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高延福公公送来了敕封上官婉儿为婕妤的敕旨和册印。

上阳宫里的宫婢前前后后地忙碌起来。

则天大圣皇帝静静地斜靠在凤榻上,看上官婉儿对镜梳妆。

紫微城里,很多年没有婚嫁喜事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是上官婉儿的喜日,女皇的精神格外矍铄,尨眉皓发,飘飘摇摇,连眼角的鱼尾纹,也欢快地飞扬起来。

德静郡王武三思被拜为正一品司空,位列三公的消息,也让她感到格外开心。

武氏子弟继续在朝廷中立足,牢牢遏制着张柬之等人。

李武两族,正朝着她预想的那样,得以共存共荣。

宫婢为上官婉儿梳了一个百合髻,女皇眯着昏花的眼睛瞅了又瞅。

“慧语,你觉得婉儿姨母的发髻好看吗?”

武慧语已经出落成姿色秀美、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父亲武攸止卒于任上,她随例长住宫中。性情乖巧,善于逢迎的她,极得女皇的欢心。

她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不好看,不好看,婉儿姨母的脸庞本来是秀美的鹅蛋脸,被这个发髻衬得都快成胡饼脸了!”

女皇连连点头。

“吾也觉得不好看,但又不知难看在哪里,还是慧语聪慧,一语中的。你们为婉儿梳一个云朵髻,发髻中间插上那枚累丝凤蝶穿花戏珠发簪,左右再各插一支红翡滴珠缠枝花金步摇,一定比现在这个发髻好看!”

女皇吃力地比划着。春风骀荡,满脸都是掩藏不住的欢喜。

神龙之后,她许久没有展露过笑颜了。

宫婢立即拆了发髻,重新梳理。

武慧语道:“果然还是皇姑祖母有眼光啊!换了这个发髻,婉儿姨母就变回漂亮的婕妤娘娘了!”

女皇满意地欣赏着上官婉儿的新发髻。

“虽然,陛下只是封你为三品婕妤,没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也没有亲迎、拜堂、热闹的宴席,只能坐顶檐子,冷冷清清地从侧门迎入紫微城,但这是朕能给你的最好归宿!”

上官婉儿泪眼婆娑,使劲眨了眨眼睛。

“没有慈娘的庇护,哪有婉儿的归宿!”

“傻孩子,幸得你没有上妆,不然,把妆容哭花了,怎么去见陛下?”

上官婉儿定了定神,拭去眼角的泪花,对着鎏金狻猊葡萄六裂铜镜,仔细装扮起来。

她在脸上敷了凝雪粉,两腮抹上胭脂,用眉石画了两道蛾翅眉,眉间的疤痕上,贴的依旧是绯红色的一点梅花花钿。

一位宫婢取了一支描笔,蘸着胭脂,在她唇角一寸之处,点了两颗黄豆大小的花靥。

另一位宫婢用胭脂在她侧颊上画了晓霞斜红,点上鞍形唇脂。

上官婉儿更加楚楚动人,美艳至极。

“慧语,扶吾起来!”女皇挣扎着坐起来,嘴里喘着气,道,“让吾看看,婉儿有多惊艳!”

上官婉儿暗暗觉得,女皇说这句话的口气,像极了她的母亲郑氏。

她穿上直襟木贼绿鸟衔缠枝花钗钿礼衣,木贼绿织锦翘头绣花履,跽跪在榻前,低眉垂目,举手执礼道:“慈娘,吉时就要到了,婉儿该走了。”

女皇一字一顿地说道:“去吧!前路漫漫,今后的路,就要婉儿自己走了!”

她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在武慧语的搀扶下,身心轻松地躺到了凤榻上。

上官婉儿含泪叩首,坐进等候在宫外的檐子。

几个寺人抬着她缓缓出了上阳宫仙居殿,往宣辉门而去,再由长乐门进入紫微城。

檐子在徽猷殿前落定,两位宫婢上前,扶着她下了檐子。

紫微城里夜落人静,寒露凛冽。

上官婉儿抬头看了看万里无云的天空,一轮霜白残月,正静静地挂在秘青色的夜空中。

那抹青色,仿佛是龙泉青瓷耳杯上肥润莹亮的葵青釉色,随着夜幕落下而渐渐黯淡。

她轻启莲步,昂首走向自己的未来。

一位上阳宫的寺人大步流星,急火火地从她身侧跑过,跑进徽猷殿里。

寺人伏跪地上,痛哭流涕道:“陛下,陛下,则天大圣皇帝被弥勒菩萨接走了,她,她驾崩了!”

