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思来想去,朱常瀛还是接见了这位使者。

这是一位合格的使者,见面就跪,可怜兮兮。

言说亚齐掠夺他们村落,并向他们勒索钱财物资,阿鲁国小民弱,无法对抗亚齐,乞望大明军队驻扎,并承诺提供部分补给。

朱老七也只能给使者吃颗定心丸,言说会考虑此事,尽快安排。

他也确实是这么计划的,贺承志这个钓鱼法无异于守株待兔,太过被动。就还不如在阿鲁设立军事基地,对亚齐贴脸输出。

接下来的几日对朱常瀛来说相当悠闲,宴会、歌舞、接见大大小小的国王或者使者。然而这种悠闲的背后工作却尤为繁忙。外交司、参谋处、秘书处随员正同淡马锡有司密切协作,归纳整理各类情报。

随着报告陆续出炉,朱常瀛对马六甲周边局势也越发的清晰起来。

宗教上。

马六甲两岸的苏丹国还处于启蒙阶段。上层社会普遍接纳并热衷于景教经典,推行教法教规,但民间还没有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泛灵论普遍存在,这从景教寺庙的数量上就可以反应出来,民间习俗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也就是说他们处在树立神权阶段,还没有达到强化神权的地步,读书识字的精英阶层太少了,还玩不到那个层次。

即便是贵族阶层,在朱老七看来他们的景教也不伦不类,属于嫁接。

因为这些王公土酋大多承袭自三佛齐或者满者伯夷,两个帝国一个信奉大乘佛教,一个信奉婆罗门教,皆源自于印度。两教虽然断了传承,但一些习俗同观念却残留下来。

文化上。

毫无疑问整个南洋地区都是极其落后的,并没有古籍流传。即便土着引以为傲的三佛齐或者满者伯夷也只是口头留下来的种种传说,皆不可信,听着就像神话。

想要了解两国历史,就还得从华夏书籍档案里找。

那时,南洋贵族使用的是梵文,以南洋这种湿热气候想要留下点东西也难,寺庙的石碑或许有,不过因为改信景教了嘛,那些寺庙早就毁灭殆尽不存于世间了。

现而今南洋通行文字源于阿拉伯文,不过被本土化了,有些类似于安南国推行的喃文。

所谓喃文,就是根据汉字改进而适合本国语言的一种文字。小日子,小李子所采取的也是这种办法。

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华夏文化的辐射力至安南便戛然而止,印度文化则曾经深切的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类,现而今则被景教文化取代。

政治上。

这些苏丹国普遍向奥斯曼看齐,搞政教合一。倘若没有欧罗巴人搅局,南洋或许会诞生一个强大的景教帝国来。

这并非朱老七夸大其词,即便尼德兰、英国佬殖民几百年,二战后不还是诞生了印尼同马来么。这两个国家,对华人可称不上友好!

仔细想想也是悲哀,这个时代,基督教文明在扩张,景教文明也在扩张,唯独华夏文明在萎缩,我大明我大清......唉!

好在有人搅局,葡萄利亚人干掉了马六甲苏丹国,阻止了亚齐国的疯狂扩张,并试图推行基督教。现而今这份责任交到了朱老七手里,那自然也要极力遏制景教,推广儒教。

是的,华夏只能以儒教同两大一神教对抗,辅之以佛道,甚至泛灵论。

很难但还是有机会的。

现而今的马六甲两岸,各苏丹国其实非常弱小,皆是城邦制同部落制的结合体。城灭则国灭,大抵就是这个样子。最多也就是个部落或者城邦联盟,比如柔佛。

毫无疑问,这样的政治格局对大明来说是极为有利的。

经济上。

普遍领主制,大领主套着小领主,一层一层的分封下去,平民少而多农奴,同时存在大量奴隶。

城邦政体严重依赖贸易,而所谓的贸易也包括海盗劫掠。出海做强盗劫掠他国船只同村落,这也是南洋普遍存在的传统,非但不耻辱反而是一种荣耀。

军力上。

一府一县即为一国,军力自然没有可能强大。正规军极少,多了养不起,临战则动员领地内的大小领主,武装农奴甚至奴隶。

此外,雇佣军十分普遍,一般充当王宫禁卫,自己人造反的可能性比较大嘛,反而不被这些土酋所信任。

也有运用雇佣军发动战争的,比如亚齐,最多时竟从奥斯曼招募四千多雇佣军,不过那已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据情报,亚齐新任国王伊斯坎达又从奥斯曼雇佣来一批精锐,或许不久,瀛州军就会同奥斯曼的耶尼切里在南洋较量一番,值得期待。

