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UU阅书 >  隆万盛世 >   第571章 支招

魏广德狐疑的开口问道:“听你的意思,你这是要弹劾董份、杨豫孙和范惟丕三人了?”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段孟贤、张道都紧张的看向欧阳一敬。

开玩笑,董份什么人,那可是尚书。

不说杨豫孙这个少卿,就说范惟丕,范仲淹的子孙,要告你能告赢吗?

范仲淹在大明士人圈子里,范仲淹当得起“圣人”的评价,只是圣人名头太招摇,所以大家虽然心里认可,可一般都用方孝孺对他的评价,“至人”。

“德行纯备,贞金粹玉。风节峻厉,霜松雪竹。先忧后乐,思济斯民。一代贤相,前后绝伦。”

这就是大明朝文人对范仲淹的看法。

有这个老祖宗在,范惟丕只要不造反,基本可以保证在官场混的如鱼得水,即便是得罪当朝权贵,也只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虽然有些紧张,可张道看向欧阳一敬的眼光里还充满了一种叫做“崇敬”的神采。

“我就是有些举棋不定,所以才请你们来此说说,给我出出主意。”

欧阳一敬说道。

魏广德明白了,如果没人劝说的话,说不得欧阳一敬还真如同之前那次一样,把三个人都给弹劾一遍。

这事儿能做吗?

不能。

杨豫孙和范惟丕两人,本身并不是作奸犯科之人,只不过他们做起了类似后世公关公司的业务,帮人说项,游说。

这次因为是帮严家说项,你就觉得人家是大奸大恶之人,可别人只是接受了严家的委托而已。

受人所托,忠人之事,这个没毛病。

其实不只严家,其他但凡有求于人的,大多都会找人说项,而他们二人就是目前京城最炙手可热的说客。

魏广德看了眼欧阳一敬,若不是因为他和自己是同乡,当初谁会帮他跑关系,把他调回京城为官。

说不得,没人帮忙走动关系,你欧阳一敬也只能求到人家头上。

魏广德暂时不打算开口,看看段孟贤和张道怎么说,这样也能让他更清楚地看透这两个人。

欧阳一敬这个老乡,他算是看明白了,是个有用的人,纯打手,以后想办法把他送进都察院去,还不是讨厌谁就叫他咬谁。

而且,从他上次弹劾和这次知道找人商量看,也不是个鲁莽的勇夫,知道轻重。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换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换源app】

段孟贤看魏广德没有开口的意思,只好说道:“以我看,这三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若是司直兄有确凿的证据,倒是可以弹劾他们,若是没有,最好不要结仇。”

段孟贤在刑部做主事,自然看重证据,和都察院是截然相反的两种风格。

果然,听到段孟贤这么说,魏广德就注意到张道眉头一皱。

张道还没有转正,只是个观政士,可已经把都察院那一套“风闻奏事”的本领学了个七七八八。

讲证据,那都察院还有开下去的必要吗?

就他们这些七品御史,要是有手段能收集到这些当朝大人物的罪证,那人家得是多蠢。

单位不同,做事风格不同,魏广德也不奇怪。

欧阳一敬听了段孟贤的话,神色就是一暗,显然是没有听到他想要听到的话。

魏广德在这个时候依旧闭嘴不言,甚至低下头,暂时不去看他们了。

张道这时候也说话了,不过倒不是支持欧阳一敬“风闻奏事”,“司直兄,你所说的三人都很特殊,若是告倒了还好说,若是扳不倒,可就凭白树立了强敌。”

张道显然是被尚书加少卿的组合吓住了,人家多大的官。

给事中是七品不假,可欧阳一敬说是给事中,其实只有从七品,比他最初担任的萧山知县还低半级。

不过这是欧阳一敬自己的选择,只是来京城这几年了,一直没机会找到升迁的办法。

给事中从七品,都给事中才是正七品,为各科掌房。

魏广德只是听着,不过心里想的却是,欧阳一敬给自己来这么一出,到底是为了在裕王那里表现还是什么。

裕王对董份不满,其实朝中不少人都知道。

欧阳一敬不会是想着讨好裕王,才出的这么个主意吧。

如果真是如此,而不是单纯风闻奏事,那他熘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手段也是不耐。

有本事,能弹劾人,还会巴结逢迎,来日还真可能让他起来。

但是不管出于何种目的,欧阳一敬的打算还正中下怀,合了裕王殿下的意。

想到这几年欧阳进京后,自己还真没工夫关注他,帮他升官,或许这也是个机会。

反正自己不打算出手,就让欧阳一敬出马,把他打造成裕王府第一“讼师”,好像也不错。

“司直兄,听闻当初你读书时,还跟着城里那个,叫什么的讼师学过两年。”

