】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举国汉人士绅群起响应,被汉人控制的大清军队彻底站在了清廷的对立面。】
【没有了军队的支持,清廷在全国境内的统治根基迅速土崩瓦解,于武昌起义四个多月后宣告灭亡。】
镜头一转,开始将各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呈现。
首先当然是曾国藩。
太平天国灭亡后,曾国藩继续在任两江总督。
后为削弱湘军势力,清廷将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打算以马新贻这位新任两江总督来逐步拆解湘军势力。
这一企图引起了湘军、楚军、淮军三大地方军队系统的强力反弹,马新贻刚刚到任不久就被刺杀,是为“刺马案”。
曾国藩默许了“刺马案”的发生,斩断了清廷妄图插手南方湘军势力范围的企图。
马新贻死后,掌权的慈禧太后不得不选择妥协,又把曾国藩调回两江总督。
在此期间,曾国藩和朝廷中的恭亲王奕欣联手,大力推动了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去世。
时年六十一岁,谥号“文正”。
值得一提的是,曾国藩是在南京两江总督府中去世的。
这座两江总督府的前身,便是洪秀全的天王宫。
曾国藩和洪秀全这对死敌,竟然都死在同一座宅子之中。
【曾国藩,是整个咸丰朝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甚至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咸丰本人。】
【已经确立两百年之久,极度腐朽的八旗绿营系统在太平军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是曾国藩的湘军为大清续上了最后五十年的命。】
【没有曾国藩的出现,清廷要么如东汉镇压黄巾军一般在镇压太平天国后彻底崩溃,要么就如大明被李自成灭亡一般为太平天国所取代。】
【不选择在灭亡太平天国之后造反,既可以解释为曾国藩的私心算计,但同样也可以解释为曾国藩是出自公心,为了华夏的统一而妥协,区别只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去看待。】
【曾国藩,一个咸丰朝真正的传奇人物。】
【做官不如胡林翼,打仗不如石达开,刚直不如左宗棠,柔软不如李鸿章。】
【但曾国藩匡扶了大清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位极人臣,荣宠而终。】
【他做到了胡林翼等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曾国藩,一个能走到最后,走得最远,无可辩驳,毋庸置疑的胜利者。】
【他的人生,值得所有人去学习。】
历朝皇帝看到这里,也不由感慨。
【秦始皇嬴政:骂归骂,曾国藩这小子的确比咸丰强多了。】
【汉高祖刘邦:人嘛,都有缺点。曾国藩这小子如金幕所言,是所有人之中最后的胜利者。对胜利者,还是要宽容一些的。】
【汉武帝刘彻:华夏历史上有很多臣子都比曾国藩强,但若是在咸丰朝,恐怕很难有几个名臣比曾国藩做得更好。】
【唐太宗李世民:曾国藩看起来样样疏松,可好好想想的话,他确实是一个力挽天倾的名臣。】
【明太祖朱元璋:朕不喜欢曾国藩,他应该造反的。但朕也承认,曾国藩这小子干得确实不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曾国藩这小子,还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管怎么说,朕作为大清皇帝是要感谢他的。】
金幕中,镜头继续播放着。
【光绪元年(太平天国灭亡十二年后)】。
紫禁城的朝堂大殿中,陕甘总督左宗棠指着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鼻子,破口大骂。
“李鸿章,你这个王八蛋!”
“你以为国家领土是什么,是说不要就能随意丢弃的小妾玩宠吗?”
“连新疆都不要,你还配叫一个华夏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