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而言,梁国公府就消停的多。
府里上下知道今天是房遗爱得胜回到长安的日子也都高兴的很,却也没有那么激动。
毕竟房遗爱成亲之后就分府单过了,对于府里的下人们来说就疏远了不少。
用过早膳后的房玄龄就在书房里看着书,阳光透过玻璃洒落在身上,暖意融融舒服的很。
玻璃真是个好东西。
房夫人走了进来,看着丈夫惬意的样子,问道:“二郎今天回长安呢,你不去迎接吗?”
房玄龄笑呵呵道:“才出征半年多,也没经历辽东的苦寒,小打小闹而已,何须老夫亲自去迎接?”
房夫人听了这话却不认同,反驳道:“当初侯君集灭高昌,朝野称颂,同样是灭国之功,怎么到了二郎这儿就是小打小闹了?”
“此一时彼一时也。”房玄龄摇晃着脑袋,眼睛就没离开过书本。
此一时怎样?
彼一时又怎样?
房夫人也懒得再跟丈夫理论,问道:“你真不去?”
房玄龄摇了摇头:“不必去迎,他要直接入宫,去了也就看两眼,才大半年没见而已。”
“大半年没见,看两眼也好,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瘦了,你不去,我和大郎去。”
虽然明白丈夫说的都是对的,思念儿子的房夫人还是决定去漕场迎接。
房玄龄目不转睛的盯着书看,说道:“你们想去就去,只是也不必去的太早,船队到长安至少也得午后呢。”
房夫人应了一声,正要离开呢,突然发现这么久过去了,丈夫手上的书竟然还没翻页。
这是真的在聚精会神的看书吗?
嘴上说小打小闹,心里却乐开了花吧?
房夫人莞尔一笑,不愿去漕场,那就自己在家偷着乐吧。
晋阳公主和长乐公主的车驾最先到了十里漕场。
漕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公主的车驾并未直接进入漕场,而是选了个干净的地方,用马车围了起来休憩,一边看着河景,一边等待着船队的到来。
虽然船队还没到达长安,但是来到漕场等待之后,晋阳公主和长乐公主焦急的心情倒是缓解了不少。
两个小家伙看着河上往来穿梭的蒸汽船感到稀奇的很,蹦蹦跳跳高兴的很。
又过了一会儿,武媚娘的马车也来到了漕场,在侍卫的指引下跟两位公主汇合在一起。
武媚娘、武顺、贺兰敏月下了马车,连忙上前来见礼。
这大半年来,贺兰敏月经常出入晋阳公主府,不过武顺却从未去晋阳公主府。
毕竟贺兰敏月只是入公主府做妾室,武媚娘也只是外室,武顺算不得晋阳公主的正经亲戚。
晋阳公主很和煦,笑道:“估计船队还早着,坐下喝茶慢慢等吧。”
早有侍女搬来了胡床,摆上了茶点。
一直到了午后,船队才浩浩荡荡接近了十里漕场。
其实长安人都知道晋国公和英国公就在这两天凯旋,漕场的官员们自然也知道,早就做好了迎接的准备。
兵部和礼部的官员也早就在此等待。
见到船队抵达了漕场,漕场的官员们立即指挥其他船只避让,指引船队进入漕场。
第一艘靠岸的船并非是房遗爱的坐船,而是英国公李绩的坐船。
毕竟李绩在官位和资历上都能压他一头,房遗爱当然不可能去抢这个风头。
房遗爱伸了个懒腰,感慨道:“终于回到了长安,走吧,准备下船!”
贺兰敏之站在房遗爱的身边,心里并没有回到长安的喜悦,反而感到十分不舍。
这次随军出征,历时大半年,行军数千里,确实非常的疲累,同时也感到非常的痛快。
看着大军攻城拔寨,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大丈夫当如是也。
唯一让他感到美中不足的是出城的时间太短,让他感到意犹未尽。
如今回到了长安,他不知道何时才有机会再次随军出征。
当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河面上的时候,晋阳公主她们就已经激动了起来。
于是晋阳公主她们就带着孩子上了马车进入漕场。
虽然漕场上已经有兵丁隔离出了大片的区域不许人进入,不过他们又怎敢阻拦公主的仪驾呢?
长乐公主和晋阳公主车驾很顺利的就进入了漕场。
长乐公主、晋阳公主、武媚娘各自抱着孩子,眺望着蒸汽船。
当房遗爱走下蒸汽船的时候,晋阳公主她们一眼就认出了他。
“看,那是爹爹,是爹爹回来了!”
房遗爱也注意到了晋阳公主她们,晋阳公主、长乐公主、武媚娘还有武顺和贺兰敏月。
房遗爱回头笑道:“敏之,你娘和你妹妹都来接你了,你直接跟你娘回去吧,不必再随我入宫。”
他一会儿要入宫,贺兰敏之作为亲兵跟着他也只能在宫外等候,反正贺兰敏之也只是随他出征做一阵子亲兵,没必要让他继续跟着,还不如让他回去跟家人团聚。
贺兰敏之也看到了母亲和妹妹,想到大半年的时间母亲、妹妹满心的牵挂,他也就心软了。
贺兰敏之连忙答应了下来,他知道,下了蒸汽船之后,他就不再是国公的亲兵了。
房遗爱正要走过去跟妻儿团聚,说几句,就见到漕场外涌进了很多侍卫。
御驾来了!
皇帝带着文武百官来到了漕场。
按说,有这两个灭国之功,皇帝亲自出城迎接倒也说的过去,不算离谱。
既然皇帝来了,房遗爱就不好再去跟妻儿儿女情长,只能跟英国公他们一起迎驾。
晋阳公主和长乐公主正盼望着房遗爱快点走过来呢,没想到御驾竟然来了。
晋阳公主娇嗔道:“哎呀,皇帝哥哥怎么也来了。”
若只是皇帝来了倒也无妨,她们完全可以跟着一起过去迎接。
但是,皇帝后面还跟着文武百官呢,她们就不好任性的上前去迎接了,只能远远的站在这里看着。
长乐公主握着妹妹的手,笑道:“无妨,陛下带着文武百官一起出城迎接以示重视,这是好事,我们一会儿也跟着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