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UU阅书 >  大明铁骨 >   第357章 职责

兴乾二十一年四月,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大明各书院的毕业季,不仅民间如此,军事院校同样也是如此。尽管现在随着军事分科的越来越细,建立了炮兵学校、骑兵学校以及陆海师经理学校等诸多其他军事院校。但是众所周知,大明军事教育体系中,惟有皇家陆师学校和皇家海师学校才是其真正的核心,同属于大明最高军事学府。

多年来,位于中都的陆师学校与位于连岛的海师校,两所学校的较劲从不曾停止过,尤其是书院的各种体育赛事中,陆海师学校的碰撞更是激烈至极,每一次都会引起轰动。“击沉海师”、“打败陆师”更会成为双方的口号。双方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军费以及各种体育比赛上,甚至就连毕业季也在暗自较劲,而双方所较劲的不是其他,正是毕业日期,毕竟与其它的学校不同,他们名义上的校长都是皇帝,所以,皇帝会出席毕业典礼,而他们较劲的就是皇帝先参加那所学校的毕业典礼。

尽管因为陆师学校成立最早,所以他的毕业时间比海师学校提前了三天,但是海师学校多年来,一直试图提前五天,两所院校的较劲,同样也让陆、海两军部怼上了,在原则问题上,双方都不曾让步。

面对这种暗中竞争,身为陛下的朱明忠,曾试图将两校的毕业典礼合并,但却遭到陆海师的反对,显然双方都不愿意到对方或者让对方到自己的“地盘”上毕业,所以,多年来双方的毕业典礼仍然沿着旧例。

陆师学校仍然是每年的四月初六举行毕业典礼,而海师则要等到三天后。

每年的陆师学校的毕业季,对于中都的人们来说,都是一场盛宴,尽管在中都,每个月都有近卫镇举行的两次校阅。但人们最喜闻乐见的仍然是陆师学校的毕业校阅。

其实,每一次在皇宫前方举行的校阅,都会引起民众的狂热,在激昂乐声与军旗行进的宏大场面往往令沿路的围观人群激动异常,甚至令他们渴望在军旗的指引下分享荣誉。每次校阅结束后,都会有若干青年人志愿加入官军。

不仅中都的本地人如此,外地游人同样对校阅兴趣盎然,许多人都认为校阅是一件令人赞叹、向往的事情。本地的市民们自然不会放过提供观景平台的商机,他们会出租自家的一扇窗户,从那里能够完美地看到受阅部队的通过。

和过去一样,陆师学校的校阅是在校内举行,与往日的封闭不同,今天陆师学校是开放的,一大清早,就有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入学校,挤在宽阔的训练场两侧,一个多少小时后,那些穿着华丽礼服的讲武堂生们,排成长队以讲武堂生特有军容,列着队走入训练场。面对这一拨拨军容整齐的军士,尽管没有近卫镇守部队的炮兵等军械助威,但整齐的军容,仍然让百姓们为之激动的欢呼起来的。

九点一刻,当身着戎装的朱明忠,在一队御林军簇拥下缓缓出现的时候,立即响起一阵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皇帝万岁!”

如同雷鸣般的万岁声,是从围观的民众中发出的,在这片欢呼声中,朱明忠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紧跟在父皇身边的朱和嘉,这位大明的皇太子神情肃穆的保持着落后父皇半个马身的距离。这是他从海师退役后,第一次参加陆师学校的典礼,不过对于这个场面他并不陌生,当年他也曾是受阅的一员。

很快今年毕业的三千六百名陆师讲武堂学生便排着整齐的队列从受阅台前通过,置身到校阅台上,朱明忠的神情严肃,目视着这些年青人的通过,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是帝国的勋贵子弟,从军是他们的职责,也是必须的过程,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在几年后退役,然后进入官场,成为帝国官场的一员。

尽管文官考试以及新的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但是帝国的官场在某种程度上,却有一定的倒退——勋贵子弟以军官的身份退役后可以直接进入官场,这是为了确保勋贵、勋士群体在官场上保持一定的力量,为了保证双方的力量平衡作出的妥协。

相比于选官必考的科举制,这确实是某种倒退,可对于帝国的统治而言,却是有利的。

受阅部队的通过,只引得周围围观的老百姓发出了阵阵喝彩之声。待到一个规模不大的百人方队通过时,张金生便于一旁轻声说道。

“陛下,现在通过的这支方队,都是西南山苗土官子嗣,他们受命进入讲武堂学习,将来会在军中长期服役。”

张金生的话,让朱明忠笑道。

“他们也是大明人!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山苗土官。”

尽管将土官子嗣招入讲武堂,进入军队服役,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质子,但是另一方面,相比于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现在大明对待西南山苗是宽容的,尽管“改土归流”是大明的即定国策,但是另一边,在西南现在大明讲究“山内为苗,出山为汉”。换句话来说,生活在山区、部落内的苗人、土人,只要接受教化,愿意出山生活,就是汉人,而且山下的官府也给予各种宽松的政策,尤其是在租种官地上,给予他们种种优惠。正是一系列宽松的政策规定,吸引着大量受头人压迫、奴役的山蛮苗夷主动的走出大山,溶入了中原大地,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汉人一样安心劳作,他们同样也被视为汉人的一员。

