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死,竟然另有内情,潘闾表示很意外,“你能跟我说说吗?”
“岳丈,她是死在了自己女儿的手里。”
“弑父?董卓做了什么?不会是禽兽不如了吧!”
李儒看着潘闾,真不明白潘闾是怎么想歪的,“岳丈对自己身边的女人不是打就是骂,我那个妻妹的母亲,就是被我岳丈活活打死的。
还有就是岳丈大人重男轻女,董白从小就不受重视,被人调拨之下就行了弑父之举。”
李儒的这段话里有一个重点,那就是调拨,贾诩一下子就听了出来,“谁的挑拨?”
“这就是我真正要说的,在我多方调查之下发现,调拨的人来自益州。”
贾诩:“刘焉...?”
潘闾:“朱元璋。”
贾诩和潘闾说了不同的名字,区别就在于潘闾更加笃定。
李儒不由的对潘闾更高看了一眼,潘闾这些年真是长进了太多了,以管窥豹啊!
“准确的说是朱元璋,不过这事也跟刘焉的有关系,在长安有很多探子,刘焉之前派了不少,其中一个就混到了董白的身边。
只是当时的刘焉,并没有看重这个探子,朱元璋得到益州之后,就把这些探子一并接手了,后来的事都是朱元璋让人做的,这个人极不简单。”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朱元璋就是那个探子的伯乐,所以才有了董卓的死。
李儒说朱元璋不简单,潘闾一点都不意外,朱元璋可是一手他召唤过来的。
“文优,你既然知道是朱元璋杀了董卓,那么你对朱元璋就没做什么?”潘闾可不觉得李儒是一个甘愿吃哑巴亏的人。
李儒饮下一杯酒,“怎么没做?刺客我都派出去三拨了,可蜀道难益州险,最后都铩羽而归了,朱元璋最近再打长安的主意,子羽真的要靠你了。”
“朱元璋,不是在荆州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掩人耳目罢了,他的精兵都在汉中。”
好一个朱元璋啊!不声不响的就敢打长安的主意了,长安那绝对是龙兴之地啊!倚靠八水,进可攻退可守啊!
朱元璋崛起的太快了,让人猝不及防啊!
“文优,你这些事就没有跟李傕和郭汜说过吗?”
“说是说了,只是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还以为我在诓骗他们,竖子不足为谋,一群莽夫终将走向灭亡。”
潘闾:“他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啊?我记得董卓下令攻打过益州,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了吗?”
“当时,岳丈突然发病,也许是感觉到了大限将至,就把李傕等人召回去了,所以众将以为朱元璋只是一时的运气好。”
潘闾点了点头,他想知道的都知道了,疑虑他也问清楚了,“文优你先回去吧!我的人随后就到,甚至比你先回到长安。”
“拜托了。”
“放心,我不会食言。”
朱元璋想得到长安,潘闾鞭长莫及,但也不会让他那么轻松,暗中使绊子就从救出董家子弟开始。
只有减少了西凉军的内耗,才可以进一步的给朱元璋增加麻烦。
贾诩:“大人,在下也先告退了。”
“文和,我真希望你能改口啊!”
“....”贾诩觉得现在这个时候说这些太早了,贾诩可不是一个草率的人,“大人,还有什么吩咐吗?”
“没有了。”潘闾就知道贾诩这个老狐狸不会就范的。
.........
朱元璋已经秘密的回到了汉中,荆州的那个只是他的替身而已。
“郭将军,准备好了?”
“主公放心,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你一声令下了。”
如果潘闾在场,一定会惊呼,郭汜竟然投靠了朱元璋,那么也就是说长安的门户,早就被朱元璋打开了。
“不急,再等等,等李儒回到长安再说。”李儒怎么都不会想到,他想对付的人,却一直在等他。
朱元璋是看重了李儒的才干,想着留为己用的,朱元璋的势力是发展的很快,但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人才的缺失。
益州到处都是天险,很大程度上已经弥补了这个问题,但是一旦走出了益州,这个问题就突围放大了。
荆州方向,虽然是佯攻,可朱元璋还是攻下了几座城池,可朱元璋却找不到几个合适的主官,说出来真是讽刺啊!李儒对目前的朱元璋来说就尤为重要了。
李儒回到了长安,也就意味着一场风暴的开始。
郭汜突然反了,伙同朱元璋逼向长安,而李儒却找到了赵括,上一次赵括去邺城,是他自己愿意去的,这次他来长安,完全是潘闾逼得。
长安的环境太复杂了,让其他人去潘闾并不放心,只有赵括去,潘闾才有点把握。
“李大人,你别急啊!朱元璋的大军只是逼向长安,又不是进入了长安,长安城是一座古都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攻下的。”
赵括说的这些,李儒当然知道,但赵括却不知道,郭汜在西凉军中的地位。
郭汜仅次于李傕,可在资历上却在李傕之上,郭汜是第一个跟随董卓的将领,要不是郭汜读的书不多为人粗鄙了一些,李傕可没法排在他的前面。
郭汜曾经跟李傕,以兄弟相交,两个人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谁也不能保证,李傕的军中就没有郭汜的人,偌大的长安城的确是易守难攻,但是长安有八座城门,郭汜想里应外合也很容易。
李儒就不信,朱元璋会没有这样的准备,换谁来都会这么做的。
“赵统领,我们还是早点动手吧!”
“李大人,你可想好了,如果早点动手的话,会存在很大风险的,李傕的人可一直盯着呢?”
李儒:“我们现在就动手,先把董家的一些女眷救出去,等朱元璋杀进长安之后,再把那些董家的子弟就出去。”
李儒的想法很好,但赵括却不打算这么做,第二次的风险太大,很有可能连他都要折在长安。
李儒为了董家,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赵括又为了谁啊?他还想多活几年呢?
“要救就一起救,要么就都不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