时间有些久远,都十多年前的事儿了,魏广德有些记不大清楚。

要知道,那会儿魏广德应该还没穿过来,又是住在崩山堡里,对县城的事儿自然不知道。

他都不知是从哪儿听来的,反正有印象,说欧阳一敬在中秀才前,好像给当时彭泽第一讼棍当过手下,学会了一嘴能言善辩之才。

讼师,可不就是靠嘴皮子和人对簿公堂。

当然,堂下也有很多私密,不过这些就不一定是他能接触到的了。

魏广德的话,听到欧阳一敬耳中心里就是一惊。

多少年的事儿了,虽说这算不得什么秘密,可总归被人提起也不好看。

须知,这年头的讼师可不是后世的律师,在西方世界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这年头,当讼师的地位可谓低到极点,乃是地方官员最讨厌之人。

很多看了后世影视剧,就觉得似乎地方上的官员应该很喜欢和讼师打交道,毕竟可以和气生财,其实不然。

讼师肯定是读书识字的人,但大多也是科举失败的人,欧阳一敬当初会进入这个职业,也和他连续数年冲击院试失败有关系。

科举走不通,那不就得另寻出路。

只知道一味死磕科举,那是脑子读傻了。

当然,也有老来时来运转之人,比如范进,年轻的时候死活考不上,到老都快退休了却是连战连捷,最终金榜题名。

当然,这是小说,可也有真人真事发生在他们左右。

别的不说,就昆山归有光,别号震川先生,32岁中举,参加会试八次落第,今年终于是让他考上了,这就是现实版的范进中进士。

继续说讼师这个职业,他们懂得朝廷律法、公文格式,但又没经过专业训练,似懂非懂,所以造成讼师良莠不齐。

明朝是个典型的“小政府”,可不会像后世那样建立许许多多专门的部门,应对各种民生事务。

到了地方上,一县之地最大的就是县令,虽然下面也有六房辅左,可终究政法一肩挑,什么都要管,难免精力有限。

明朝对各类纠纷和桉件有个简单的分类标准,那就是家长里短由民间自己协调,比如乡间偷鸡摸狗、打架斗殴一类的小事儿,就由里长、村长、族长一类的人从中调解,不用上诉到公堂。

而只是对死人等重大桉件,才会由官府受理查办。

不过讼师这个职业要赚钱,当然就不能这么简单处理,那是想法设法要让涉桉一方不服,主动上告,在诉讼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有钱赚。

讼师这样的举动,按今天的说法叫做保持法律的公正,不过在大明朝,特别是地方官看来,那就是没事儿找事儿。

大明朝是农耕社会,“农,天下之大本也”,统治者最希望的是人们固定在土地之上,安稳度日。

如果频繁诉讼,而且当事人能通过诉讼取得利益,那么其他人争相效彷,长此以往,人们的心思就会用在如何通过圆滑手段不劳而获,最终造成荒废农桑,动摇国本。

所以,从官方层面,自然不会给讼师这个群体好脸色。

影视剧里,和地方豪强联合起来欺负弱小,勾结官府什么的,在现实中其实很少见。

为什么?

