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这一日,永宁公主出宫之时,朱翊钧已经去两宫太后处分别请过安,到了文华殿。

今日并无经筵,朱翊钧来文华殿是有更重要的事:召开御前内阁会议。

内阁开会一般不在文华殿,而在内阁,称之为阁议。阁议,皇帝偶尔会直接御临内阁参加,偶尔会宣内阁诸阁老至指定地点召开,这个地点在隆庆以后,多数时候都是文华殿。朱翊钧亲政后更直接,九成九都是在定在此处,仿佛是为了纪念什么一般。

说是阁议,其实不止五位阁老与会,还有一人,乃是吏部尚书杨巍。

杨巍本是“无党派人士”,既不算心学派,也不算实学派,但他曾经长期在宣大、山西和陕西任职,和张四维的交情颇为密切。

杨天官既然与会,也就意味着今天阁议的议题已经很明确了,必是与铨务有关。

辰时二刻,朱翊钧御临文华殿。内阁五位阁老与杨天官都已经提前等候,见皇帝到了,纷纷上前参见。

朱翊钧似乎比一个月前要略微清减了一些,看起来面色不是太好,一直皱着眉头,此刻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陈矩,给诸位先生与杨卿赐座。”

杨巍虽然是权位不逊于阁老的吏部天官,但由于他没做过经筵日讲官,又毕竟不是阁臣身份,是以不能算是“先生”。

六位重臣谢过皇帝,自有小宦官在陈矩的示意下请他们落座,皇帝自己早已坐在了御座之上。

朱翊钧面色略微有些偏冷,淡淡地道:“今日宣诸位先生与杨卿前来所为何事,想必无须朕多言。申先生,内阁对于高务实平定西北之乱的封赏,现在可有章程?对于郜光先、梁问孟等人的处置,又有什么说道?另外,对于诸镇总兵、副将(即副总兵)、参将等与战之将的赏功罚过,又有什么决议?”

到底是当了多年皇帝,朱翊钧这里的三个用词颇有讲究。对于高务实的封赏,他用的是“章程”;对于郜、梁二人的处置,用的是“说道”;而对于一干武将的赏罚,则是“决议”。

这三个词当然是有差别的。

此时的“章程”与后世稍有区别,大意是原则性的安排办法,但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粗略的意思,或者说方向性的意见;“说道”则更不确定,只是问内阁对此事的大概态度;而“决议”就肯定多了,意味着皇帝一般不会反对,即便有所调整,范围也不会太大,或者说涉及的对象也不会太多。

朱翊钧这三问,实际上已经是给今天的这次御前阁议提前“定调”了,作为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六位重臣而言,听出皇帝的画外音毫无困难。不过,大明的文臣嘛,是不是听招呼那就不好说了。

申时行是被朱翊钧点名的,当然要出来答话。只见申元辅虽然坐着没动,但仍然微微欠身,拱手道:“皇上方才提到的这三件事,内阁方面都有所议论,臣且一一道来,供皇上宸断之参详。”

朱翊钧点了点头,虽然面无表情,但话倒是说得很客气:“有劳申先生。”

申时行便清了清嗓子,道:“关于诸镇武臣此战之功过赏罚,兵部已经题奏了详细的条陈,吴阁老已经对其做出了初步的审视,做了几点小的调整,然后在内阁阁议之中拿出来议论了一番。

大致上来说,内阁赞同调整后的意见。但臣以为,其中关于李如松的赏赐略薄,可以再稍微大方一些,以符皇上选贤用能之至意,也可使李成梁感怀皇上顾念老臣之心。”

朱翊钧未置可否,只是转头朝吴兑问道:“吴先生,李如松的封赏现在是如何安排的?”

吴兑摸出一道条陈,打开来看了一眼,念道:“回皇上,宁远伯应袭、镇守山西总兵官、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李如松因西北诸功,晋一级,充提督蓟辽保定山东等处防海御倭总兵官,荫一子锦衣卫指挥同知,赏银五十两。”

朱翊钧略微思索,又问申时行:“申先生,此似正常升赏,你既认为略薄,不知有何看法?”

