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号军打来水,秦浩峰致谢,忙是取了抹布开始擦拭,擦完就将两块木板抽了出来立在号舍边晾晒,惹得左右考生都是观看。
秦浩峰又是打开八宝箱取出油纸布,晾在木板上,这八月天说不定哪天下雨,还是早做准备的好,秦浩峰这边正忙碌着,从东边走来两个官员,朝他走来。
“咳”,秦浩峰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正是翰林院的编修李贺和检讨张峰,怒瞪两人一眼,低声道,“怎地?来帮某作卷子?”
两人轻笑,李贺说道,“你若是愿意,自无不可”,秦浩峰看了四周一眼,“别害了我,你个大嘴巴”。
秦浩峰在翰林院做行走,和几个年轻的编修检讨混在一起,关系不错,和李贺张峰最是要好,因为这二人没有大志,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愿意和秦浩峰一起做苦力,当然美食自然不能少。
张峰佯怒道,“小小考生,焉敢如此?怕是搜检的不够”,说罢就要动手来拿书箱。
秦浩峰也不敢做大动作,忙是作揖求饶,张峰虚指又是伸了两根手指,秦浩峰苦着脸点头,那曾想李贺也是伸了两根,人在屋檐下得低头,秦浩峰只能点头。
“一会安排个贴己号军,有事你寻他就是”,李贺作势要踢翻八宝书箱,近前低声又道,“快收了桌板,一会放题”。
秦浩峰拱手,张峰喝道,“休要做些无用之事,考生切记”,说罢两人就四处巡查。
不一会各处都站上了号军,秦浩峰忙是将桌板放了回去,监试官和巡绰官开始检查考场,有号军高喊,“速入号舍,禁止喧哗,不得私相交谈”。
四名同考官开始在各处宣布考场纪律,再次强调若有夹带、替考、代写、传抄等剥袍去巾。
等宣布完开始放题,首场考试考的便是《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若是不会,许减一道。
秦浩峰边是研磨,边是盯着考题看,第一题便是“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这道题是出自《论语-卫灵公》,大概意思就是侍奉君主要忠诚,要认真的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把领取俸禄的事靠后。
秦浩峰看着这题有些想笑,这不就是前世所说,好好干,明年哥给你换个嫂子吗?
当然想归想,肯定不能这么写,秦浩峰思索片刻,提笔在草卷上写道,“圣人言人臣大义,唯求肆力殚智而不求其利”,这便是破题,意思是说孔老大说过做人家的臣子,就要尽心尽力不求回报。
后面便依照《四书集注》中的朱子注释继续写道,“夫求利而入仕,非事君也,事有心尽焉?”
秦浩峰越写越顺,很快到了结尾,写道,“唏嘘,圣人之言犹在耳,今几人存乎?故以厉天下臣子耳,亦严乎哉”。(后面不写了)
秦浩峰将毛笔放在架上,细细审看一番,点点头,没错,最后还特意强调谁敢提钱不干活就要对付谁。
秦浩峰又继续看下一题,也不难,半个时辰就在草卷上打好了草稿,又是仔细审查一遍,不禁摸了摸脑袋,暗自心想,题有些简单了吧?
殊不知他在翰林院三年,跟的都是什么人物,耳闻目睹之下,自然进步很快,更何况每日还要回来作四书五经释义题。
摇摇头,秦浩峰又是继续书写第三道四书题,“铛铛铛”三声锣响,已是午时,考生也可以继续写,也可以做食吃。
秦浩峰正写到一半,等锣声歇了,又是提笔继续,不过二刻也就写完,也不检查便将笔投到笔洗里。
从八宝箱里取了迷你铜锅,说是铜锅有点不准确,其实是个火锅,秦浩峰招了号军让他寻些水来,号军瞪大着眼睛看着秦浩峰,哪里见过有考生带个火锅参考的。
秦浩峰拿了碎木炭投到里面,等号军回来,让他用火折子给点了,就倒上水等着锅开,等水开始翻滚,就将肉条、炒米粉还有干菜放进去,又加了点盐,过了几息香味就四溢开来,惹得值守的号军直抽鼻子,心里愤愤不平。
吃罢午食,秦浩峰细细的将火锅刷干净,还得用好几天呢,万一残羹生点细菌拉起痢疾,要么弃考,要么死在号舍。
“壮士,去趟厕所”,秦浩峰轻声道。
秦浩峰也不穿外袍,赤着两条胳膊,上身短打,下身是条七分袴,脚上耷拉双草履,一身农田老农过夏打扮。
号军一看,嚯,这士子胳膊上都是腱子肉,不禁疑惑的看着秦浩峰,秦浩峰一笑做了个健美动作,被号军推了一把,“速行”。
秦浩峰有些悻悻然,耷拉着草履往茅厕走去,号舍间距约有半丈,他得靠着前面号舍的后墙走,为的是避免偷看他人答卷。
因是离得远,秦浩峰觑看几眼其他考生,号军并不管,秦浩峰一路走来,见多半都在答题,也有几人在吃干饼,听见有人行走,抬头观望,先是微露笑意再是不屑一顾,更有甚者哼出声来。
秦浩峰心道,一群煞笔,八月天穿着长袍不热?都是一群爷们光着怕啥?更何况自己还穿着衣服呢,无非就是笑他斯文败类,典型的要面子不要里子。
一排号舍七十间,茅厕在中间。
很快秦浩峰到了茅厕,带了几分坏笑看了眼“底号”的仁兄,打眼一看这位仁兄像是昏过去了,趴在桌上不动,不过看站在外面的号军表情不变,估计这位仁兄没事。
秦浩峰从茅厕出来又是打眼瞧去,好嘛,这位仁兄瞪大眼睛盯着秦浩峰,一脸哀怨,眉毛鼻子像是皱在一起,戚戚哀哀,倒是让秦浩峰生出几分愧疚,好像不是上厕所而是上了他,忙是低头掩面疾行。
回了号舍,秦浩峰就将最后一道四书题又是研究一番,挑出几个可能犯忌讳的字做了修改,便将四书三道答案收到了卷袋里。
秦浩峰中午从不午休,便取出五经题,细细翻看,五经题四道一道出自《尚书》,一道出自《易经》,二道出自《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