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是用红色涂料涂过的,似乎是为了掩盖它的年纪和破败的气息,不过当走进小楼,看着色调已经因年代变得暗沉的木质楼梯和吱吱作响的楼板,周至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觉。
“好像大嬢的小木楼。”麦小苗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啊……我就说为何这么熟悉。”周至这下知道这种感觉是如何来的了,大嬢在榕山镇中心校旁边的小木楼可不就是如此,陪着岁月和里边的主人一起安安静静地慢慢老去。
一楼似乎是租出去的小间,今天大家都去参加义卖活动去了,显得很安静,等上到二楼,这里有一个小厅,一个老年妇人正坐在小沙发旁边,做着针线。
阳光斜着从挂着蓝色天鹅绒窗帘的窗口照射了进来,房间里还飘散着一股非常柔和淡雅的香味,这一幕显得特别的安宁。
“奶奶!我们回来了!”萝丝欢快地跑了过去,手里还拎着两个纸盒:“我们还给你带了大哥哥大姐姐做的好吃的!”
“你好,伊丽莎白女士。”周至一看墙上的一幅照片,就猜测到两个瓶子是怎么来的了:“我是和您通过电话的乔治,这是我同伴莉莉,我们送萝丝和马丁回来了。”
“他们没有调皮吧”伊丽莎白放下手里的东西招呼道:“原谅我起身不方便,你们随便坐。萝丝,去把咖啡盒子端过来,我给客人泡咖啡。”
“不用忙了。”周至伸手拉住了萝丝,将她拉着和自己一起坐下:“其实我们来找您,也是有点别的事儿。”
“大哥哥你们吃苹果吧!”马丁也拉着麦小苗坐了下来,将茶几上的苹果递给了周至:“不过你得自己削。”
“那等哥哥去洗个手。”周至笑了。
等洗完手回来,萝丝和马丁已经开始叽叽喳喳地谈起在义卖会上的见闻了。
周至拿起苹果,一边削皮一边听他们讲解,两个小孩很给周至的面子,不住地夸他唱歌好听,同时还是做饭的高手。
伊丽莎白听得很认真:“看得出来乔治是厨艺高手。”
“咦阿姨你怎么看出来的”麦小苗不禁感到好奇。
“你们看他削的果皮。”
大家一看,果然,周至削的果皮又薄又细,却一直垂落到了果盘里,并没有断。
“哇!大哥哥好利害!”萝丝鼓起掌来。
削好皮后,周至将苹果放在手上分成了几块递给了大家,伊丽莎白立即对萝丝和马丁说道:“乔治这是对刀子的使用非常熟练了,你们可不许这样干,会伤到手的。”
周至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做了个坏榜样:“嗨,这是处理土豆练出来的,一般削完皮顺带着就切块了,奶奶说得对,萝丝和马丁不要学。”
伊丽莎白拿起苹果吃了一口,动作让周至觉得非常优雅,感觉面前这个老妇人曾经的家境和受教育水平应该不低。
“本来我也应该去参加义卖会的,只可惜最近制作的蜡烛都让客人定了,两个孩子闹着要去,我就将一对儿老烛台让他们带去试试运气,没想到遇到了你们。”
“那幅照片上的人,是您的家人”周至指着墙上一幅泛黄的照片。
“那是我的丈夫,这张照片是他在中国工作时候的照片。”
周至问道:“他是当年陈纳德飞虎队的成员吧”
“啊对!你怎么知道的”伊丽莎白很吃惊。
周至说道:“他穿着二战时期的空军夹克,手肘上打着绷带,周围和他合影的人又都是藏民……所以我猜这是他驾机飞跃驼峰航线的时候飞机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雪区,被雪区百姓所收容,等国府救援人员找到他后,留下的照片。”
“你说的完全正确。”伊丽莎白点头:“我还以为你们国家已经没有人记得那段历史了。”
“不。”周至认真地摇头道:“对于任何帮助过我们中国的人,我们都会永远记得。我们国家有很多历史资料记载着他们的功绩。”
“所以你们今天是因为他来的吗”伊丽莎白问道。
“这个倒不是。”周至笑着将那对瓶子取了出来,放在茶几上:“我们是因为这个来的。”
“这对烛台有问题吗”伊丽莎白疑惑的问道:“这是汤姆战后从中国带回来的,本来应该是一对花瓶,我因为经常制作香薰蜡烛,马丁就用一对酒杯把瓶口堵了,变成了烛台,倒也挺实用的。”
“换了一顿午饭,还打包回来一顿晚饭,”伊丽莎白说道:“根据义卖会的原则,现在它们应该属于你们才是。”
“我们只收下了马丁用来堵住瓶口的那对小酒杯。”周至将活动情况简单的说了一下:“作价四美元,能够换到我们的四个餐盒。那四美元我们也作为两个孩子的贡献,和我们筹集的善款一起捐给了基金会……”
“对!我们还得到了第二名!”萝丝很兴奋:“光头爷爷还给我们拍了照片呢!”
靠着萝丝和马丁这四美元怎么都不可能得到第二名,这摆明了就是周至哄小孩子的把戏,伊丽莎白心里当然明白,也挺感谢周至,他让孩子们感到了这次活动的意义。
周至笑着又递给萝丝一片苹果,继续对伊丽莎白说道:“至于这对瓶子嘛,并不在义卖交易的范围里,我们这次过来,是想和您单独交易。”
伊丽莎白终于明白了,这对瓶子可能价值不菲,直接交易的话,交易金额就会变成善款,对于她和萝丝马丁来说,损失就大了,因此周至才采取了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现场交易。
“这对瓶子,有什么来历吗”
“这对瓶子是一件典型的雪区器物,它可不是烛台,它的全称,应该叫做‘清乾隆粉彩八宝纹贲巴瓶’。”
这么长一个词用英文说出来,里边包含了许多的专业名词,周至又不得不对伊丽莎白解释一番:“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早是一个游牧部落,从1616年开始称号,到1911年灭亡,中间经历了十二个皇帝,乾隆是其中一个皇帝,当时中国的国力最为强盛,制造了大量精美的瓷器。”
“纵观整个清代,一共有八次进藏,加强控制,为了避免为割除吹忠降神妄指灵童之弊,乾隆皇帝的爷爷康熙皇帝,设计了金瓶掣签制度,凡雪区高僧转世,需在大昭寺、雍和宫以金瓶掣签认定。”
“瓶,在藏语中称为贲巴,最早是用于盛水净沐用于佛教仪式的,‘一切诸佛手灌其顶’,所以最早的贲巴其实是一个壶,带有壶嘴而没有壶把,用时手握壶颈,由一人为另一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