归类分析,这类工作在后世一家普通公司也是十分寻常的工作,只不过现在么,却才刚刚蹒跚起步。

朱老七暗暗庆幸从一开始就搞教育,不然不要说归纳提炼,便连这些名词都没有人理解。经年下来,手下总算有了一批可用的人才,接近近代意义上的人才,而非大明传统意义上的人才。

这些提炼出来的总体概括,将会发给各有司中高级官员。

伟大的瀛王指示,要针对各方面草拟意见出来。

朱老七抵达的第三日,淡马锡舰队举办了一场阅舰式,战舰纵队航行,彩旗招展,如同绚丽长龙,一艘行将报废的船只在一轮轮炮火摧残下崩裂破碎,沦为大海上的尘埃。

效果很好,土酋们心里怎么想的不知道,但嘴里却一叠声的赞叹瀛州海军的强大威武,有瀛州海军保护,天下就太平了云云。

又一日,各国土酋陆续告辞,朱老七收了一堆礼物送出去的更多。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外交盛会,既彰显了国威又表达了和平的意愿。

好吧,这些都是假象,盛会并不能抚平马六甲两岸的暗流涌动,更不会消除周边小国的担忧同警惕。一头鳄鱼爬进池塘里,即便没有张嘴,那些小鱼小虾也会被吓的惊慌失措,战战兢兢,巴不得这条大鱼赶紧滚蛋。

而朱老七就是要放大这种恐惧,警告这些土酋不要做蠢事!

第五日晚,朱老七拿到了一份半岛人口统计报告。不可能十分准确,但大概也就可以了。

柔佛国,有人口近25万。

彭亨国,有人口16万。

吉兰丹国,有人口9万。

霹雳国,有人口14万。

吉打国,有人口17万。

丁加奴国,有人口12万。

大城国,有人口13万。

合计:106万人。

这个数量不包含奴隶,如果算上奴隶,则可能达到120万人。

再看瀛州所属人口。

淡马锡,人口4万。

马六甲,人口9万。

雪兰莪,人口11万。

合计:24万。

也就是说,剔除暹罗属地,整个马六甲半岛有人口不超过150万。

这么大的地盘,对南洋来说属于人口稠密区,但相比于大明,还是太过地广人稀了,对于土地的开发远没有达到极限。

人口当中,有记录的大明移民11万,8万分布在瀛州领地内,淡马锡普遍大明人,其次马六甲,再次雪兰莪。另有3万分布在各国贸易城镇。

华夏移民当中又有一支特殊人群,也即所谓‘峇峇娘惹’族群。

这个族群拢共有两万多人,皆自称祖上是当初郑和下西洋时留下来的。至于究竟是不是也不重要了,虽然他们同土着普遍通婚,但毫无疑问仍旧保有大明人的风俗传统,甚至文字语言,明确无误的是大明后裔,这个无法作假。

别看这个族群人口不多,但却被朱老七所看重。

因为这个族群十分特殊。他们内部通行福建官话,又掌握半岛语言,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通晓葡语、波斯语、天竺语、奥斯曼语。而同土着共生近两百年,他们对半岛风俗民情,山川地理极为熟悉。

有了这般多便利,经商自然是一把好手,不论谁当家作主,也混的风生水起。

如今就更加吃香,各衙门口普遍有他们的身影,负责翻译公文,传达对土着政令,协助处理涉及土着事务等等。

朱常瀛决定见一见所谓的土生华人。

第二日,朱常瀛便召见数位老移民代表,举办一场小型座谈会。

礼毕,朱老七对着一位富态老翁和煦一笑。

“你是范福清?孤听说过你,马六甲之战有你一份功劳,难得你当初还庇佑了许多我大明后裔,不失我大明仁爱之本,忠义气节。”

“不敢,不敢,小老儿怎敢担殿下夸赞,都是小老儿应该做的。”

老头儿是真激动了,拱手作揖,脸上泛着遮掩不住的笑意。

“李知州给你安排了什么差事?”

“承蒙知州大人看重,小老儿恬为马六甲议政会副议长,谘议局参政。”

朱常瀛微微颔首,又将目光看向另外一人。

各自闲谈几句,朱常瀛话锋一转。

“请几位过来,孤有几件事相问,希望你们知无不言,为国献策。你们可能不了解孤的脾气,孤不喜奉承话,更不喜说话假大空,凡事据实以告,孤绝不怪罪,若建策有功,孤有重赏。”

“马六甲、雪兰莪二县华夷杂居,土着同新移民发生数次械斗事件,而且还死了人。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巴生,一户新移民被灭门,至今也没有找到凶手。孤就想问问你们,华夷矛盾的根源在哪里,有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

“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秘书官会一一记录。范福清,便从你开始。”

范福清暗道果然是这件事,难怪李知州谭知县几番询问,原来是要呈报给瀛王殿下。

“小老儿也说不好,有几点感想,殿下姑且听之。”

