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1日,今天是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发布的《忠诚敕令》中给予彼得格勒人民选择效忠对象的最后一天——是去申请彼得格勒户口领取宅地证和“三转一响”提货券,还是作为一个忠诚的苏维埃人离开彼得格勒去红军控制区……今天必须有个决断了!
如果到了8月2日凌晨,任何没有彼得格勒户口的平民,就不能再滞留在彼得格勒市(不包括尚被红军控制的列宁格勒市核心)了。
对潜伏(应该是流落才对)在彼得格勒市的卓娅同志而言,今天很可能是她最后一天站在斯莫尔尼宫大门口做思想斗争了——自从彼得格勒国立大学招生办事处的牌子挂在斯莫尔尼宫外,她就天天来这儿看风景,就是下不了决心走进去。
因为走进去就等于背叛!
是背叛祖国!背叛人民!而且还背叛了列宁同志……因为俄罗斯女皇奥丽加在6月份回到彼得格勒的时候,接受了一个客居巴黎,名叫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的白俄流亡分子的效忠。
他就是列宁同志的死对头,当过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的克伦斯基!
不过奥丽加并没有让脑筋糊涂的克伦斯基做白俄新政府的高官,而是让他当了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校长。这其实是一个安抚性质的任命,用以安抚流亡欧洲的原俄国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
但是对任何一个想要报考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前苏维埃人而言,“克伦斯基的学生”意味着什么,都是不言而喻的。
为了彼得格勒户口向女皇效忠还可以解释为生活所迫,那么报考克伦斯基主持的大学,恐怕就不是生活压力所致了……
这几乎和参加白俄军队一样,是公然反对布尔什维克党了!
作为一个从小就梦想着加入光荣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小坏分子”(坏分子家庭出身),卓娅现在有点迈不出将要改变她一生命运的一步。
这时,一辆车厢漆成黑色的老式马车突然在斯莫尔尼宫门口停了下来。然后车门打了开来,从里面钻出了一个穿着考究的西服,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老头,后面还跟着一个拎包的青年。
卓娅看了那老头一眼,就知道这是一个从巴黎或是柏林回来的白俄贵族——虽然都是一样的俄国人,但是白俄红俄之间却是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前者意气张扬,充满自信,俨然是胜利者。而后者则是彷徨徘徊,对未来充满迷茫。
卓娅没有再意那个白俄老头,但是那老头却径直向卓娅走了过去。
“姑娘,”老头微笑着对卓娅说,“我发现你一连几天都站在这里,是不是想要报考彼得格勒国立大学?如果是的话,不要犹豫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降临了,你是年轻人,没有必要生活在过去。红俄和白俄的斗争不属于你们,那是上一代人的恩怨,是属于我们的而不是属于你们的。而你们这些青年应当向前看,去热情地拥抱未来,未来才是属于你们的!”
“老同志……”卓娅似乎被老者的话打动了,她每天都来这里,自然是早就动了心思,现在就差别人推她一把了。“您说的真好!我的确想要考大学,这是我多年的梦想!”
老者笑着点头:“那就去考吧,我祝你成功,如果你成功了,说不定还会成为我的学生。”
卓娅重重点头,问:“您是彼得格勒国立大学的教授吗?请问您贵姓是?”
“蒲宁,我是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原来这位老人家就是1933年炸药文学奖的得主白俄大文豪蒲宁,现在他回到了彼得格勒,还成为了彼得格勒国立大学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系的主任。
他笑着对卓娅说:“年轻人,如果你对俄罗斯的语言和文化有兴趣的话,我建议你报考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系。将来成为一个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工作者,未来的俄罗斯民族想要在欧洲共同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必须对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感到骄傲,只有这样我们俄罗斯民族才不会在欧洲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失去自己的本色!”
