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掷地落有声语出声高亢
王将军可是一个实诚人,看到这些狗尾续貂的卷子不胜其烦。
本来这里面还有两个勉强可说是可造之材,但分和谁比,现在看上去也都是大同小异,分不出个优劣。
王瘸子挥笔把自己诚恳而又刻薄的评语写了,然后把试卷转到中正大人那里。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试卷的优劣一经对照,两个中正大人也是明事理的。马上就知道林家赘婿在这方面有过人之能。
看起来此人还真不是一无是处,难道是自己想偏差了?
就看那林家赘婿淡定从容的样子,就能知道他对于这方面确实是真才实学。
可是作为一个地方的县令,这种能力只不过是旁枝末节,当紧急时候才会用到。即便是此人精通兵法,也不见得能够胜任父母官。
两位中正都是沉稳练达之人,虽然心中惊讶,可是脸上不动声色,二人秉公办理,将林家赘婿列为优等,其他人统一划为中等。
治国安邦靠的是眼界和胸怀,治理一个县城也是如此。治大国如烹小鲜,县城虽然地域不大,道理也是一样的。
所以第二项考核就是让所有的考生各抒己见,让他们尽显所学,谈论现在治国应该有如何国策。
题目出的很大,但是这正中了那些书生下怀。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儒生,虽然涉猎一些别的学派,但骨子里都以圣人门徒自居。
考核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按照次序让所有考生发言,畅谈现在的天下大势,然后用自己的理念去倡导推行应有的国策。
梁国一项以尊老为美德,发言次序也是根据长幼有序。林家赘婿因为年纪最轻,所以排在最后面。
其实这也是两位中正大人所期望的结果。
虽然这人懂得兵书战策,但说句实话,对做县令用处不大,直到现在两个人也不相信以林家赘婿的能力,可以做到如此多神奇之事。
最后一个发言十分吃亏,因为大家论点很多都是相同的,在前面可以畅所欲言,所有的观点听起来都是新鲜的。
而后面的人就需要尽量避开相同观点,尽量推陈出新,另辟蹊径,不然就会让人觉得是拾人牙慧。
而林家赘婿排在最后一个,等到此人说话的时候,恐怕什么观点都被反复说过多次,这样的论述哪里有什么可以打动人心的地方。
正所谓先入为主,两个中正大人虽然刚直不阿,清正廉明。但是一旦对赘婿有了不好印象后,就再也难以改观。
内心深处总觉得此人华而不实,期待他现出自己本来的面貌。
果然那些书生儒士侃侃而谈,说的论点也都是大同小异。
什么国以民为本,要休养生息,不要动则发动战事,那样只会民不聊生,消耗国力。这些国策别人听了还没怎么,王瘸子却听的直皱眉头。
这帮穷酸书生懂得什么,以民为本,休养生息是没错,可北魏虎视眈眈,这些年哪一次战事是梁国挑起来的?
这帮人只知道空谈误国,哪里明白战局稍纵即逝,国家如果没有抓住机会的眼光,一味图安逸,那只有死路一条。
再听下去更是心头火起。
那些书生说梁国常年战事,民众里面戾气日盛,经常会出现好勇斗狠之徒。长此以往对于梁国内部会有损害。
应该以圣人之言加以感化,让所有的梁国民众安顺温和,才能让国内一片祥和之气。
这些书生一个个发言,虽然说的话都不尽相同,但是意思却大差不差。
即便是两个中正大人恪尽职守,也是听的昏昏欲睡。看起来北坞县内这些所谓人才也不过如此。
这些人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过人之处,无非是一些平庸之辈。
这番高谈阔论足足说了几个时辰,等到吃过了晌午饭,人吃饱喝足之后更是昏昏欲睡。
两位中正大人都是有些年纪的人了,最后都要咬住舌尖强打精神,才不会在这县衙大堂上打瞌睡。
正在昏昏沉沉的时候,却听到一个清朗的声音让人振聋发聩。
“谬矣!如此空谈误国,果然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这句话就像是晴天打了一个霹雷,让所有的人都为之一惊。
抬头看去,正是那个林家赘婿长身而立,眼神中透露出凛凛神光。
原来终于轮到了林家赘婿高谈阔论,听到这番话,两个中正大人也是精神为之一振。
虽然在内心深处并不看好这个人,但这几句话还真是说在自己的心坎里。这些庸庸碌碌之辈算得上什么人才。
即便是林家赘婿说不出什么太好的观点,但是能够意识到这些书生的话并不贴切实际,这就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
那林家赘婿侃侃而谈:“北魏自从统一北方部落,一直对梁国虎视眈眈,边境常年战事不断,如此,谈什么休养生息!”
“北魏拓跋氏崇尚勇武,败夏国、破柔然、克北燕、灭北凉,能够统一整个北方领土靠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而是金戈铁马的草原铁骑。”
“我梁国地处南方,缺少战马,野战皆难取胜,只有依托城池做稳固防守,这些年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这几句话说的两位中正大人不由得也有点心惊,没想到林家赘婿出言如此犀利,完全不粉饰太平,将两国的边关现状一语道破。
又听到他继续慷慨陈词道:“但北魏现在时局不稳,他们贵族朝臣以斗富为乐,僮仆动则多达数千,妓女数百,一餐竟然要费数万钱。”
“长此以往,北魏必定民不聊生,官吏贪腐如同过江之鲫,内乱是早晚的事。”
“梁国只需要厉兵秣马,等待良机。国内要让民众持有尚武精神,让梁国男儿血性彰显。”
“如此只要北魏内乱,便可以北渡长江,收复失地。将我华夏大地重归统一。在下浅见,不值一哂,还望大人赎罪。”
两位中正大人听的血脉贲张,热血上涌,心里面都在暗叫一声:
“此乃栋梁之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