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下几个小型的电影公司。”
盖尔说着,将自己已经挑选过的几个目标的资料递给沈华看。
说起来梦工厂在好莱坞也算一个奇葩。
别看迈克尔平时不怎么管事,但是梦工厂能有现在的这个样子,还真是多亏了迈克尔的存在。
正是因为迈克尔亲自参演了《生化危机》,凭借他的名气,梦工厂才能跟各大合作方谈判的时候,取得一定的主动权。
像是《终结者》的发行,也是借助了《生化危机》的捆绑发行,才得以获得一个较好的条件上映。
否则如果梦工厂是家普通的好莱坞新电影公司,能不能让《终结者》上映都是个问题。到头来也只能让好莱坞老牌电影公司来替梦工厂发行,并且还可能被发行公司压价,以一个低廉的价格将《终结者》买断,能不能把《终结者》成本赚回来都是个问题。
因此迈克尔的出演也是用自己的名气给《生化危机》做了一个保底,让合作方对梦工厂的项目确立了一定的信心,这才顺利打开局面,跳过了一般新创电影公司最难迈过去的一步。
然后上来就直接丢炸弹,直接电影票房大爆,赚得盆满钵满,拿到了几倍于成本的收益。
正常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发展其实应该如同被盖尔看上的这几家小型电影公司一样,靠一部又一部的几十万甚至几万的低成本b级片赚钱,每部电影赚点十几二十来万的辛苦钱,慢慢的积累资金。而这些电影,可能很多米国人都没听过,更不是用大洋对岸的人了。
《终结者》即便没有沈华的介入,以他原本历史中六百多万的制片成本,也是很多小型电影公司承担不起的。
而好莱坞虽然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撞大运的家伙,以小博大,获得了成倍的收益,但这些例子相较于好莱坞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而言,依旧是凤毛麟角的特例和个例。
等到那些小型电影公司积累足够资金后,下一步要么开始尝试中等制作,然后赔个底朝天,导致公司破产,要么就是渡劫成功,拿到变成中等电影公司的入场券,继续渡劫。
只不过真正能成功晋升的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不然好莱坞这么多年了,头部的公司依旧是那么几家。
而且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别说晋升成功了,那些小型电影公司就连维持自己的存在都越来越难了。
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看电影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有空调、舒适的座椅、更广大的银幕。那些老旧的电影院、汽车影院越来越难吸引影迷去他们那观看电影了。
而那些小型电影公司粗制滥造的b级片,高档影院看不上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拿去那些小地方的老旧电影院、汽车影院上映,细水长流,靠时间收回成本,再赚点小钱。
但现在随着这些旧式影院逐渐被淘汰,小型电影公司的烂片上映渠道越来越窄。同时随着物价上涨,他们的制片成本也不断抬高。
所以小型的电影公司生存得越来越艰难。
沈华在看过资料,了解过相应的情况后也有些疑惑,盖尔为什么会在这种时候劝自己收购小型的电影公司。
“虽然,那些小型电影公司的原有销售渠道在不断萎缩,但是录像带市场在兴起。”
沈华闻言点了点头,《生化危机》录像带的热销有段时间,其他电影公司也反应过来了,虽然大部分公司出于盗版等方面的顾虑,没有立刻投入到这场降价销售的热潮中,但也依旧有些胆子大的公司参与进来了。
现在市面上,低价的正版电影录像带越来越多了,只不过那些电影没有一个上映时票房成绩比得上《生化危机》,也就没能卖得过《生化危机》。
但是总体而言,从销售数据来看,电影录像带市场在扩大。
盖尔本身就有在新世界电影公司监制b级片的经验,对b级片怎么赚钱很清楚。所以她十分敏锐的发现,完全可以用录像带市场来代替那些b级片原有的赚钱渠道。
从公司发展角度来讲,b级片胜在风险较低。只要能够控制好成本,跟风拍摄一些热门类型的电影,总是能赚些钱的,就算赔也赔不到哪里去。
并且这些低成本的b级片,还可以给公司的新人练手。像梦工厂现在一直从外面招聘也不是个事,总是得要有一些公司自己培养的人才。
还有便是与院线的关系。
梦工厂如果继续按照现在的模式走下去,每年的电影产量还是太少了,每年电影的档期还是没有很多时间空出来。
除非之后梦工厂的每部电影都票房大爆,否则在院线这边跟其他电影公司争夺资源的时候还是会处于劣势。
毕竟电影院又不可能每年就指望着那么几个热门档期过活,平日里也是需要足够多的电影来维持正常运营,获得稳定收入的。
未来二十年每年获得10万,跟5%的概率一次性获得500万,想来还是选择每年拿10万的人更多的。
梦工厂想要壮大,自然也要能够为院线提供足够数量电影的能力。不仅要为电影院提供中彩票的机会,也要提供稳定的收入。
收购小型电影公司,公司就可以开工更多项目,质量一般的直接走录像带,质量好点则可以放进电影院上映,加深梦工厂与院线的合作,从而为梦工厂的大制作排片的时候提供更多的筹码。
所以梦工厂不能只拍大片,还得拍更多的b级片才行。
而沈华在听取了盖尔的意见后,也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便同意了盖尔的意见,决定收购几家专门制作底层b级片的小型电影公司。
不过为了避免其中可能存在权钱交易,盖尔也是主动避嫌,没有参与到收购事务之中,而且交给了沈华跟迈克尔在梦工厂安插的另外一位高管来负责收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