……
“赫鲁晓夫同志,我是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师级政治委员。”
在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火车站的特别候车室内,正准备前往印度的赫鲁晓夫见到了新任的印度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个三十多岁,有着有黑有粗的两撇眉毛的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时是第18集团军政治部主任,也不知道是不是勃列日涅夫的“总书记命”在起作用,第18集团军从战争爆发到现在打得还算顺利。在到处都一片大败亏输的时候,表现尚可的红军第18集团军也就成了精锐王牌。而勃列日涅夫也被认为是能力出众的政工干部,所以就被想要挑选一些政工精英去指导印度人民闹革命的赫鲁晓夫选中,成了印度方面军的政治部副主任,也就是那位谢洛夫同志的副手。
“欢迎你,我代表印度方面军全体政工人员欢迎你,勃列日涅夫同志。”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热情地拥抱,然后微笑着说出了欢迎词。他的心情显然不错——能够在莫斯科很可能陷入围困之前离开,而且还不是逃跑,这可是一笔非常雄厚的政治资本啊!
如果他还能不辜负苏联人民的期望,在印度点燃阶级斗争的熊熊烈火,那么在斯大林同志壮烈牺牲后,他还是很有一点把握成为GC主义接班人的……
“勃列日涅夫同志,”赫鲁晓夫拉着勃列日涅夫,在一群随行人员的簇拥下,向火车站台的方向走去,“我先和你说说印度的情况,那可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啊!”
“神奇?”
“对!很神奇!”赫鲁晓夫挥舞着拳头,“那里神经病很多,还很奇怪!不过……阶级压迫也很严重,或许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和印度的贱民相比,沙俄时代的农奴简直是生活在蜜糖里面。”
“印度的贱民还不如农奴?”勃列日涅夫是工人阶级家庭出身,并不知道俄国农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更不清楚农奴时代的情况,但想来应该是很凄惨的。印度贱民居然比俄国农奴还不如,那得惨成什么样?那么惨,怎么可能不起来造反?
“是的!”赫鲁晓夫点了点头,“印度的贱民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苦难和压迫,他们就好像是干柴,只要一颗火星就能燃起烈火,而这个烈火足以让英德殖民主义在印度的统治土崩瓦解……而印度革命的胜利,将是德国帝国主义走向失败和灭亡的开始!唔,一定是这样的!”
赫鲁晓夫的言语非常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红旗插上柏林国会大厦尖顶的可能性了。而走在他身边的勃列日涅夫也连连点头,显然非常赞同这些观点。
实际上,印度的确是个非常合乎列宁主义关于革命造反的原则的地方——殖民、压迫、贫穷、混乱和统治阶级的分裂内讧同时存在。
那里绝对是帝国主义统治非常薄弱的地区,没有苏联往那里输出革命,都已经乱成一团了。现在苏联一口气派出了两代GC主义接班人,这印度的命还怕革不起来吗?
而印度一旦大乱起来,那可是三亿几千万愤怒的劳动人民啊!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还不把几十万英国和德国殖民者的军队给淹没了?
……
两任GC主义接班人对印度的看法并不都是错的,印度对于现在的大英帝国,对于想要统一欧洲的德意志帝国而言,的确是不容有失,但有存在巨大危险的地盘。
因为英国本土的四千多万人民想要继续过他们那种优雅舒适的生活,就必须去剥削3.8亿印度人民!
要不然好日子哪里来?德国是给不了的,德国现在推行的欧洲共同体和关税、货币同盟只会削弱英国在制造业、金融业这两方面的竞争力,因为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强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后世没有阿尔萨斯-洛林和乌克兰的德国工业都能称霸欧陆,何况现在的德国?
而失去了英镑和南非黄金,且债台高筑的英国在金融行业中也肯定没有竞争力。
所以现在的英国政府想要维持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得撕掉“圣母面具”,恶狠狠的搜刮和镇压印度。
而德国为了拉拢和控制英国,也必须撕掉“反殖民”的假面具,坚决支持英国在印度的镇压,甚至还要亲自下场帮助英国人镇压印度革命!
到了1943年7月中旬的时候,随着印度国民大会党和YSL联盟一再拒绝合作,以及苏联对印度东北地区的进犯,印度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引起重视,或者说不得不下定决心的时候了。
所以神奇的印度,现在必须血流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