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连阴雨下了好几天,开封天气终于放晴。谢徵看着城内街道上满地泥泞,坑洼的地方都积满了臭水,心情同这景象一般,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他本是辽东士人,伯父是因泄露崇祯欲款和满洲人而被削籍的大学士谢升。谢家垮台以后,谢徵依旧有心投效国家,便南下开封,投入到河南巡抚李仙风的幕中做事,未曾想到却亲眼目睹了一番督抚决堤灌城的活剧。

“尘旗猎猎铿铮铁,缀野玄黄血。万人回首伫长风,遥见家窗儿小绘花红。

途逢远客稍停马,冽箭如沙下。隔年君可访吾家,若果无人请放一枝花。”

谢徵将自己在开封的所见所闻,全部写入《汴梁见闻》一书里,这本书以闯军围城开端,又以高名衡决堤而结束。他在全书末尾写下这几句诗句的时候,闯军大兵已经开入城中。

月前开封官绅掘开黄河大堤,试图以水攻驱散围城的闯军。可是事与愿违,闯军及时渡口,成功阻止了河道的大面积决堤,只有少量的河水涌出壕沟,一直漫延到了开封城城墙之下。

开封城外本有一道羊马墙,大水碰着羊马墙,水势已经缓和,除了冲毁了沿途上闯军的几百个军帐外,实际上未能造成任何效果。

开封城中文武官吏,还有周王,都以为大水冲到城墙之下,必是决堤成功,恐慌中,他们就将提前准备好的船只、筏子全部搬去城北高地。准备一旦洪水不可控制,就乘船北逃,可高名衡和黄澍都没有料到泄出的洪水只有这么一点,他们收集船只的做法,反而暴露了自己就是决堤的主谋。

闯军又射入城内大量告示,说开封督抚官吏派兵决堤,业已被闯军阻止。开封城中,凡有新昌之人,为自家财产田地所计,也应该执督抚、周王开城出降。

高名衡和黄澍本来就是依靠开封本地士绅的财力物力,才组织起了社兵武装。可他们和周王设计掘河灌城,分明是为了自保,将本地士绅的身家性命全部出卖。

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李仙风和高名衡还能指望靠本地士绅来对抗闯军吗?

决堤的第二天,闯曹联军就对开封发动了总攻。这一回高名衡和黄澍所倚靠的社兵已经全不听话了,他们都怀疑黄河决堤的事情确实如告示上所说的那样,同高黄之辈及周王有着撇不清楚的干系。

人们都知道周王王府内金钱巨万,即便最近散财不少,库存依旧十分惊人。现在他们调转了枪头,趁着闯军总攻的机会,反而杀到了周王府去,要挟周王交出一百万两银子,才肯尽心守城。

周王是大明宗室中难得一个识时务的人物,他知道事情紧急,立即答应了下来。可他答应的这样快,反而使得社兵们觉得王府财富尚有余裕,便继续勒索,高名衡和黄澍看不下去,便请来官军另一员守将高谦,让他率兵来驱散围攻王府的无赖。

城头上战事正烈,王府前却发生了这样一场荒唐滑稽的闹剧。陈永福终于丧失了斗志,但他依旧不肯相信李自成会放过自己射瞎他一只眼睛的仇恨,便决心单独突围。

陈荩此时终于把陈可新写给他的那些书信,全盘交给河南巡抚李仙风观看。他想请李仙风带着巡抚幕僚的这一套行政班子投降闯军,可是李仙风虽然曾同李来亨设计过“天德王”这样欺上瞒下的闹剧,但他并不是一个毫无操守之人。

李仙风将那些书信交给包括谢徵在内的幕僚,让他们全部读过一遍以后,再自己决定是否要投降闯军。

至于他自己,则是既放弃了投降的打算,也放弃了同陈永福一起突围逃走的打算。李仙风最后同陈荩说道:“王臣,你是有王佐之才的人物,本不应该埋没草野之中。但李自成岂真是人主?所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李自成入豫以来,至今还不到两年,便将要攻破开封,席卷中原,可是我看他的身边除了一个牛金星,并没有什么得力的士人相助,只凭一些流寇响马,岂能够取得天下?”

陈荩默然一阵后,回答道:“若抚台投效闯王,闯王便不再是无根之木了……何况闯王虽然还不懂得储粮饷、治州县的重要道理,可是我看温故来信所言,那位李公子经略三楚,已初有成效,即便闯王是为王前驱之人,我恐怕王者人君,亦是在闯军之中。”

李仙风摇摇头,他将巡抚的官服、印信摆放在一个香案上,又对着北方拜首再三,最后说道:“其他幕僚,有心投闯之人大可以跟着王臣一起去。不愿投效之人,我这里还有一些银两,你们分了去,作为路费盘缠,将来是归乡也好,还是还于京师,都随意吧。”

当时谢徵也在李仙风的左右,他本来因为李仙风同意高名衡、黄澍决堤一事,而对抚台深怀芥蒂,可此时又突然感到,李抚台左支右绌,四面裱糊河南局势,也只是代崇祯皇上受过,别无他法。

谢徵等不愿意投靠闯军的人,各自收下一些李仙风赠送的盘缠后,便默默退去。按陈荩的说法,闯军军纪还算可以,大概不会为难他们,想走的都可以离开,但他强调,湖广的小李王同中原的李闯王又有一些不同,他们若对闯军怀有好奇之心,也大可以先去随州等处观看小李王的经略形势,再做其他打算。

至于李仙风后来的情况,谢徵就没有亲眼所见了。他只是从闯军贴出的告示上知道,李仙风在开封城破以后,以巡抚衙门中堂悬梁而死。

高名衡和黄澍两人,则在城破时化妆成难民,不知道走了什么路子,居然又逃回了北京。崇祯皇帝没有将他们治罪,反而压下了言官对于高黄二人决堤的弹劾,拔擢高名衡为河南巡抚、黄澍为湖广巡按。

只是高名衡大约自觉德行有亏,自称在开封之役后患有重疾,请辞故里。而黄澍则是高高兴兴的接任湖广巡按,并奉命前往襄阳,监察左良玉所部。

开封城外洪水的残余还没有被清理干净,城头上遍插的闯军旗帜迎风飘扬,令谢徵心中满是故国忧思之感。

欲归蜗舍灭清灯,庭树漫筛钩月泠。

望到天阑无尽处,一城光水掩寒星。

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投效闯军?

虽然李自成入城以后,闯军的军纪确实是如陈荩所言,还算良好,并没有像高名衡黄澍长期造谣的那样,入城以后就会把开封满城军民,鸡犬不留,一概杀光。

可是就他所见,闯军军纪虽然还算可以,但曹营兵马的纪律就只能用糟糕形容。李自成连部下都不能完全约束,就像李仙风自杀前说的那样,岂非人主?只凭一些流寇响马,岂能够取得天下?

回京师吗?

谢徵出身辽东,他的族人大多死难于清军之手。可是自己的伯父大学生谢升,就是因为透露了崇祯欲同满洲人议和,“攘外必先安内”,而被削籍的,自己也受到牵连,到京师去毫无前途可言。

那湖广呢?

陈荩之前劝说他,不管对闯军抱有什么样的偏见,都应该先去湖广看一看那个李公子、小李王。

谢徵在李仙风麾下做幕友的时日里,对陈荩了解很深,知道他确实有王佐的长才,绝不会随便哄骗别人。

“湖广……李来亨……到底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好,那我就去看看吧!”

(本章完)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穿越枭雄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交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南明谍影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霸天武魂大官人东鸦杂货店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
UU阅书最新小说: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