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到时候我便传授你《抡语》
“回先生,德荣今日前来是想要向先生请教几个问题。”
孔德荣心神不宁地回了一句,说完之后他赫然发现自己说错话了。
一时间太过于激动把自己的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
法海有些诧异地看着这老小子,都说读书人脸皮厚,我法海今日算是长见识了。
白纤楚用爪子捂着嘴,躲在一旁偷笑。
北宫玲珑面色平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一般,将目光转移到了秦昊身上。
秦昊本人也顿了一下,他活了两世见过花式认爹的。
但从未见过花式拜师的,莫非这个世界的儒修都是这么钢铁直。
“嗯哼,你我只是泛泛之交,不必以先生之名称呼。”
孔德荣闻言心中才长舒一口气,同时对秦昊的感官也好了几分。
多好的前辈啊!
自己这般失礼还为我缓解尴尬,他恭声道:
“前辈说得对,是在下冒昧了。”
“小花上茶。”
秦昊没有和孔德荣继续纠结花式拜师的事情,随即转移了话题。
“诸位请坐。”
法海和孔德荣分别坐在两侧,恭敬地看着秦昊。
孔德荣经过刚才的事情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今天自己这把老脸都丢尽了。
法海本来就是陪人来的,自然不会喧宾夺主,他也想要知道先生会如何指点这个家伙。
小花不一会儿就给众人添了一杯茶。
秦昊泯了一口茶水之后,开口道:“老先生,不知道你今天想要问我什么问题?”
“前辈叫我阿荣即可。”
孔德荣自然不敢在秦昊面前称先生。
“我是请教先生对儒道一途有何看法?”
“儒道?”
秦昊顿了一下,道:“我对儒道的了解并不多,只看过两本书。”
“哦。”
孔德荣顿时忘了先前的尴尬,秦先生都读的儒道经典,那一定是非同凡响。
“不知道先生看的是那两本?”
“论语和抡语。”
秦昊说完之后,见众人都是一头雾水的模样,解释道:
“这两本书其实是互为解释,一本是修心,一本是身体力行,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读书人不能光修心,还需要修身。”
孔德荣捋着胡须道:“前辈不愧是得道高人,短短一句话就道出了儒道真谛。”
“不知道前辈能不能稍微给我透露一下,这本论语的核心?”
“不急。”
秦昊摆摆手道:“阿荣,在这之前我想问你,为何踏入文道?”
考验来了。
法海将目光落在了孔德荣的身上,看看他会做出什么样的回答。
孔德荣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初入文道,目的就是为了让家人和大山村民过得更好。
而后我又想要教化万名,可惜实力不足,只能在枫叶书城之中教书。”
“一心为民,善!”
秦昊朝着孔德荣竖起了大拇指,随后道:“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样你先在大山村之中搭建一家学堂。
等你开始教化大山村民,再来找我,到时候我自然会授予你论语和抡语。”
这话一出。
孔德荣先是一愣,随后便恍然大悟,这是前辈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心。
想当日,他筑基成功也想着带领大山村民走出大山,让山里的孩子都读上书。
可师尊却教导自己仙凡有别,只有斩断尘缘才能更进一步。
这一念之差,就已经过了百年。
他缓缓站起身来,朝着秦昊一拜:“多谢前辈指点,晚辈这就去布置学堂,教化乡民。”
秦昊也没有要挽留的意思:“去吧,等你学堂建好了,来我这里领一本启蒙读物。”
“诺!”
孔德荣不知道前辈口中的启蒙读物是什么样子的,但绝对是不凡的存在。
法海也站起身来说道:“此乃行善积德之事,还望先生允诺我和孔道友一同前往。”
秦昊泯了一口茶,道:“先生我允了。”
北宫玲珑目送着二人离开之后,转头看着秦昊问道:
“昊弟弟,这就是你给阿荣的考验?”
“算是吧。”
秦昊解释道:“咱们在这大山村之中体验世俗生活,不就是想要看尽人世百态。
龙儿姑姑就不想看看,大山村这一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听他这么一说北宫玲珑也来了几分兴致。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看看昊弟弟你能把这个小山村变成什么样子的?”
白纤楚则是一脸好奇地看着秦昊问道:“那哥哥你为什么不亲自动手?
以你的能力,想要帮助大山村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收这么一堆徒弟干什么?”
秦昊揉了揉小白狐的脑袋:“这你就不懂了吧。
我可没有收徒,小海也不过是我的学生罢了,他没有背出师门,我也没有教授他,关于我师门的无上大道。
至于收学生,一来是因为缘分,二来人多了,帮我办事的人不就多了。”
白纤楚见秦昊说得头头十道,随即点点头道:“我懂了,你其实就是懒得动。”
“说得没错。”
秦昊随手丢给小白狐一壶酒:“这酒作为你的奖励。”
白纤楚接过酒壶之后,还是一脸的懵圈状态,他竟然就这么承认了。
怎么不反驳一下。
北宫玲珑闻言嘴角微微上扬,这昊弟弟还真是的,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记享受。
难道这就是他的道?
“龙儿姑姑研墨,今儿高兴,我准备将那两步巨作给写下来。”
秦昊一脸兴奋地说道:“小花,你去拿两本空白的书卷来。”
“启蒙文学?”
北宫玲珑问了一句。
“当然不是,先写论语和抡语,启蒙文学是我给阿荣的奖励。”
秦昊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神秘的微笑。
北宫玲珑见这家伙又在卖关子白了他一眼之后,便站起身来,开始给这个家伙研墨。
小花很快就拿来了两本空白的书卷,封面上都没有写字那种。
秦昊提笔一挥,分别在两本书的封面上写下了《论语》和《抡语》。
众女看到这两本书只有一字之差,心中虽然有很多的疑问,但还是耐着兴致在一旁默默地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