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军提到了歼6改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件事对于叶回舟这种军迷来说还是头一次听说,就详细地问了一下。
顾维军和他一边仔细观察鹞式战斗机一边小声地说道:“歼6改垂直起降是珍宝岛事件之后,pLA做了总结。
面对拥有强大空中突击集群的鹅熊空军以及众多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鹅熊陆军。
我们的前线机场很可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时候战机的起降就成为了问题。
在这种压力下,研制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想法应运而生。
那时候群情激昂的开完会就开始从作为课题研究的垂直起降,转入型号研制。
那个时候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航空工业底子薄弱。
但提出了要在1971年上天的目标。
领导要求601所采取边研究、边设计、边试制的办法,突击研究垂直起降战斗机。
我作为项目的骨干也是干劲十足啊!
我记得我提出了设计一款新的飞机用于垂直起降,但是你也知道十年前还是混乱的时候,当时两个月的讨论最终就给上面的领导否定了。
于是歼-6是601所能够拿出的最成熟的机型。
我们采用改进型的涡喷-6丙型发动机,带动4个对称排列在机体前后两侧的叶尖涡轮风扇,以实现战斗机的垂直起降。
方案中这个叶尖涡轮风扇是可以收放的。
在向前飞行的时候这4个风扇可以收入机体内。
升力风扇系统是采用飞机上的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燃气经过输送管道,驱动叶尖涡轮,带动风扇转动产生升力的。
如果是可收放式涡轮,那么尺寸肯定不会像歼6这么小,要放大很多。”
叶回舟点点头说道:
“要使用涡轮把老飞机改造难度太大,还不如设计一款新飞机,这样安装动力装置的空间大。
但我从航空学院刘教授那里得到的消息,现在我们的军用发动机不给力,估计新设计的飞机带不起来!
讲个笑话,如果新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推重比较大,绑个砖头都可以上天!哈哈。”
顾维军看着仔细观看鹞式的叶回舟,心里叹了口气,他岁数已经有五十一二了,精力大不如前了,想带个徒弟找个接班人。
他在情报所看到叶回舟所发明的许多东西,一问发明者才不到20岁,当时就感到震惊了。
在601所他见到过很多天才,但没有一个像叶回舟这样,跳行业发明这么多东西,而且个个都是对国家相当有用的发明。
甚至认为,叶回舟将成为美丽国的特斯拉。
他一再要求,让罗翔保护好叶回舟,他经历过那个年月有多少天才陨落,罗翔也点头答应了。
这次下来,更加肯定了,但经过这几天接触,他觉得教不了叶回舟。
至于为什么,他发现,叶回舟看起来年轻,但实际上思想方面相当老成,拥有一套自己的世界观。
性格方面有点随大流得过且过,就像一个小市民,怎么跟天才的名头也不搭配。
但是好处是叶回舟很爱国,还有点愤青,这从他的言行中可以看得出来。
顾维军对新的航空军喷还是相当了解的。
航空学院的刘教授带领的科研组,在前年分解了美制cFm56型商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用于仿制。
cFm56第二代波音737用,借鉴其核心机结构而自行研制的一种加力推力超12吨级的军用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
三级风扇、九级整流、一级高压、一级低压共十二级的整体结构类似于cFm56的军版——通用电气F110。
如果能仿制成功,那大陆就成为了世界仅次于美俄,研发10吨(100KN)以上级军用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国家。
比现在在展会的英国佬,还要牛逼。
第1次鸦片战争前,英国佬就很会做生意卖产品,现在他们把鹞式战斗机的参数印上了一张大海报上。
这个飞机各项参数很一般,但它的飞马103发动机居然是简单的二维矢量偏转,但这对于垂直起飞来说已经足够了。
叶回舟看着海报上飞马103发动机各个参数,然后扭头询问道:“老顾,你们以前设计垂直起降的时候,也用的是二维矢量偏转吗!”
顾维军摇摇头,说道:“哪有那么先进,当时设计指标,战斗机在收起升力风扇后,最大平飞速度要达到m1.45。
比歼-6原型m1.2的最大飞行速度还要快一些。
这个是比较高的指标,即使采用十年前新改型的涡喷-6丙发动机也很难。
我们601所发现,要想垂直起降涡喷-6丙所需要的高推重比,采用转喷口发动机的方案时。
涡喷6的发动机在发动机偏转喷口后,即使不计入燃气再循环的影响,产生的升力\/推力也不够。
燃气再循环带来的损失和飞行操纵系统提取的功率后,飞机的升重比就太低了,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因为超级复杂,甚至连起飞都很难。
后来,606所提出了升力风扇方案。
使用811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每台发动机的燃气各驱动两个升力风扇,垂直起降过程的飞行操纵依赖于引气。
过渡飞行时则通过偏转升力风扇排气端的,百叶一窗来控制。
这种设计虽然被很多人接受。
修改的设计在歼6上布置4个升力风扇,还要在空中收放,总体布置上比较困难。
不但占据了机体大量宝贵的内部空间,而且下排冲起的燃气和杂物被进气道吸入后会对发动机工作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要是飞机在垂直起飞到水平飞行,在转换过程中操纵性很差,飞行安全都难以得到保证……”。
顾维军简略地叙述道。
叶回舟听完了才意识到,70年代电传操纵系统开始在战斗机上进行应用,而pLA的空军在这方面却基本是一片空白。
要使飞机既具有现代战斗机的性能,又能实现垂直或短距起落,还需在发动机技术、气动、电传操纵系统获得重大的突破才行。
70年代国内工业水平,是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