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崇祯右手虚抬,待群臣起身之后,也不废话,直接道:“诸位爱卿,朕离京八个月,一些紧急的事务内阁和军机处没法处理的,都六百里加急送给朕的,
能处理的内阁和军机处该处理的都处理了,不着急的且没有处理的朕会在半个月内给出批复,耐心等候就是。
今天的朝会,朕先谈几件重要的事情。”
说到这里,崇祯看向了礼部尚书刘宗周:“刘爱卿,说说三级学校的具体情况。”
“是!”
刘宗周立刻出班:“回陛下,三级学校从去年七月开始在整个大明铺开,以各地查抄的富商士绅、勋贵皇室府邸、贡院为基础,
加以整改,大明、辽东、朝鲜、中南半岛,共计有社学两千七百二十四座、郡学两百四十七座,大学有两座,以南北国子监为基础,各有一座。
部分府、州县会有两座以上的社学、郡学,以沿海布政司为主,因为这些地方稍微富有,读书人比计较多,
尤其是运河两侧的几座大城,诸如通州、济宁、淮安、扬州、苏州、杭州等做府城,基本每个县城的社学都有两到三座,郡学也都是两座以上。
相对应的,诸如甘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社学、郡学等基本县、府各一座,郡学还招不满,共计耗银一百八十万两。
社学每座三百到四百人,郡学每座五百人,共计可容纳学生一百二十万人左右。
另外,大部分社学、郡学都留有余地,只要给足两个月的功夫,就能再增加两到三成的容纳数量。”
“社学招生九十八万,其中原本童生是三十二万人,新入学学生也是六十六万,占了我们统计的七成。
郡学招生十七万七千人,都是原本的秀才,占了统计的秀才的六成半。
大学招生六千人,南北各三千,占了统计人数的三成。
秀才中老体衰的除去四万七千人、进入各卫所三千余人,其余皆进入社学担任讲师,平均每座社学十六人。
因为社学是启蒙,所学课程门类不多,每个班三十人。
举人中年老体衰的三千五百人,不愿意继续读书而进入军中卫所的两千四百人,余者八千人进入郡学,平均每座郡学三十二人。
郡学中会涉及到简单的建筑、水利、财赋等等普及,每个班是二十人。
大学都是专业的课程,每班依旧是三十人,但存在着个别学科招不满,个别学科人数超多。
诸如算学、工程、律学、阴阳学、水利、工业等六科人数较多,经学、史学、子学等学科人数相对少一些,两者之间的比例大概是六比四。”
听着刘宗周的禀报,崇祯眉头轻皱了一下。
招生人数这一点上与去年预定上是相差无几的,尤其是社学新生入学上,虽然朝廷宣传的很好,可依旧是很多人在观望。
这其中有序毕业后从胥吏干起的犹豫不定,也有朝廷如今大力推动商事上的考量,例如进入一个工坊或者商号,当个学徒。
三年社学后能不能升到郡学继续学习,只有十分之一的概率,更别提郡学晋升到大学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概率了。
而只有郡学毕业才能在社学和卫学中谋取一些营生,可那也是小概率事件,因为毕业人数太多了,供远大于求。
三年社学、三年郡学,六年的时间去当个学徒,学个一技之长,或许比郡学毕业了生活的更好。
可问题是,不去读书,或者说不读个两三年,也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是读书的那块料,或许很多孩子被家长的浅视给耽误了。
另一个皱眉的原因是理工科和文科之间的比例问题。
学子们为什么会选择理工科的算学、工程、律学、阴阳学、水利、工业等学科,因为这些学科毕业之后,特别优秀的会进入工业研究院、水务水利部、火器研究院等。
再不济也能在州府的六班胥吏中选择一门,学以致用,肯定会比文科学生强,因为六班中,只有礼部一个文科的六班。
经学,主要学习六艺、十三经;
史学,主要学习,正史编纂,如二十四史,典章制度,诸如《通典》《文献通考》等等;
子学,主要是儒家(孔孟)、道家(老庄)、墨家(兼爱)、法家(韩非)等的哲学。
前两者毕业之后大概率会成为文史人员,负责王朝的历史记载,以及在布政司、州府县担任纂修官,负责省志、府志、县志等等的编写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三科的讲师、清议名士(学术评论家、文学批评家),以及书院山长与私学大师。
出路不比理工科少,现在的情况是似乎被他废掉孔家、废除科举制、大力发展商事等政策给误导了。
适龄孩童入学没有达到预期算不是好事儿的好事,不至于一下涌进百万适龄孩童,减轻了社学的负担。
至于说会不会因此埋没了人才也无所谓,百万以上的学生,按照概率算也不差那几个。
等到以后读书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找个商铺伙计的活儿都需要社学、郡学毕业的时候,家长们就会砸锅卖铁的也要送孩子入学。
后者的理工科和文学的事儿,崇祯想了想后,出声道:“刘爱卿,朕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发挥所长,
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及相关的学科,文科也不能放弃,华夏五千年历史,在文学上那是一座瑰丽的宝库,不能因为科技而荒废。
科学技术要发展,文化传承也要,两条腿并行,这一点你们要明确下来,目前看学生们似乎是有些偏了,或许是跟毕业以后的工作有关系!”
听着皇帝的话,不止是刘宗周,皇极殿内的众官员皆是在心中松了口气,包括军机处的众人也都是如此。
他们虽然赞同皇帝的科举改革,但他们都是从科举走出来的,自然还是想保留住华夏的精华的,而皇帝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
“陛下所言极是,这一点礼部在统计之后也做了探讨,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