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宫,椒房殿内,布置得温馨而典雅。
柔和的烛光摇曳,映照着殿内精美的装饰,墙上的壁画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大汉的辉煌过往。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熏香,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
刘禅身着一件宽松的常服,随意地坐在榻上,眼神中透着思索与疲惫。
在他身旁,皇后张氏身姿婀娜,肌肤如雪,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
她轻轻地靠在刘禅的怀里,享受着这片刻的温存。
两人静静地依偎了一会儿,刘禅打破了沉默。
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洛阳的度田事宜总算是完成了,可接下来,要定哪个地方继续度田呢?全国推行,眼下还不现实,一来没有足够的人手,二来引发的动乱恐怕难以承受。”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张氏的秀发,眼中满是忧虑。
张氏抬起头,看着刘禅,眼神中透着聪慧与温柔。
她轻声说道:“陛下,凡事先易后难。臣妾以为,青州、兖州、冀州或可。这几州地处中原,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若能成功度田,对我大汉的赋税和人口掌控将大有裨益。”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坚定的力量。
刘禅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洛阳度田时的情景,尽管洛阳历经大战,元气大伤,但度田过程中依然遇到了诸多阻力。
那些隐藏土地的豪强,对度田百般阻挠,若非采取了强硬措施,恐怕难以顺利完成。
如今要在一州之地推行度田,情况必然更加复杂。
“冀州……”刘禅喃喃自语道:“冀州士族此前被犁过一遍,相较其他州,阻力或许会小一点。”
他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清楚,所谓的阻力小,也仅仅是相对而言。
冀州士族根基深厚,即便遭受过打击,想要彻底清查土地和人口,依然困难重重。
“陛下圣明。冀州虽有士族残余势力,但经过之前的整治,他们的力量已大不如前。若此时在冀州推行度田,成功的几率或许会高一些。”张氏在一旁附和道。
刘禅看着张氏,眼中露出一丝欣慰。
他轻轻握住张氏的手,说道:“皇后,多亏有你在朕身边,为朕出谋画策。这天下之事,千头万绪,朕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张氏微微一笑,说道:“陛下乃一国之君,肩负着天下苍生的重任。臣妾能为陛下分忧,是臣妾的荣幸。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只要我们君臣一心,定能让我大汉重新兴盛起来。”
她的笑容温暖而坚定,给了刘禅莫大的鼓励。
刘禅深吸一口气,说道:“好,那就选用冀州。朕明日便召集大臣们商议此事,制定详细的度田计划。”
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次日清晨,阳光洒在太极殿的琉璃瓦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刘禅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庄重。
殿下,一众大臣整齐排列,神色恭敬。
“今日召集诸位爱卿,是为度田之事。”刘禅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洛阳度田已完成,接下来,朕决定在冀州推行度田。诸位爱卿可有何见解?”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
片刻后,一位老臣出列,双手抱拳,说道:“陛下,冀州士族虽经打击,但根基仍在。度田之事,关乎他们的切身利益,恐会遭到强烈抵制。还望陛下三思啊!”
老臣的声音略显苍老,但充满了忧虑。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朕亦知晓。但度田乃我大汉振兴之关键,若不推行,国家财政难以充实,百姓负担难以减轻。冀州虽有阻力,但相较其他州,情况或许会好一些。朕意已决,此事不容更改。”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不容置疑。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正是云路,他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先选派得力官员前往冀州,摸清当地情况,制定详细的度田策略。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百姓明白度田的好处,争取他们的支持。如此,或许能减少阻力。”
云路目光炯炯,言辞恳切。
刘禅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此计可行。还有其他建议吗?”
又一位大臣出列,说道:“陛下,度田需大量人手,臣建议从各郡县抽调有经验的官员,组成度田队伍。同时,加强对度田官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公正执法,不徇私情。”
刘禅认真倾听着大臣们的建议,不时点头表示认可。
他深知,度田之路充满艰辛,但为了大汉的未来,他必须坚定地走下去。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最终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度田计划。
数日后,一支由朝廷选派的度田队伍浩浩荡荡地前往冀州。
队伍的首领是一位经验丰富、刚正不阿的官员,他肩负着皇帝的重托,心中充满了使命感。
在他身后,是一群满怀热血的年轻官员,他们怀揣着对大汉未来的憧憬,踏上了这片充满挑战的土地。
冀州的百姓们,听闻朝廷要在本地度田,心中既充满了期待,又带着一丝担忧。
他们期待着度田能让赋税更加公平,生活有所改善;但又担心度田过程中会出现不公,损害自己的利益。
而冀州的那些士族们,得知消息后,脸色阴沉,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在大汉的历史长河中,度田的车轮缓缓转动,朝着冀州滚滚而去。
炎兴元年七月。
冀州,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虽历经大汉征伐的风雨洗礼,往昔那些盛极一时的士族势力遭受重创,如同被犁过的田地般,看似荒芜。
然而,士族这一特殊群体,宛如顽强的野草,即便旧的消亡,新的又在悄然滋生。
如今的冀州,新生的士族势力已然崛起,他们与大汉军方、官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
在这片土地上,大量肥沃的土地被这些新兴士族悄然占用。
他们的庄园遍布冀州各地,连绵的屋舍与广袤的农田交织在一起。
每一座庄园,都像是一座小小的独立王国,隐匿着众多人口,宛如一个个藏在暗处的神秘堡垒。
这些士族们,享受着财富与权力带来的尊荣,过着优渥的生活,全然不顾朝廷的政令与百姓的疾苦。
邺城,作为冀州的重要城池,繁华热闹。
城门口,士兵们手持长枪,整齐地站岗,目光警惕地注视着往来的行人。
赵明,这位刘封手下部将,如今担任着邺城东门校尉,身着一身黑色的铠甲,腰间佩着一柄锋利的长剑,威风凛凛。
然而,此刻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他在邺城外拥有万亩肥沃的土地,周边的林地、园地更是数不胜数。
他的庄园规模宏大,高墙深院,里面隐匿着数百人,这些人或是为他劳作的佃户,或是躲避赋税的流民。
平日里,赵明凭借着手中的权力与军方的背景,肆意享受着这些财富带来的一切。然而,当朝廷度田编户齐民的诏令如同一道惊雷,在冀州大地炸响时,赵明瞬间惊慌失措。
他的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他深知,这道诏令一旦严格执行,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利益将瞬间化为泡影。
“这可如何是好?”赵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
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眼神中透着恐惧与不甘。
他停下脚步,望向窗外那片广袤的土地,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
“这些土地,都是我多年来辛苦积攒下来的,怎能就这样被朝廷收走?”