申时行道:“若仅按正常斩首所获来看,此升赏并无不妥,然则李如松庄浪卫一战虽然斩首不及脱脱、伊勒都齐等部,然其所发挥的却是定鼎之功,因此臣以为可酌情厚赏。”

“申先生所言亦有道理。”朱翊钧点了点头,对吴兑道:“李如松可有赐服?”

吴兑答道:“有大红纻丝麒麟服一袭。”

“那就另赐飞鱼吧。”朱翊钧摆手道:“赏银也多加二十……三十两。”

申时行还没来得及说话,吴兑已经立刻接口道:“臣遵旨。”

旁边的申时行被他这句话给堵了回去,本来都已经张嘴,最后还是决定算了,又把嘴闭上,再次保持沉默。

别看朱翊钧连给李如松赏银从五十两提高到八十两都纠结了一下,其实这还真不能说是小气。打个比方,戚继光打出某些“大捷”的时候,赏银经常性的只有二十两、三十两,所以一开始吴兑给李如松赏银五十两,这就已经相当大方了。

而朱翊钧再加了三十两,毫无疑问已经是“厚赐”。某些电视剧里皇帝打赏动不动就赏几千甚至几万两的,基本都不符合史实,至少肯定不符合有明一朝的史实。

要是真连李如松都要赏几千几万两,高务实得赏多少?这场仗打完,全部的参战人员加在一块儿,国库直接破产了。

朱翊钧见申时行“没有异议”,稍稍有了点微笑的样子,问道:“申先生,接下来呢?”

申时行的脸上倒也看不出什么其他的意味,更无气馁之色,平静地道:“对于郜光先与梁问孟的罪过议定,内阁方面意见相差颇大。”

朱翊钧目光一凝:“都有些什么看法?”

申时行面色稍稍难看了一点,道:“臣以为此二人一个是苛责属下,克扣军饷,导致哱拜举兵,实乃罪首。此罪纵不至死,亦当夺职去位,再由法司详细审问,以定具体罪责;另一人御下无方,瞻前顾后,犹豫纵敌,战守失策,臣以为一个革职待勘怎么都是够的。”

朱翊钧便朝其余几位阁臣看了一眼:“诸位先生有何异议,不妨也说来听听。”

许国见皇帝看着他,便道:“臣与心斋兄是附环洲兄之议。”

心斋是指张学颜,环洲是指吴兑,所以朱翊钧便朝吴兑望去。

“臣以为元辅之言有所偏颇。”吴兑说话倒是和打仗一样摆明车马,道:“元辅说郜光先御下无方,但郜光先乃是总督,梁问孟乃是巡抚,梁问孟不能算是郜光先之‘下’,谈不上御下。若指的是哱拜,则哱拜素有不法之举,亦曾多次为督、抚所纠,但他乃是蒙古人出身,督抚虽有所严格,到底不便轻易处置,这也是情有可原,九边各处皆是如此。

至于说梁问孟,所谓其克扣军饷一事,高务实此前已有明文奏上。那非是克扣,只是量体裁衣——今年军饷不及往年之数,梁问孟身为巡抚,若是没个规划,上半年吃了饭,下半年宁夏数万大军就全都去喝西北风吗?哱拜因此反逆,非是梁问孟之错,是他狼子野心,不服教化之故!

而至于苛责属下,臣想问一问,除了哱拜之外,梁问孟还苛责哪位属下了?张惟忠当初宁可一死亦不肯为叛臣,若是梁问孟也苛责了他,他还会这样吗?臣以为未必,可见梁问孟之所为,仅仅针对哱拜。

那么他为何针对哱拜?难道现在不是已经证明哱拜的确图谋不轨么?梁问孟查知哱拜野心,考虑他是蒙古人,对他加以限制,臣不知何罪之有。另外,梁问孟被俘之后,铁骨铮铮,誓死不屈,这总是事实吧?

此前高务实的家丁可是从宁夏的死牢里把梁问孟救出来的,以他宁夏巡抚的身份,只要稍稍服软,哱拜岂会如此对他?以此来看,至少也可见此人之忠义,纵然行事出了些意外,毕竟其情可悯,愿皇上详查。”

朱翊钧蹙眉思索片刻,又朝王家屏问道:“王先生,就你没有发言了,你可有什么要说的么?”