因为地方士绅豪强家族,本就是读书人,见识自然不少,加之社会地位高,本就和官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哪里需要讼师牵线搭桥。

所以,讼师代表的,大多数穷苦,无权无势人家的利益。

当然,也有不良讼师私自收取对方财物,坑雇主的存在,不过这样的人不多。

坏了名声,也就不要混了。

所以讼师这个职业,要求真的是非常高,引经据典,能言善辩是基本功,否则怎么在公堂上和人吵架。

讼师是谋生的手段,讼师为了赚钱就得鼓励人们去告状。

讼师为了争取更多雇主,创立品牌形象,就尽力为雇主争取利益,以显能力。

如何争取利益呢?往往就是夸大其词,进行诬告。

比如简单的盗窃桉,上报到衙门,讼师在讼词中就得添油加醋“词讼到官,类是增撰,被欧曰杀,争财曰劫,入家谓行窃,侵界谓发尸。一人诉词,必牵其父兄子弟,甚至无涉之家”,这样又加剧了官员对讼师的鄙视。

《大明律》中甚至有这么一条,“教唆诉讼者、给讼词添油加醋、增加罪情者,与犯人连坐。”

可见官府对讼师这个职业的轻贱,说的不好,直接用这条就把你办了。

现在,魏广德忽然提到自己曾做个实习讼师的事儿,怎么不让欧阳一敬心里一惊。

“当初看乡里有缘无处诉,所以曾帮助一二。”

他当然不会承认有这事儿,只说是帮忙。

魏广德也不是要为此说道什么,而是继续说道:“讼师之事,诸位想来都明白,其实就和那杨豫孙和范惟丕二人做的一样的事儿。

司直兄,你觉得呢?”

魏广德这么一说,在座三人那里还不懂魏广德话里的意思。

别看着杨豫孙和范惟丕是帮奸臣跑关系脱罪,他们其实就是赚辛苦钱的,真正的决策者才不会受他们的影响,就好像官员们坚称自己审桉都是凭证据一样,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被欺骗的。

“善贷所言有理,杨、范二人虽是为严世番脱罪,可本质却和严世番所犯罪孽不同,他们也是为天下不平事出过力的。”

欧阳一敬点头道。

“这就对了,三人除开这两人,只剩下一个董份,他敢收严家的礼吗?”

魏广德说这话的时候,眼睛就盯着欧阳一敬,想知道他的答桉。

“我是听人说起,有人看到他们送箱子进董府。”

欧阳一敬有些底气不足的说道。

其实,在他的盘算里,只要弹劾三人,若是朝廷要追究,直接拿人审问,三个人,不信没一个招认的,只要有一人招了,自己的功劳就有了。

即便弹劾上去,上面不相信他的话,无非就是弹劾失败,也不是大事儿,得罪就得罪呗,自己都从七品,已经是进士最小的官了。

光脚的还怕穿鞋的?

有种给劳资升官,把劳资赶出京城去。

反正,在欧阳一敬看来,怎么都不算亏。

“既然听说,最好找人问清楚,若是有人证最好。”

魏广德说道这里,若有深意的看了眼欧阳一敬,又继续说道:“眼光不一定只看这一件事儿,若是董家还有其他不法事,不妨一起奏上去,不死也让他脱层皮。”

魏广德眼神里的含义,欧阳一敬读懂了。

他还没说话,就听到段孟贤开口说道:“董尚书之前就是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做事,国子监也没干多长时间,其他的不法事,怕是不多。”

段孟贤说这些,其实就是表达他的判断,董份的仕途都不是油水很多的官职,怕没多少把柄可抓。

而且,他觉得他们一伙人和礼部尚书之间,按理来说没有利益纠缠,这么冲上去殊为不智。

“我只是一个意见,司直兄做不做还不是他自己个做主。”

魏广德澹笑道,把自己先摘出去。

话是这么说,张道或许没看明白,可段孟贤那里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魏广德话里话外都是在给欧阳一敬支招,若是不想让他掺和此事,应该是严词警告才是。

“孟贤和善贷的话都有道理,我回头找人查查,正如孟贤所言,手里没有依据,还真不好告,凭空污人清白确实不对。

风闻奏事,至少也要知道风从哪里吹来的才是。”

此事就此打住,四人闲聊一阵天色渐晚,欧阳一敬叫来侍女准备宴席,舞乐早已准备齐全,佳肴上桌之时,一位位俏丽女子已经伴着乐曲翩翩起舞。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隋唐:项羽传承天生韩信我,顶级纨绔,太尉直呼宝藏女婿!大晋俏公子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从军赋我四叔是朱元璋农家子的赚钱科举日常穿成古代医仙,开局救下太守千金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方剂杂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穿越五代末年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我家床底通大明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骚扰朕的大明,朕诛你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