他握紧了拳头,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不行,我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赵明咬了咬牙,心中暗自盘算着对策。
他深知,要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必须先弄清楚前来邺城度田的究竟是何人。
于是,他立刻唤来自己的心腹,命令道:“你速去打听,此次朝廷派来邺城度田的主事之人是谁,务必尽快给我回话。”
心腹领命,匆匆离去。
赵明在房间里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
他时而在房间里踱步,时而坐在椅子上发呆,每一刻都像是在煎熬。
终于,心腹气喘吁吁地回来了。
“将军,打听到了!此次前来邺城度田的,竟是刘封将军!”心腹一脸紧张地说道。
赵明听了这话,原本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
“原来是恩上,那就好,那就好。”
他喃喃自语道,心中暗自庆幸。
在他心中,刘封是自己的老上级,多年来对自己多有提携,自己与刘封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或许可以凭借这层关系,蒙混过关。
“来人,备上厚礼,我要去拜访刘封将军。”赵明立刻吩咐道。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狡黠,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利益得以保全的希望。
很快,礼物便准备好了。
那是一箱箱珍贵的金银珠宝,还有一些来自异域的奇珍异宝。
赵明亲自带着这些礼物,乘坐着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朝着刘封的驻地驶去。
一路上,赵明的心情格外轻松。
他想象着见到刘封后的场景,想象着自己如何凭借着礼物和往昔的情谊,让刘封对自己网开一面。
马车行驶在邺城的街道上,两旁的百姓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
赵明坐在马车里,微微抬起头,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不多时,马车便来到了刘封的驻地。
赵明下了车,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带着礼物,大步朝着驻地内走去。
门口的士兵拦住了他,问道:“你是何人?来此何事?”
赵明微微一笑,说道:“我乃邺城东门校尉赵明,特来拜见刘封将军,这是我的名帖。”
他一边说着,一边递上自己的名帖。
士兵接过名帖,进去通报。
片刻后,士兵出来,说道:“将军有请。”
赵明心中一喜,连忙跟着士兵走进了驻地。
走进大厅,赵明看到刘封正坐在主位上,身着一身戎装,威风凛凛。
他立刻上前,单膝跪地,恭敬地说道:“末将赵明,拜见将军。”
刘封看着赵明,微微点头,说道:“起来吧。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眼神中透着威严。
赵明站起身来,脸上堆满了笑容,说道:“将军,许久不见,末将甚是想念。今日特来拜访将军,略备薄礼,不成敬意。”
他一边说着,一边示意身后的随从将礼物抬上来。
刘封的目光落在那些礼物上,脸色微微一变。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悦,说道:“赵明,你这是何意?难道你以为,凭借这些礼物,就能让我在度田之事上对你网开一面?”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
赵明心中一惊,连忙说道:“将军误会了,末将绝无此意。末将只是念及与将军往昔的情谊,特来探望将军。”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眼神中满是焦急。
刘封看着赵明,冷冷地说道:“赵明,你我相识多年,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明白事理之人。此次度田,乃陛下的旨意,关乎我大汉的国运与百姓的福祉。你身为朝廷官员,本应以身作则,支持度田。可如今,你却做出这等糊涂事,你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对得起你这身铠甲吗?”
刘封的声音越来越高,充满了威严。
赵明低着头,不敢直视刘封的眼睛。
他的心中充满了懊悔与恐惧,他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
“将军,末将知错了。末将一时糊涂,还望将军恕罪。”
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颤抖地说道。
刘封看着跪在地上的赵明,心中叹了口气。
他说道:“赵明,你起来吧。此次度田,我不会因为你是我的旧部而对你网开一面。但念在你往日的功劳,只要你主动配合度田,如实上报土地和人口,我会在陛下面前为你求情。否则,你将面临严厉的惩罚。”
刘封的声音中既有威严,又带着一丝惋惜。
赵明抬起头,看着刘封,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
“将军,末将一定配合度田,绝不再犯糊涂。”他坚定地说道。
从刘封的府邸出来,赵明的心情格外沉重。
真是,太不甘心了!
ps:
新书已发,下方有链接,可以收藏追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