肃穆悠远的丧龙钟,突然在紫微城上空响起,犹如一道来自苍穹中的惊雷,猛然劈在万劫之世,把满天的葵青釉都震碎了。

二圣、宫婢、寺人,纷纷跑出徽猷殿,伏跪在大殿前面的广场上。

上官婉儿悲痛气塞,心摧无声,恍恍惚惚地随着众人跪下。

女皇留下遗诏,去则天大圣皇帝尊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天皇大帝合葬于乾陵,陵前立无字天碑。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她终于开悟了。

去皇帝尊号,恢复大唐皇后的身份,才不会被划为乱党贼子一流,才能真正保全武氏家族。

她依旧是高宗天皇大帝的正妻,皇帝李哲、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母亲,可以堂而皇之地住进乾陵和李氏太庙,永远享受李氏子孙的血食。

年轻时,她用“曌”为自己取名,日居月诸,照临下土,自诩就是那太阳、月亮和晴空。

罢唐建周,自立为帝,更是轰轰烈烈,逆施天下。

临死的那一刻,反而看轻了一切。

四十五年的执政生涯,功罪参半,其中的是非曲直,岂是几个文字就能说清楚的?

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修饰自己的功业,也不需要刻意的解释,抹去自己的罪业。

一道无字天碑,千秋功罪,但与人评。

但朝廷上,有许多大臣极力反对将则天大圣皇后归葬乾陵。

有人奏道:“陛下,您是大唐中兴皇帝,武氏篡国立周,多少李唐子孙死在她的屠刀下,不该将其归葬乾陵,相信高宗天皇大帝也是不愿意她躺在御榻之侧的。”

听到“中兴”一词,李哲怒上心头,第一次在朝廷上大发雷霆。

“朕不是中兴皇帝!不是!则天大圣皇后是大唐皇后,她只是暂时代替朕掌管大唐江山,何来篡国行为?今后,谁要是再胆敢玷污她的声誉,就是毁我大唐国誉!朕,定斩不饶!”

李哲瞪目怒视着庭下的一帮大臣。嘴里那个“斩”,咬字尤为清晰。

没有人再敢发声。

在爱与恨的较量中,往往是爱更深沉,更摄人心魄。

对母亲深入骨髓的惧怕,造成他唯命是从的性格,即便死后也是如此。

李哲的雷霆震怒,已经表明了他的心声。

他不仅要给母亲一个死后名节,让她含笑入地,还要告诉天下人,告诉发动神龙之变的五位郡公,他的皇位继承自大唐王朝的先帝。

毕竟,武周与李唐是对立、是冲突,是他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李哲希望,这种对立和冲突,能尽快在他的手上得以结束。

只有遵循母亲的遗愿,将她与父亲合葬一起,才能将两朝所有发生过的矛盾和不快,深深埋在乾陵里。

李哲力排众议,亲自护送母亲的灵柩回到长安,不上庙号,以陇西李氏息妇的名义,葬入乾陵,斩断了天下人的籍籍非议。

则天大圣皇后驾崩以后,沉甸甸的江山社稷,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

前有贞观之治,后有永徽之治和武周之治,几代皇帝共同开创了一个升平盛世。

三千七百多万大唐子民,等着他再创辉煌,把涅盘重生的大唐王朝,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

李哲开始昃食宵衣,勤事国政。他也想在青史上,留下一个好皇帝的名声。

二圣日日临朝。反对皇后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写得最多的就是张柬之、敬晖等五位郡公。

与武三思一样,韦晚香对五位郡公恨之入骨。两人经常在李哲面前,谮毁他们。

李哲本就担心他们会功高震主,尤其是五位郡公能在铁腕母亲的眼皮底下,成功发动兵变。这份魄力与能力,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敌意。

耳边风吹多了,自然就深信不疑。

这天,韦晚香和武三思又在御前诉说五位郡公如何恃功专权,如何对大唐社稷不利。

“除去他们并不难!”一向清冷少言的上官婉儿忽然发了话。

韦晚香道:“婉儿有何妙计?”

“陛下,皇后,我们不如封张柬之、敬晖等人为郡王,同时罢免他们的职务。这样,对外不失尊宠功臣,实则是夺去了他们手中的权力!”

“婉儿此策,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韦晚香是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人,对能想出这个计策的上官婉儿,心里还是暗暗道了一声“佩服!”

毕竟,上官婉儿在则天大圣皇后身边呆了那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政治经验比她丰富多了。

武三思朝她抛去一个极度暧昧的眼色。“婉儿素有聪慧之名!陛下,您有婉儿,犹如猛虎加之羽翼啊!”

上官婉儿掩嘴窃笑起来,回报他一个含情脉脉的眼神。

李哲的反应总是慢个半拍,半天才反应过来,连连颔首道:“对!对!婉儿足智多谋,是朕的樗里子!”

韦晚香道:“婉儿,你为则天大圣皇后献计纳策、执掌诏令三十余年,今后,就继续做我们的内舍人吧!”