“一者,葡人虽然被赶走了,但葡人经营百年,关系盘根错节,余毒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消除的。尤其那些西方教信徒,虽然被迫改宗,但没有了特权,甚至被剥夺土地。大多数人逃去了别处,但有些人却留下来,沦为盗匪,必然恨极我大明人的。”

“二者,一些追随葡人的土酋首领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土地尽被罚没。而这些土地一部分赏赐给了有功将士一部分拍卖一部分分配给了新移民,没有......没有一分土地分给土人。这令许多土族不满,他们摄于我军军威不敢公然鼓噪,但背地里串联也是有的。”

“三者,大明人的税赋同土人的税赋是不同的。大明百姓务农,只收取两成的田赋,没有人头税。大明人从商,税率也同瀛州相同,不需向寺庙缴纳贡金。而土人不仅有人头税,无论经商务农,还需向寺庙缴纳贡金。他们不会怨恨寺庙只会将怨气指向我大明人。”

“四者,土人奉行教法即国法,而我瀛州推行的是国法。土人不认国法,认为我大明人在亵渎他们的神明......”

“五者,风俗习惯不同。比如土人一日五次祷告,只要寺庙钟声响起,即刻跪地祈祷,做什么事也必须停下来,而且不许人打扰,不然就是对神明不敬。我大明新移民不知土人习惯,作息如常,甚至围观看热闹,如此土人也会心生怨恨。

又比如猪肉。土人是禁止养猪吃猪肉的,他们视为不洁之物。像我等世代居住的,养猪食肉从来不在土人面前,都要躲着土人,避免误会。而新移民不知,甚至有宴请土人食猪肉的,土人将此视为羞辱。”

“六者,我大明移民来势太凶猛了。原有土地分派殆尽,但开荒的势头却没有停下来,而且......而且其中不乏强买强卖,从土人手中低价购地的。”

顿了顿,老头有些为难道,“此事两难,请恕小老儿愚钝,不知有何法可以化解。”

这个说法倒是同李载厚的说法如出一辙,看来淡马锡内部早有商议过此事。

对此,朱常瀛也不意外,毕竟处理领地内的汉夷事务乃是文官衙门的当务之急。

朱常瀛又问了几人,所言大抵躲不过这几条。

至于解决之法,他们没说却也说了,有枪杆子在手,往死里干就是了,强取豪夺,天下不都这样么?

话说大明也有‘回’,尤其在陕甘,内陆也有少量分布,比如泉州。

但‘回’与‘景’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郑和,他即信奉景教也信奉佛道,朝中军队中也有部分‘回’,但什么都吃,并不排斥其他宗教。偶尔作乱,也不是为了建立什么景教帝国。

在朱常瀛看来,大明的‘回’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被系统传染,或者说景教中的极端派还没有传入大明。

但一神教创立的初始就具备极强的攻击性,而景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教典就是为了立国,就是为了扩张,这一点在几百年后也还是如此,想想陕甘回乱......

左公千古啊!

不过朱老七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我大清的回乱之所以如此严重,会不会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一种制衡策略呢,细思极恐!

愁人,现在所面对的问题,极有可能会发生在陕甘。

难道只能用手中的刀来说话么?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邪凰狂妃:魔尊,蚀骨绝宠!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穿越成王者回大秦,请叫我龙哥重生成为末代皇帝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魂穿匪商,乱世谋权御大夏乘坐热气球去三国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号外打猎:娶妻白虎命,狩猎蛟龙做个不一样的种地小地主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被贬燕南,归来时,君临天下!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我在历史遗憾中修补华夏魂开局获得冉闵武魂无敌三国穿越明末成饿殍异世界霸主,从无限金钱开始穿越后,守着漂亮老婆过幸福生活我为董卓之逆天改命夜读全唐诗亮剑:我李云龙发财,敢打东京!三国:穿越黄巾逆转天下逆子别闹了,爹是木匠皇帝战神周侗传奇一一水浒前传说我战术太脏,战败后告我是战犯科举,张时安带头开卷此去直上青云路三国:开局遭到陷害,请父皇退位废太子你选的,朕兵临天下你哭啥?大唐:开局被李世民模拟人生曝光深山修仙二十年,方知身在秦时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忘恩负义要我死,我造反你哭什么?从士卒开始,娶妻就能变强我只是想死,怎么就功盖千秋了?老爹入赘将军府,千金姐姐把我宠上天平步青云后,侯府跪求我回去在澳洲建国1796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马超重生大宋朝陛下不好了,六皇子又发疯了!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大明:我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重生之我在上海滩当活阎王就藩辽东,给诸国一点工业时代的震撼大唐:李承乾,开局自尽吓疯李二穿越后科举,皇帝竟想组队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