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黄尊素,初名则灿,字真长,号白安,一作白庵,浙江省余姚县人,着名学者黄宗羲之父。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忤魏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遂自尽。与同为阉党所害的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期、周顺昌、周宗建、李应升并称“后七君子”,与汪文言并为“东林党的两大智囊”。

黄尊素,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敏强干,提拔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上疏请求召回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通政丁启睿愚蠢迟钝,赵秉忠、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

山东起义被镇压后,起义军余部又煽动起来,巡抚王惟俭无法控制,黄尊素上疏议论说:“巡抚本来是从内外选拔任用的,如今都任用京官,不如推举任用训练有素的地方官员。”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极力诋毁大将马世龙,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意图。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从没有召见过大臣,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当面决定国家大事,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皇帝没有采纳。

大风吹起黄沙,昏天蔽日,还伴有敲鼓一般的响声,一连十天都是如此,京师发生三次地震,乾清宫震动得尤其厉害。正好皇帝身体欠佳,人心惶惶不可终日,黄尊素极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大过失,最后说:“陛下压制轻视言官,使人人都有所忌讳,这才有人只提些皮毛小事,不敢冒犯当权者。如今近臣重过赵娆,禁旅与唐末相近,萧墙之祸患比敌国还惨。朝廷没有运筹帷幄的大臣,边防没有制敌取胜的将领。掌权的人对国家的安危愚昧无知,捣乱的人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把他看作仇敌,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奏疏递入,魏忠贤大怒,图谋将他处廷杖刑,韩爌大力营救,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

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被下旨责备,黄尊素很愤怒,接着上疏说:“天下有政权归于近旁宠幸之人,皇帝大权旁落,而国家太平英明的吗?天下有中外纷扰,没有不想从瓜分国家得到一份好处,而还能将国家交给左右的人吗?陛下一定以为曲意奉承,小心谨慎的人可以重用,不知道不远离这些人,就不能使无所畏忌的人得到任用。陛下一定认为只有我才能驾驭,不知道不能驾驭时,则已不可收拾了。陛下自登基以来,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使得在位的人没有长远打算。这还不叫孤立,却将一个近侍的离开叫作孤立吗?如今魏忠贤违法的情形,廷臣已揭露无疑。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当他看到前途无望,狗急跳墙,还会有什么顾虑呢?魏忠贤是一定不肯收回他那放纵的野心的缰绳来悔过自新的。魏忠贤的私党,一定不肯收回他们那谋取私利的船桨,而任其默默消融的。开始还只是与官员为仇,接着将把至尊的皇位作为赌注。基础防护既已牢固,谁还能把他们怎样。不仅台谏不足以挫败他们,即使是动用武力也难以奏效了。”魏忠贤得到奏疏更加不满。

万燝被廷杖后,又想廷杖御史林汝翥,各言官到内阁去争论,数百个小太监拥进内阁中,挥舞着拳头大声叫骂,各内阁大臣都低着头不敢说话,黄尊素厉声说:“内阁重地,即使是司礼没有接到诏书也不敢到来,你们这帮人竟敢如此无礼!”于是,众太监慢慢散去,没多久,万燝因受重伤死去。黄尊素上奏说:“按照法律,不是叛逆等十大罪状不判处死刑,如今如今让披肝沥胆的忠臣,竟然死于磨牙咧齿的小人之手。这帮小人一定奔走相告,说是可以利用皇帝的特权,来鞭打百官。后代有这样的人,他继承了董狐的笔法和朱熹的《通鉴纲目》,于是写道:‘某月某日,郎中万燝因为进谏国事被廷杖打死。’这岂不是连累了皇上的圣德么!进呈廷杖这种说法的人,一定说这是祖宗的制度,殊不知正统、正德年间,王振、刘瑾实行它;世祖、神宗年间,张璁、严嵩、张居正执行它。奸邪小人想放纵自己的私欲,害怕忠臣义士的牵制,一定得用廷杖发泄他们的私愤,使得皇帝蒙受拒绝进谏的罪名,自己掌管实际权力,而仁人志士且有被牵连的危险。于是乎小人为所欲为,毫无顾忌,而嫁祸于国家。万火景已经死了。侮辱杀戮正直的人,不能开这个先例。乞求恢复万燝原有的官职,破格赐给他照顾,让他的后人亲自护送棺材返回故乡,万燝死而不朽。”奏疏递入,更加违背魏忠贤的意图。

