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节海军军备竞赛
总体看来,虽然大明还在裁撤对美战争时期的軍队,从最高峰时期的六百万已经裁撤到了两百万,还将裁撤到一百万现役部队,但已经决定开始筹建新的预备部队。
陆军计划,将常备军扩充为两百个军,平时只保留三十个满编军,正是在战争后期组建的报国军,为报国军第一军到第三十军,满编一万人,战时则扩充为两万到三万人;其他七十个军,第一到第七十军,为半编常备军,保留五千兵力,共计三十五万;另外以对美战争老兵为基础,组建第七十一军到第一百七十军,总共一百个新军,只保留基本构架,一军保留两千人,总计为三十四万人。
通过这种方式,将常备军扩充为两百个军,但只保留一百万兵力。
随着国家统一,后备人力资源增加了两倍,陆军以当时对美作战时期的兵力紧张为由,要求统一全国的人力,组建新的预备兵员。
他们的方法是,通过每年新征募一百万士兵进行训练后退役,十年时间打造一千万后备兵员,战时征募起来,将彻底解决战时兵力不足的问题。
每年新增一百万士兵的训练费用,军饷和物资消耗,一个兵的支出预算是两百两,总计是两亿大明两。
国统一之后,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总计达到了三亿大明两,折合1.25亿英镑,与英国本土的1.3亿英镑相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
满清统治区经过了税收改革,增加了商业税,但却取消了过去两千万的农业税用来收买人心,北方税收只有六千多万大明两,绝大多数税收还是来自工业的南方,而偏重支持北方发展,在北方的财政支出却高达一亿五千万。
光是陆军的扩建,已经让大明财政严重赤字了,户部很难接受海陆军同时扩张。
朱敬伦虽然也很担心来自海的威胁,但他不可能不顾及财政状况,他也不太可能支持海军此时大规模扩张的方案。朱敬伦来说,他并不认为日本的海军扩张,对大明能够构成威胁,只要陆军势力足够雄厚,大明这样的陆地国家,不太可能遭受威胁,维持一个庞大的海军,不过是为了维护海外利益而已。
况且日本的双十二海军扩建方案,也只是得到了初步的支持,预算还没谱呢,第一期预算引起了国内争论,认为应该缓建,所以威胁只是潜在的。
是一件事情推动了海军扩建案的通过,大明海军旗帜性人物陈阿达的病逝。
在美国的时候,他病了,海战他幸运的没有受伤,可是打完海战之后,他基本病倒了,之后的作战,是由海军军官邓世昌等一批骨干军官指挥的,而且也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型海战,基本只是维持封锁而已。
加勒大海战,得到了兵部的客观评价,认为是决定明美战争走向的一次关键战役,经过报纸的宣传,陈阿达成为了国家英雄级别的人物,跟邓世才这个陆军指挥官并列,扬名天下,在全世界都富有声望。
邓世才战后也大病了一场,但是他很快恢复了健康,而陈阿达一病不起,始终一直病着。
朱敬伦多次去看望他,他一直在说,如果他死在美国,死在战场,才是最好的归宿,可惜要死在病床,他强烈要求继续扩大海军,他认为大明海军落后英国已经太多,英国已经建造了八艘战列舰,而大明还没有一艘,一旦英国与某个陆地强国联盟,对大明是巨大的威胁。
陈阿达还为东亚地区的海洋格局忧虑,日本在扩建海军,俄国在扩大太平洋舰队,德国也进入了东亚地区,这一地区的海洋势力将前所未有的复杂,如果大明不能拥有一支压倒性的海力量,将失去在这一地区的话语权。
陈阿达表示,大明海军的规模,至少应该日本俄国两国加起来还要强大,否则将失去东亚地区的制海权,至于未来,他说他自己看不到大明海军超过英国的那一天,也许也永远没有那一天了。
对于这时代的海军军官来说,英国始终是一个无法超越的存在。
而朱敬伦很清楚,陈阿达的执念是英国,他当年加入海军,是为了向英国复仇,可惜他的国家始终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陈阿达在1897年9月病逝,他没有子嗣,遗嘱是写给兵部的,将他的构想告诉了兵部,希望通过法案,保证大明海军的力量不输给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日本海军的总和,否则大明将失去东亚制海权。
在他病逝的巨大影响下,兵部重提海军扩大案,这才得到了户部的支持,得以通过,朱敬伦也在感情作用下,没有否定这个法案。
海军法案向外公开之后,也没有引起国内舆论的反对,因为兵部的理由很充足,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大明被迫应对这场海军扩军挑战。
大明的海军法案通过之后,神经质的德国也通过了法案,他们通过了一部打造八艘主力战列舰的法案,而且其四艘将编为德国太平洋舰队,总部设在釜山,但涵盖的区域包括南通和德属太平洋殖民地。
德国对外的解释是,为了保护德国远东殖民地,应对日本的威胁。
可实际,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不平衡局势,俄国人也在1898年宣布向法国拉塞佩船厂订购一艘战列舰,命名为太子号,并且宣布这艘舰划归俄国太平洋舰队编制,建好后为太平洋舰队旗舰,不久之后向美国费城造船厂订购了列特维赞号战列舰,俄国国内造船厂则以法国设计的太子号为蓝本,修建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多艘。
此时美国人也在海权论和大明威胁之下,宣布开始打造本国的大海军,美国尽管北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但强大的经济实力让他们依然有能力建造十艘战列舰,其两艘向英国订购,剩余八艘则由本国造船厂建造。
十九世纪末的海军军备竞赛终于爆发了。
大明在巨大的国家安全威胁下,除了维持海陆双线扩张之外,开始积极寻求同盟,德国本应该是最佳盟友,因为跟大明结盟,可以瓦解俄国对他们的压力,可大明跟德国的接近,则被德国人的巨大的胃口所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