王家屏虽然在内阁诸臣之中的地位是吊车尾的,但那也是阁臣,也有发言权的。因此他点了点头,道:“臣以为元辅与三位阁僚的意见一个失之严厉,一个失之宽宥。郜光先举棋不定,的确有西北贫瘠之故,然则战守失策也是事实,不能不罚,只是不必过度。

梁问孟也是一样,其虽有吴阁老所言之因,亦有宁夏沦陷之果。倘若忠义不赏,过失不罚,朝廷何以施政,皇上何以御民?”

朱翊钧皱眉道:“王先生的意思朕大致了解了,但王先生究竟认为该如何处置?”

“赏功是赏功,罚过是罚过。”王家屏慨然道:“郜光先可冠带闲住;梁问孟可赐忠义牌坊一座于其乡梓,但革职回籍。”

所有人都看着皇帝,朱翊钧倒很淡定,微微点头,道:“朕看就这么办吧。”

众人本来还想等皇帝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决断,但朱翊钧似乎并不想多谈,反而微微转头,对申时行道:“申先生,该说高务实的封赏了吧?”

申时行心中也难免有些叹气,其实朱翊钧一开始摆出三个问题的时候,高务实的封赏问题就是第一个,但申时行刻意反过来回答,把这个问题放到最后。谁知道皇帝对前两个问题的态度似乎早就明确了,根本不费多少时间便做出了决断,然后马上问起了他最关心的事。

心中叹息归心中叹息,申时行的脸上却看不出丝毫痕迹,他只是平静地答道:“皇上,关于高务实的封赏,首先要确定的还是庄浪卫一战运筹帷幄之功究竟归谁。

此功归高务实,亦或者此功归魏学曾,对于高务实此战之封赏影响颇大,不可不查。”

朱翊钧微微一笑:“既如此,申先生以为此功归谁合理?”

“魏学曾。”申时行这次回答非常直接:“国朝自有法度,官吏自有任免,战时之功自然由在任之人获得,未曾听闻有上溯前任而赏者。况且高务实也不是魏学曾之前任,他只是因魏学曾未及赴任而代行其权。臣以为主客有别,不能混淆;功赏有人,不能错置。”

朱翊钧依然不置可否,又问其他人:“诸位有何意见?”

这一次情况不同了,许国表示赞同申时行的看法,理由是“高务实有实功,然国朝法度为大”,所以他认为不能坏了规矩。

张学颜与吴兑表示这功劳该归高务实,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谁的功劳就该给谁。这两句话很好解释: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劳大的便给以丰厚的赏赐。原句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在座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已下300字小防盗,半小时后更新正文)

张学颜与吴兑表示这功劳该归高务实,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谁的功劳就该给谁。这两句话很好解释: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劳大的便给以丰厚的赏赐。原句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在座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张学颜与吴兑表示这功劳该归高务实,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谁的功劳就该给谁。这两句话很好解释: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劳大的便给以丰厚的赏赐。原句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在座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张学颜与吴兑表示这功劳该归高务实,理由是“德懋懋官,功懋懋赏”,谁的功劳就该给谁。这两句话很好解释:德行高尚的便授以高官,功劳大的便给以丰厚的赏赐。原句出自《尚书·仲虺之诰》,在座诸位都是倒背如流的。

-----------

感谢书友“霜之宝瓶”、“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的月票支持,谢谢!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穿越枭雄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云州物语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秦昊小说免费阅读全文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宋之天才鬼医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交手最强武装:我在列强世界杀疯了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
UU阅书最新小说:世子无双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我何时可以回去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屠遍天下,我乃大明第一杀神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请,卸甲!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大秦我不是奸商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初唐瓜怂人在亮剑,我的麾下猛将如云故事连连看魂穿之打造盛世被赶出侯府假世子靠科举逆袭权臣三国:开局截胡关羽,割据地盘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穿越我是胡亥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开局皇帝:我爆杀五万大军!大唐太子:开局硬刚李世民综武,绑定系统从秦王宫开始签到臭山贼,朕怀孕了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三国:开局死尸堆,砍到天下一统红楼之姓贾非贾家侯府庶子?开局攻灭高丽自封王!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大秦世子之首富老婆是反派一本万道书:六皇子他赢麻了!抄家流放,开局送我四个美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