河南进贡玉玺,魏忠贤想夸张这件事,命令从大明门进城,实行接受玉玺的礼仪,百官奏表称贺,黄尊素上奏说:“过去宋哲宗得到一个宝玺,蔡确等人争着说是好兆头,改年号为元符,宋朝国运最终不能长久。本朝弘治年间,陕西进献玉玺,只是命令送进朝廷,给赏钱五两。这是祖宗的先例,应该依此办理。”这事就这样中止了。被派往陕西巡视茶马互市,刚出北京城,叛党曹钦程揭发他专门攻击好人,助长了高攀龙、魏大中的嚣张气焰,于是被削籍为平民。

黄尊素忠诚正直敢于说真话,尤其有深谋远虑,刚进入官府时,邹元标确实帮助过他,黄尊素就进言规劝邹元标说:“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以前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魏大中告诉了他,黄尊素说:“清除皇帝身边的人,一定要有内援。杨公有这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奏效,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万燝死,黄尊素暗示杨涟辞职,杨涟不听,最终惹祸上身。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黄尊素说:“魏广微是小人之中的小人,过快地攻击他,他会铤而走险的。”魏大中不听,魏广微更加投靠魏忠贤,从而酿成了大灾难。

这时,东林党充满朝廷,东林党自身又以来源地的不同分为几个派系,江西章允儒、陈良训跟魏大中有过节,而魏大中想驳斥尚书南师仲滥发抚恤,陕西人也不大高兴,黄尊素赶忙告诉魏大中,制止了他。最后,山西尹同皋、潘云翼想推举他们的座主郭尚友为山西巡抚,魏大中因为郭尚友几次追究前朝留下来的大臣,执意不同意。黄尊素引用杜征南多次联系洛阳一带的权贵为例劝告他,魏大中最终没有听取,推举任用谢应祥,灾难由此发生了。

汪文言刚下狱时,魏忠贤就想罗织各人的罪名,当他得知是黄尊素从中化解时,就更加忌恨了,魏忠贤的党羽也因为黄尊素多智谋,想杀死他。正好苏州一带谣传黄尊素想效法杨一清诛杀刘瑾的榜样,让李实充当张永的角色,传授给他秘密的计谋。魏忠贤非常害怕,派遣四个密探到苏州一带刺探情报,侍郎乌程人沈演居住在家,报告魏忠贤说:“事情有眉目了!”当天派使者呵斥李实,拿走了盖有图章的空白奏疏,列上黄尊素七个人的姓名,于是逮捕他。

使者来到苏州,碰到苏州城内围攻逮捕周顺昌的旗官,城外的人攻击逮捕黄尊素的人,负责逮捕的人把逮捕证给丢了,不敢到达。黄尊素听说了,立即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自首,许显纯、崔应元严刑拷问,勒索赃款二千八百两,五天一次追掠。不久,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黄尊素叩头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诗一首,于是自尽,终年四十三岁。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大纨绔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大秦之极品皇帝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人在大明当喷子,气坏朝臣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军统财神爷大明1810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李淳风开局成死囚,不领媳妇就砍头!豪门骄子:五胡争霸录东方神话集大宋河山大汉第一狂使,西域诸国求我别死反攻从野人山开始!三国之杨家天下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红楼大国师大明:开局朱标被李承乾魂穿了亮剑:缴获太多,震惊李云龙谍战:我拒绝别人就爆奖励携科技穿唐再造盛世风华穿书后我让反派姐姐们后悔中国古代名人传凉州布衣宋歌声声慢我的空间有座军工厂大唐钓鱼人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红楼:战神贾芸我只手镇天下九霄魂录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纨绔世子的一生烛影迷局皇子无双三国争霸之无限兵力穿越三国,开局宣布大秦复国大秦:偷听心声,祖龙该喝药了大明伪君子稗宋反骨仔合鸣心相之天界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