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凤兰看了几眼菜单。
回过头来,就看向姜妧妧几人道“想吃什么?”
姜妧妧不客气道“有两道硬菜就行。”
苏凤兰又看向傅时安跟小李。
傅是安道“苏阿姨,我都行的。”
小李跟着点头。
苏凤兰这才转身过去,按照几人的口味点了三菜一汤。
分别是毛血旺,巷巷油茶,国林凉糕,汤则是绿豆沙,主食是大米饭。
两个大人跟两个小孩,这个分量,要不是小李能吃,都不一定能吃完。
点完菜坐到位置上,听着周围人热闹的谈话声。
苏凤兰几人都安静的等着。
这时门外又走近几人,到隔壁的空桌子坐下了。
对面传来一道男孩子的说话声“爸,我想吃毛血旺。”
接着一道成熟磁性的声音响起“好,启芳,你去点几个菜。”
“行。”
说完赵启芳就往前走去。
路过姜妧妧桌子的时候,她顺势看了一眼。
看到桌子对面坐着的苏凤兰时,直接呆住了。
正巧姜妧妧跟苏凤兰也听到了那声启芳,纷纷好奇的看了过来。
几人互相对视。
不一会儿,坐着的孙淮波见赵启芳站着不动,疑惑的喊道“启芳?”
赵启芳回过身来,忙回了声“没事。”
说完,她朝苏凤兰几人点点头,到前台点菜去了。
等她点完菜回来坐下,整个人都呆呆的。
孙淮波跟她说了几句什么,她都是敷衍的嗯着。
改名换姓后的孙依依在听到现在的爸爸喊亲妈的名字时,就好奇地看了过去。
当时就跟坐在另一张桌子侧头往这边看过来的姜妧妧四目相对。
她心里也是惊讶异常。
这长相,跟她前几年在乡下遇到的时候,长大了不少,五官还是那个五官。
她肯定不会认错。
记忆中姜国强不是应该六八年初被调到江城警局的吗?
这才六七年吧。距离被调过来还有半年时间。
还有就算调来江城,也不是这边管辖的区域啊,应该是市中心那边。
所以这是怎么回事?
一家人提前过来了?
想到这里,孙依依的目光朝姜妧妧坐着那张桌子上的人扫视了几眼。
看到苏凤兰时还好,有心理准备。
目光在扫到一个看着比姜妧妧小的小男孩的背影,还有坐在对面的那个男人时呆住了。
咋回事,怎么不是姜国强,还换了个男人?
苏凤兰跟姜国强两口子不会这几年的时间里,过不下去,闹着离婚了,各自再娶跟再嫁了吧。
至于姜建军,被分给了姜国强,姜妧妧这个臭丫头则被分给了苏凤兰。
此时她的心里可谓是精彩万分。
一会儿是幸灾乐祸。
开心这两口子,这辈子竟然没过下去。
又觉得苏凤兰眼光真差,这新找的男人,虽然还不错,但是看着还不如她上辈子的养父姜国强。
姜妧妧看到了赵启芳后,也就差不多知道了对面桌子上跟她差不多大的女生。
应该就是当初她在乡下时,看到的被赵启芳从老家接走的原书女主方引娣了。
看现在的模样,在这边应该过的不错。
这赵启芳离开方家后,就混到了江城,确实在这边有了保姆的工作,还按部就班得上位了。
至于她旁边远的那位,应该就是后面上位的那个男人了吧。
赵启芳这眼光确实比之前强上不少。
光是瞧对方这身打扮,跟方铁柱就是两个不同圈子的人。
两桌的人各怀心思。
姜妧妧跟苏凤兰两人还好一点,就是刚开始比较诧异。
没想到就是上国营饭店吃个饭的功夫,还能遇到以前的熟人。
后面等菜上桌了,也就把这事丢到一边,开始吃起饭菜来。
孙依依跟赵启芳,心里那可是五味杂陈。
尤其是赵启芳。
离开方家后,那可是吃过不少的苦,才有了今天的日子。
其中有多少心酸自是不必多说。
嫁给老孙也好几年了,她倒是想给老孙再生一个小的。
再如何,等有了亲生的孩子后,她在家里说话也硬气。
不会跟现在似的,时不时的就会被老孙那还没出嫁的妹子,讽刺两句。
说她乡下来的土包子,本来大哥是好心收留她,让她在家里做保姆的。
谁知道她竟然有了这种心思。
也不知道到底是使了什么狐媚手段,让大哥竟然同意娶她。
还同意她带着一个拖油瓶进自家屋子。
说到底,她心里确实是有点心虚,她承认,她当了保姆后。
看见老孙孤身寡人的带着一个儿子,家里条件又好。
什么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都是她从来没见识过的好东西。
关键老孙儿子每天还能喝一杯麦乳精。
半个月家里还能吃上一次肉。
让她心里如何不多想。
没见识过就算了,这见过了,谁的心里不像是猫在抓一样。
要是不牢牢抓住,哪天家里不要保姆 ,直接把她辞退了。
她怎么办?
再找一家,可能吗?
她一个乡下女人,一没知识,二没关系。
不是她多想,要是真的辞退,她肯定找不到这样的好工作。
至于进厂,现在厂里那个不是大学生,高中生。
听说今年不能考大学,那不是还有那么多的高中生都得找工作。
让她如何跟那些人竞争。
别提现在厂里的职位就那么多。
一个萝卜一个坑,听说好些家里长辈,为了孩子继承自己的岗位,都会提前办理退休。
她何德何能,能在这么多人中,成为一匹黑马,杀出重围。
这难度,不比她嫁给老孙同志差。
思索再三,她才有了进一步打算。
没想到的是,事情进展的比她想象中的还顺利。
老孙同志顺水推舟,占了她的便宜的第二天,便说要娶她。
她也借机说了自己在乡下还有一段婚姻,只是男方嫌弃她没生出儿子,便把她赶出了家门,再娶了。
老孙自己有个儿子,倒是没这么介意这件事。
只是希望婚后,她能待儿子像亲生的就成。
毕竟他自己经常忙工作。
亲妹妹当时还是学生,天天都在学校里,照顾的不是这么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