事实上,而今的大明朝,在西南从不承认“山蛮苗夷”,而是将他们视为汉人的一部分,“山内为苗,出山为汉”的政策方针,为西南诸蛮的教化提供了基础。

当然,宽松只是针对那些愿意教化的,对于胆敢袭击汉民的山蛮部落,大明官府同样持以铁腕,动辄灭其族,一边是宽松的归化政策,一边是铁腕,如此相辅相成,最终为西南的教化铺平的道路,尽管现在同化政策才实施二十年,西南的教化程度,却超过过去两百多年间,毕竟,这是大明历史上,第一次由官府主动派出教师兴建学校,派出奉祀兴建“圣庙”,这些都是为了推行教化。正是在持续十几年的努力下,西南的教化才会有条不紊的推行着,再有几十年的时间,所谓的山苗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且现在西南山苗对汉人身份已经越发的认可,对此朱明忠自然是欣慰不已。因为这正是他所期望出现的结果。

“陛下所言甚是,是臣失言了,陛下,现在西域用兵迫在眉睫,目下建奴窃占诸地多山岭,而西南山民自幼在山区间生活,所以五军都督府有意将西南山民组成的部队调往西域,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张金生的建议,让朱明忠挥了挥手淡淡地说道。

“如果有必要,就可以调动,西南山民也好,中原百姓也罢,都是我大明的子民,既然参军就是我大明官军,国家所需,加以调动也是再正常不过,有何不可?”

因为西南的特殊情况,在面对众多土民的情况下,官军进入西南后,就征召了部分熟苗进入军中,正是那些在熟苗的帮助下,大明才得已迅速平息某些西南山蛮的叛乱,而这也导致在西南地区长期部署有数十个大队以土民为主的驻守部队,对于那些擅长于于山地间作战的部队,五军都督府早就掂记上了。尤其是在接下来对西域的用兵,山地的特殊环境使得大明需要那批西南的山民部队。

“臣明白了!”

张金生恭敬的答道。

此时他的心里已经盘算过,到时候征召那几支西南驻守部队,毕竟,那些部队中,有不少战斗力都不逊于大明的精锐,对于那些部队垂涎已久的他,当然不会放过他们。

就在他这么盘算着的时候,又听陛下问道。

“五军都督府已经决定了?”

“是的,陛下,建奴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了,否则他们就会慢慢坐大,当年建奴逃往西域时,丁不过十余万,而现在人丁过百万,再有二十年,恐怕人丁将不下数百万,到时必定为我大明腹患。”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满清不断抢夺西域土民的女子,让她们为其生儿育女,这直接导致了满清的人口膨胀。一个拥有几百万人口的满清,对于大明的威胁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必须要斩断他们的发展,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了。

对此,朱明忠当然也有清楚的认知,所以当听到张金生这么说的时候,他只是略点下头,然后说道。

“确实应该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了……”

随后他又把目光投向正在接受校阅的毕业生,然后轻声说道。

“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要派到战场上磨练一下,嗯,给李定国发个电报,在行动之前,朕总是要见一见他的!”

确实在明军行动之前,身为皇帝而他总是要见一下西征军的主帅。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当面叮嘱一下。

况且这几年,李定国一直在西域。为国家操劳如此。身为皇帝的,当然要对他有那么一些表示。

还好现在的交通便利。他乘坐火车回来的话,只需要几天的时间。不过来回的时间似乎也有一些太长了。

想了想,朱明忠又说道。

“这样吧。朕去一趟陕西,就在陕西见一见晋王吧,毕竟那里也是他的家乡。”

况且自己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去过陕西了,也是时候去那里看看看看那里这些年的变化。

毕竟多年以来,对于陕西他都是极为关注的。毕竟那片土地出来的人,曾经把这个国家推翻。

正因如此,多年以来,他从不曾放松过对那里的关注。当然在更多的时候是千方百计地想要去改变那里的一切。让那片贫瘠的土地不再是流寇滋生的土壤。

不过那一切并没有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至少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百姓的支持,反倒是遭到了大多数当地百姓的反对。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在满清的统治下遭受的种种劫难,也许在那里前些年就已经出现了流寇。当然,作为皇帝,朱明忠更愿意相信,当地的百姓之所以没有暴力抗拒移民,更重要的是,朝廷一直保持着在那里的10万驻军。

如果当地的百姓一旦有所异动的话。非但10万驻军会立即行动起来。就连同当地的功勋荣民,会在第一时间武装起来,协助朝廷,官军在那里展开一系列的行动。

在这种威胁下。但凡是稍微清醒一点的人都不可能选择冒险。

不过即便如此,也没有能够避免那些人在被强迫子迁移出他们的家乡时。在内心里,言语间对朝廷,对他这个皇帝的诅咒。

但是他们能做的也仅仅局限于此。

李定国是陕西人。

对于他,总该有那么一些解释。

心里这么思考着。朱明忠的心里做出了决定。

“是应该去见一见他了。”

无论是于公于私,都应该去见一见他。

当然更重要的是眼前的这些刚刚培养出来的年轻武官。中的不少人很快将会进入官军。并且随着官军,一同朝着西域,向着满清发起最后的攻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许会在这场战争中失去生命。

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充满朝气的脸庞。朱明忠的那心中涌起一阵特殊的情感,现在他们是否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即将加入这场战争之中?因为战争中的一份子呢?

对于这些承平已久的年轻人,是不是应该说些什么?是不是应该提醒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和平。

应该告诉他们。他们身为大明的武官,必须时时刻刻的准备着战争,准备着在战争中,随时随地为守护这个国家献出生命。而这正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

“……朕有一个问题想问尔等。”

在校阅之后,对眼前的这些年轻人,朱明忠神情肃穆地说道。

“你们告诉朕什么才是武官的职责?”

……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霸天武魂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