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元年(195年)春,楚王杨陵以虎贲中郎将杨延嗣为先锋,赵云为征北将军、兵部侍郎荀攸为军师,锦衣卫指挥使张三符为三军镇抚使,魏征为后营都统,周瑜为参军,并陈庆之、甘宁、辛弃疾、李存孝、杨延昭等楚国大将,亲领大军四十万在汉水之畔的玄鸟台誓师北伐。
而与此同时,杨陵也给魏侯曹操、齐侯君忘尘、燕侯王虎发出诏令,命三人响应王师起兵讨贼。
同年初夏,西路军统帅、武英殿大学士诸葛亮以魏延为先锋,汉中太守黄忠为大将,并行军主薄马良、以及张任、严颜、傅彤等将,率大军十万出汉中,往岐山道而去。
巨大的玉辇在雄壮的虎贲骑士的簇拥下行驶在武关道上,辇车内的杨陵望着张三符送来的折子眉头紧锁。
本来杨陵的诏令是命曹操与君忘尘合兵一处抵御刘备,自己则专心攻略雍凉。
曹操倒是大度的修书一封,送到青州愿意与君忘尘冰释前嫌。
但君忘尘却不敢,毕竟徐州之战曹操的长子曹昂被君忘尘的军师王猛设计斩杀。
结果曹操独自在官渡设下营寨,而君忘尘则在青州起兵打算攻打平原郡。
中平十一年,刘备与君忘尘在平原郡爆发激战。
由于君忘尘粮草不济,又隔着黄河补给困难,面对关羽的兵锋,君忘尘只能让平原郡驻守的王镇恶退回青州。
而同年冬,努尔哈赤大举进犯幽州,齐皓与王虎联军与努尔哈的八旗军血战居庸关。
虽然联军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犯,但齐皓在巨鹿郡以北的城池尽皆被刘备所夺。
如今的刘备北汉的疆域几乎占据了整个冀州,势力大涨,并与晋王张天邦、秦王皇甫麒结成盟约讨伐楚王杨陵。
本来杨陵是打算直接前往官渡与曹操合兵一处北上攻打北汉的,结果大军行至宛城之时,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杨陵改变了行军路线。
龙朔元年夏,秦王张天邦在长安拥立长安王刘协登基为帝,并发布诏令封刘备为北汉王、张天邦为晋王。
因为皇甫麒手中也有一枚玺印,刘协同样也是汉室亲王。
经过皇甫麒的一番骚操作,不仅从法理上认可了刘备与张天邦的王爵,而且杨陵手中的汉天子的价值也顿时大打折扣。
尽管刘辩是皇长子,且称帝多年,但不管如何一国出现两位天子,那任何一方的威望都会被削弱。
从刘协登基为帝起,杨陵的楚国除了军心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之外,几乎被叠了一堆负面buff。
要不是有伏羲像的加持,说不定各地也会爆发叛乱。
官道之上,镶金坠玉的华贵马车被六匹健壮的骏马牵引向前。
玉辇之中,杨陵嘴角带着一丝冷笑望着眼前的主线任务卷轴。
【第四章:宰割天下】
第三环:烽火玉帛
说明:龙朔元年(195年),北汉王刘备发布《讨杨檄文》号召天下诸侯讨伐楚王杨陵。楚王杨陵遂起兵七十万,兵分三路誓师北伐。同年夏,长安王刘协在秦王皇甫麒的拥立下,在长安登基为帝,并颁布诏书册封张天邦为晋王、刘备为北汉王。
【任务选项】
1、铸剑为犁:以汉帝名义发布诏令,册封刘备为北汉王、张天邦为晋王,认可献帝刘协的帝位并退兵。三年之内,楚国之兵不得越过进入雍州、凉州、并州、冀州之地。楚国人口增速提高60%,粮草产量提高60%,商业繁荣增速提高70%,文化繁荣提高50%,文化与科技类特殊人才(诗人、词人、画家、书法家、发明家等)出现概率提高60%。
2、国无二主:龙朔三年春之前,攻陷长安。基础奖励,【君威】扩张速度、深度提高60%。国界开启;奖励提升:根据攻破长安时效、擒获献帝、擒获或击杀皇甫麒等战役结果发布。
杨凌收起任务卷轴,撩开车帘,对着骑马护卫在侧的典韦说到:“传令三军!全速向武关进发!”
“诺!”
典韦拱手领命后,两队虎贲卫骑士一东一西奔驰而去。
领头的骑士举着令旗一边奔驰一边高呼道:“楚王令!全速向武关进发!”
“楚王令!全速向武关进发!”
·······
随着军令的下达,南阳盆地中蜿蜒的大军如同一条巨龙匍匐,陡然游动向西北面的武关疾驰而去。
而与此同时,身在长安的秦王皇甫麒也得到了杨陵兵分四路北伐的情报。
自从任命王安石为相推行改革之后,雍凉之地商旅繁盛,西域的商客汇聚于长安,带来了税收与战马,这也是皇甫麒敢于称王,并联合刘备、张天邦与杨陵叫板的底气所在。
但此时,在皇甫麒心底却生出一丝后悔。
“杨陵没有去官渡,而是往潼关来了?”书房之内,皇甫麒蹙眉问道。
一袭黑色僧袍的姚广孝颔首道:“确实如此。根据探报,岳飞的大军已至函谷关,而杨陵的四十万大军将在五日后抵达武关休整。”
“此外,诸葛亮自汉中出阳关,兵分两路。一路走陈仓道,一路走岐山道,虚实未知。”
皇甫麒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问道:“杜如晦与吕布在何处?”
姚广孝沉吟片刻道:“不久前吕布在奢延城下击退张天邦的兵马,但张天邦并未遭受太大损伤。”
“五日前的探报,杜如晦在无定河西岸设立了十余座营帐,囤积粮草,日日操练。或许是打算作为偏师牵制晋军,以缓解官渡战场的压力。”
“至于北地郡的匈奴人,他们在河套被后金重创。但盘踞在北地郡,确实是个隐患。”
皇甫麒沉声道:“胡人重利,可派遣使者携重金笼络,封个北地王也不是不可。”
“他杨陵手中的是天子,孤手中的也是汉家血脉,先帝骨血。”
姚广孝不置可否的念了一声佛号低头不语,而皇甫麒则抬头望向长安城繁华的夜色。
他凝望良久后微微抬起头,望向东面潼关方向。
而此时高大的潼关城头,之上明月高悬夜如白昼。
潼关都督常遇春全身披甲,神情凝重的望着潼关之外拔地而起的点将台与绵延的营帐。
点将台之上,一面【岳】字大旗迎风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