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方此话一出口,众人当即面面相觑,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一时之间,惊愕的情绪,在每个人脸上蔓延开来。
无疑,他这话,精准地击中了事情的要害。
以前,省政府办公厅里,几拨人暗中拉帮结派,互相抵触对方的工作,这种局面,都是基于某个副主任分管的某些部门或者某些业务,而这些副主任或处室主任管这业务久了,一些下属便紧紧团结在这名副主任周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利益相投、臭味相投的小团体。
在这些小团体里,大家一团和气,排斥外面的部室,以掩藏自己的小利益。
但现在,路北方要求副主任和处室负责人换岗、轮岗,这一举措,无疑如同一记重锤,击碎了原有的组织架构,打破了这些小团体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利益格局。
副主任郑天军倒是无所谓,像他这样的老油条,临退休干部,此时嘴角勾起一抹调侃的笑意,最先打破沉默道:“路省长此番决策,这是真要给我们烧三把火啊!”
那语气里,带着几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意味。
路北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不说话。
别人也没有人接他的话。
会议室里一时陷入尴尬的沉默。
直到半分钟后,另一名副主任李阳皱了皱眉,紧接着道:“路省长,这换岗轮岗?倒不是不可以!主要的,这轮岗换岗后,会让整个工作节奏都乱套!毕竟我们对新的岗位和工作内容,不是特别熟悉,可能保证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摊开双手,脸上满是担忧。
杜艾云也赶忙附和:“是啊,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了感情,也熟悉了业务,突然换岗,肯定适应不了,而且这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到时候出了乱子,谁负责啊?”
路北方目光坚定,扫视着众人,缓缓说道:“我明白大家的担忧,但各位长期在一个岗位上,思维容易固化,工作也会缺乏创新。换岗轮岗,能让大家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内容,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刚开始,可能有人对业务有些不熟悉。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若几个岗位,你全轮流到了,那这全套业务不就熟悉了吗?”
“由此看来,这对办公厅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这将让我们每个在座的同志,都能成为全行把式,成为独当一面的存在!而且,在换岗过程中,我也想过了,会循序渐进,逐一调换,确保全局工作不受影响!”
路北方说得如此坚定,众人虽不情愿,也不好当场反驳。
一场办公厅的大变革,就此拉开帷幕。
随着调岗、轮岗制度的推进,省政府办公厅里形势,倒是一下子就发生了逆转,那些原本因关系而形成的利益小团体,逐渐瓦解。
毕竟,另一个处室的领导,调到这个处室,这是互相适应的过程,也是不得不接受的过程。
在这次会后,还发生了个小插曲。
那就是杨静,在路北方要求调岗换岗的当天下午,又一次找到路北方的办公室。
一进屋,她挨着路北方的办公桌站住,低声说:“路省长!我听郑主任说,那天,林主任被我气哭了!我真不是有心的。”
她的声音很轻,似乎在努力掩饰自己的慌乱。
路北方佯装什么都不知,而且张大嘴道:“有这事?”
杨静再道:“我那天家里有事,心情不好。林主任又要我将材料再重做一遍,我就说了几句不好听的!想不到,惹她生气了!……但是,路省长,我真不是故意要气她的。”
路北方放下手中的钢笔,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似笑非笑地看着杨静:“心情不好?这不是理由,工作场合就要有工作的样子。” 接着,路北方的语气虽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不过,既然你主动来认错,说明还有觉悟。这事,我转告林亚文就行,说你道歉了!呃,这事就这样吧!你也别放心上,以后搞好工作就行了。”
杨静愣着,嘴角动了动。
路北方头也不抬,再道:“要没别的事,就去忙吧。”
杨静木然地点头,然后出了路北方办公室的门。
走在楼道里,她的鼻尖,还在微微发紧,路北方那态度,让她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位上司,温和中,藏着锋芒。他既没有像其他领导那样端架子训人,也没真的把这事翻篇,反而用轻描淡写的态度,让她后背发凉!高明!真高明!
不过,不管怎么样,自此之后,杨静这性子,收敛了很多,见了林亚文,也多了几分尊重。
而林亚文的调动文件下发后,被路北方安排在省政府办公厅下面的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
这是省政府办公厅下面的二级单位,她出任副主任!
当然,在这样的岗位上,对于一个记者出身的干部来说,工作起来也算得心应手……
……
路北方成功将办公厅的人事关系理顺后,这日常工作,有了几个副主任签批,他仅在关键时刻,扫一眼,把把关,这投入琐碎工作的时间就少了很多,自然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辅助省长乌尔青云和省委书记纪金来的工作。
路北方发现,中央的决策和人事安排,是具有前瞻性的,也考虑诸多方面的!这让他很佩服!
就拿浙阳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来说:
乌尔青云虽然在浙阳任职两年多了,但他擅长农业农村工作,路北方以前其实和他接触并不多,在他出任省长后,才知道他工作搞得扎实。他来自辽宁农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走出来的高干!但他身上,依然有着北方人的粗犷豪放。而且,路北方还发现这东北汉子,骨子深处,有着深深的农业情结,自打他上任之后,把浙阳农业工作,抓得风生水起。
浙阳省西部的湖阳、云岭多是山地,而东南部则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以静州、盛州,长阳、临南,最适合发展农业。
路北方上任后,曾陪乌尔青云多次到这几个市调研考察。一路上,乌尔青云兴致勃勃,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农作物的长势,与农民亲切交谈,仔细询问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农产品的销售难题,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关切,仿佛每一片土地、每一个农民都牵动着他的心。
回到省里后,乌尔青云组织农业农村部门、水利部门开会研讨,制定出一系列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农村发展政策,并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比如,乌尔青云在这几市,推行了一镇一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有的镇种植有机蔬菜、有的镇种植烟叶、水果等,让广大农民看到增收致富的新希望。农村有政策,农民有奔头,大家的脸上,自然有喜悦的笑容,有了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而省委书记纪金来,就与乌尔青云截然相反。
他自福建来,是发展经济的一把好手。
纪金来虽然表面上看似文文弱弱,办事却雷厉风行。
他来到浙阳二个多月,就往返福建七八趟,从老家带了四家大型企业,来浙阳投资。
其中,除了福耀玻璃,投资在湖阳生产高铁投资特种玻璃项目之外,其余还有家服装企业、纸巾企业、鞋帽企业,均落户在浙阳开发区。他的眼神透着的问题,似乎都与发展经济相关。
作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路北方的工作是琐碎的,既要制定落实省长乌尔青云倾向农村的政策,又要负责监督省委书记纪金来引进来的企业顺利在浙阳落地。
就这些工作,忙也就算了,有时候还落不到好处,还得应对别的常委或下面地市州州一把手的冷言冷语。
在省里的季度经济会上,省长乌尔青云在报告中说了引资落户的几个项目,当大家知道近期省里引进的企业,全落户在路北方曾经任职湖阳,以及现在兼任书记的开发区地盘上,各种带着酸意与质疑的目光齐刷刷投向路北方,更有甚者直接阴阳怪气地说“路省长这可真是一手遮天啊,好项目都往自己地盘拢”,这真将路北方气得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