“愿为二圣效命!”上官婉儿福身拜道。

一道敕旨,荣升张柬之为汉阳郡王,崔玄暐为博陵郡王、敬晖为平阳郡王、桓彦范为扶阳郡王、袁恕己为南阳郡王,各赐金帛鞍马。

同时,被免去了宰相职务,只要求每月初一、十五朝见天子。

郡公为正二品爵位,食邑两千户;郡王位在王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只有明眼人能看出来,他们不升反降了。

五王被罢政事,毫无还手之力。

他们心里清楚,李哲变脸,开始清算功臣,一是皇帝对自己的不自信,二是武三思仍然活跃在朝廷,与皇后共同把持皇帝,间接地控制了大唐朝廷。

现在后悔在神龙之夜没有当机立断、斩草除根,为时已晚。

为了活命,急流勇退,暂时屈身世外,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五王忘记了,只要他们还在洛阳,武三思就会警惕不断,必定会寻找机会再次向他们发起复仇。

很快,武三思又想了一招,唆使李哲将五王调离洛阳,改任地方官。

崔玄暐迁为均州刺史、敬晖为朗州刺史、桓彦范为毫州刺史、袁恕己为郢州刺史。张柬之因为年事已高,自请回到襄州养疾,未作变动。

随后,武三思下令,朝廷重新恢复执行则天大圣皇后时期的政策。

拒不趋附韦武集团的官员,如礼部侍郎宋璟、大理卿尹思贞等鲠正之臣,都被排斥去位,挤出了朝廷。

原先被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贬逐的人,又重新得到了起用。

至此,朝中大权基本落在了韦晚香和武三思的手中。他们大量任用依附韦氏及武氏的官员,对李氏宗族百般警惕。

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为了避开锋芒,只能龙蛰蠖屈,默默不作声。

解决了五王这个棘手问题,李哲终于松了一口气,对聪慧能干的上官婉儿,越发宠爱起来。

则天大圣皇后驾崩后,上官婉儿的地位与过去相比,已然一落千丈。

不甘落寞的她,像一根蜿蜒的藤蔓一样,和武三思一起,攀上了顺天皇后这棵大树。

祖父上官仪的谋反案,在李哲的支持下,得到了平反。

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母亲郑氏也被封为沛国夫人。

不久,四十岁的婉儿,被拜为九嫔之一的昭容,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并接管了弘文馆。

上官婉儿劝说李哲改弘文馆为昭文馆,增设大学士一职,由三品以上朝廷重臣担任。

首批四名大学士成员,为李峤、宗楚客、赵彦昭和韦嗣立。

不久,加设了学士和直学士的编制,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

李适、刘宪、崔湜、郑愔、卢藏用、李乂、岑羲、刘子玄为首批学士。

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薛稷、马怀素、武平一、阎朝隐、徐坚、韦元旦、徐彦伯、刘允济、苏颋等十二人成为首批直学士。

大学士四名,象征天地四时;学士八人,象征天地八节;直学士十二人,象征十二时辰。

上官婉儿广罗饱学之士,大力促进大唐诗歌的创作。

积极扩大诗歌题材领域,倡导健举诗风,贬抑浮艳文字,一扫六朝以来的纤弱浮靡的文风。

李哲不喜欢诗歌文字,但很愿意配合她作秀,经常为昭文馆学士赐宴游乐。

春幸梨园,赐细柳百花;夏宴葡萄园,赐朱樱粉桃。

秋登慈恩,献菊花酒称寿;冬幸新丰,历白鹿观,上骊山,赐浴汤池。

学士们无不毕从,赋诗唱和。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唐律诗创作渐渐定型,风格趋于清净自然,一种雅正恢宏、刚健阔大的唐风逐步形成。

一时间,天下诗臣多集于上官婉儿的门下。

朝廷内外,人人以文辞相尚,力求声格之妙。五律方兴未艾,七律又蓬勃兴起,律诗作者越来越多。

吟诗作赋,在大唐蔚然成风。上至勋贵名臣,下至布衣百姓,人人都能随口吟咏,出现了不少千古佳作。

UU阅书推荐阅读: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太宗之后,再造大唐无尽世界无尽征程时空搅屎棍开元帝师蒙古人西征朕让你监军,你反手灭了六国?东图易家大唐之混世异姓王三国大逃杀穿越古代:我有门徒三千穿越杨广隋霸天下邪龙狂兵此去安都两万里明末:无限军火,谁给我披上皇袍马谡别传唐朝好驸马穿越隋末唐初,开局举家搬迁重生范进,我要做状元一梦越万年当东方文化主宰世界农家巧媳妇关外县令集齐九大柱石,重启大秦复兴之路明末:有钱有粮有兵我无敌!魅影谍踪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召唤百万大军,女帝给我削苹果穿越成废物太子后我崛起了穿越老仙:大秦铁骑,踏遍全球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只会捞钱的朱由检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大明:开局带朱元璋拯救崇祯大唐:吃货将军虚构三国帝国崛起,开局奖励一个集团军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科举逆袭养媳妇三国:无敌的我,却苟成了文官横扫天下我为皇三国:凤雏已死,血凰当立昏君女帝,我真是大周忠臣三国之无双华雄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
UU阅书最新小说: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