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说的“好哦”两个字,一下把圆圆和于秀梅逗笑了。圆圆兴奋地说:“我以为奶奶迷糊睡着了呢。”
躺在床上的奶奶也咧嘴笑着说:“我啊,做梦都要给你们投赞票,你不知道,你不在家,玉明这个娃儿,来看过我多少次,我有时都感到内疚,我呀,何德何能……咳咳……”
一见奶奶咳嗽,圆圆腾地站起来给奶奶抹胸口。
于秀梅说:“听,圆圆好福气,遇到良人啦!”
圆圆说:“你还不是一样?杨大明也很好的呀!现在你妈他们应该很喜欢他的吧?”
于秀梅说:“只要我喜欢就行,我们过了春节,也准备把婚订下来,也许不等你毕业,我们就结婚了。”
“也不等等我?”圆圆打趣道。
“唉,看到他上班那么辛苦,回来吃个饭,也没有人及时做给他吃,有时只啃个红薯,让我看了好……心急。”本来想说好心疼的,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于秀梅说了“心急”两个字。
圆圆说:“这下可好了,新兰阿姨做饭很好吃的,杨大明的爸爸娶新兰阿姨,你有没有反对?”
于秀梅说:“杨大明很支持他爸爸娶张新兰阿姨的,说他爸爸太苦了,照顾他妈这么多年,他也说张新兰阿姨不容易,也是缘分注定,要不是张新兰阿姨发现他爸爸打农药中毒,他爸爸可能命都没有了,唉,一对苦命人搭伙过日子,我们做小的要支持,混一个人不容易啊,杨大明很孝敬他们的。”
圆圆听了只鼓掌,笑着说:“你的心肠真好,新兰阿姨有个后来福。”
于秀梅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做人不能忘了做人的初心一一善良啊。”
听了于秀梅的话,圆圆一把抓住她的手说:“我早就说过,新兰阿姨会遇到善良的好人的,没想到她遇到的好人就是你们啊。”
她俩说笑得很开心,杨大明下班回来过来看望张桂英老人,于秀梅打趣说:“你这个人真是狗鼻子,嗅觉很灵敏的。”
“是啊,我老远都闻到你在这儿的。秀梅,这么冷的天气,你也不穿个大衣。”杨大明说着,把身上的蓝色的大衣脱下来,要秀梅穿上。
于秀梅羞涩的推开,说:“我穿的有厚毛衣,你穿上,别着凉呀。”
见天色已很晚,杨大明起身要送于秀梅回去。
正月初十这天,于秀梅约杨大明早早地到圆圆家里来帮忙,只准备了两桌客,掌勺的大厨工作圆圆交给了新兰阿姨,杨怀善也跟着来帮忙打下手,杨家盖房子,圆圆曾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情总得慢慢的还上来,杨家人才会心安。
叶玉明一大早就和母亲李荣彩用自行车驮着两大筐礼物过来了,礼物筐子上用大红色的纸盖着,叶玉明穿着一套蓝呢子笔挺的中山装,衣领口看得到红色格正的衬衫领子,英俊挺拔,母亲李英彩头发抿得整齐,一身合贴的新衣衬得她容光焕发,见到方光灼,她笑着招呼道:“老弟,近来身体还好吧?”
惹得众人一阵欢笑,打趣道:“今天两个娃儿订婚啰,你们该互相改口叫亲家哩。”
方光灼被笑得有些难为情,?了?干裂的嘴唇说:“圆圆还是个学生呢,请大家不要乱说。”他递给三毛一挂电光鞭炮,示意他到院子去放,表示喜庆吉祥,也意示着欢迎男方宾客的到来。
圆圆今天给奶奶梳洗一番,收拾得非常整齐干净,还给奶奶弄了一个火炉暖身子,奶奶要下床到堂屋里坐坐,腿却没有力气,圆圆要背她出来,她示意圆圆搀扶一下就可以了。
圆圆搀扶着奶奶一步步慢慢的往外面走,刚走到门槛那里,奶奶腿子一软,差点摔倒在地,被身旁的叶玉明一把抱住,圆圆想要奶奶还是回到床上围着,奶奶却执意要到堂屋里去给客人们打招呼,行礼仪,见证孙女的订婚仪式。
其实所谓的订婚仪式,就是双方父母见个面,男方给女方一些礼金和礼物,请几桌客人吃饭,见证两个年轻人相亲相爱,互相约定将来会步入婚姻的殿堂。
奶奶尽管身子很虚弱,她今天的精神气还是很足的,只见她笑咪咪地和每一位来客打着招呼,仿佛参加的是一场什么盛典一样。
叶玉明在里面屋子里要圆圆看看筐子的礼物,深情地问道:“圆圆,有什么不满意的话,就对我说,我一定给你办到,这个礼金是一千块,订了婚之后,每个月发了工资我就交给你保管。”
圆圆推了一下他的胳膊,说:“我才不在乎这些呢,我在乎的是要和玉明哥好好的过一辈子,那次掉进江里能活过来,多亏了玉明哥啊,当时,我的感觉是在作垂死的挣扎,我想让你早点游上岸,不要管我,你却费了那么劲,把我救了起来,那一刻,是我们俩生命中最神圣的时刻,那时我的心已经交给你啦………”
叶玉明见房屋里没有别人,没等圆圆说完,就情不自禁地吻上了圆圆的唇,火热,激情。
圆圆像一头惊慌的小鹿,从他的怀里挣扎开去,一脸绯红,牙齿咬到舌尖,她窘迫地向堂屋里走去。
堂屋里的酒席桌上,方光灼满脸喜气地为客人们斟酒,客人们夸他说:“你好有福气,挑得这么个好女婿,真是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喜庆的时刻,农村人也能来几句咬文嚼字。
方光灼谦言道:“哪里哪里?还好。”
人们对这对年轻人的夸奖,使李荣彩高兴得合不拢嘴,儿子这婚订了,她悬在心里的石头,总算放下了。她很周到地帮张桂英老人夹上一些软绵的菜,感激地看着老人那张慈祥的脸,心想:要是自家离这里近,一定要把老人接到家里住上一些时日,也好孝敬一下老人。
张桂英老人在酒席桌上的上位上坐着,三毛过来斟酒,老人还咬牙喝上了一两多白酒,心里舒畅得很。
客人中间,只有刘金凤一脸的不屑,当她知道叶玉明是个教书的,她鼻子一哼:“我以为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人呢,原来是个吃粉笔灰的教书匠,哼!看把这妮子急得,书还没有念完,就要订婚嫁人,成何体统。”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别人告诉她,张桂英老人一次卖了三头肥猪,用给小儿子盖房上去了的时候,她的心里从此就栽上了一根毒刺,扎得她的心里,经常流血,让她总是烦燥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