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看来,前面的张朝爵是个废物,笮融则是废物当中的废物,而熊天庆虽然武力值只有92,但若是后面两个选项不太行的话,项开倒是宁愿希望得到他。
毕竟以熊天庆的武力值,他担当一军先锋也是绰绰有余。
“当前随机召唤第四人,西汉农学家泛胜之,武力28,统率19,智力84,政治77,性格:沉稳。”
看到第四个人后,项开眼睛一亮,虽然泛胜之的能力值看起来只是勉勉强强,只是个二流文臣,政治居然连二流程度都没到,但若是了解他在历史上的作为,那么便知道此人对于目前的楚国来说绝对算得上刚需。
泛胜之此人最厉害的不在于智谋,也不在与朝堂争斗,此人曾经在三辅指导农业生产,让整个关中大丰收,而他也凭借这个功劳升至御史。
在高升后,泛胜之也是不忘初心,选择继承前人重农思想,总结农民生产经验,写成了《泛胜之书》,而这本书可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农学专着。
而这本书中推行的区田耕作法,可是源远流长,一直流传了千年之久。
现在楚国虽然还是四面皆敌,不过这也是项开的无奈,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不是项开不想休养生息,实在是有些人见不得楚国慢慢扩大势力。
项开只能不断派兵征伐,只希望能够通过大战为楚国得到喘息的机会。
但即便如此,项开自己心里也很清楚,等到这些战事结束后,楚国势必要好好发展一段时间,而在这个农耕为主的九州当中,一位乃至数位顶尖的农学家是必须要的。
哪怕项开自己也知道这所谓的区田耕作法具体应该怎么做,但所谓术业有专攻,项开仅仅只是知道而已,具体如何推行,怎么样还能够改进,自己却是万万做不到。
“此人不错,可以保留。”项开看着泛胜之的人物生平,还是非常满意的说道。
熊天庆不错,而泛胜之就更好了。
“继续吧。”项开对着系统吩咐道。
“当前随机召唤第五人,南明名臣,浔国公堵胤锡,武力34,统率89,智力94,政治90,性格:严谨。”
“来了。”当看到第五人后,项开激动了一下。
这第五人的能力可谓是非常豪华,智力和政治都是一流水准,虽然只是初入一流,但他还是堂堂正正的一流文臣,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统率居然有89,无限接近一流水准。
“如此之人,感觉好像在历史上寂寂无名呢。”项开皱了皱眉道,随后开始专心翻看起他的人物小传。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不到,系统给予堵胤锡的评价非常高,认为他是南明最后一位战略大师,乃是南明高瞻远瞩第一人,风评远超史可法、何腾蛟等人。
崇祯十年,堵胤锡中进士,他也正式出仕,在担任长沙知府时,他就以军事才能出众而闻名,平定了为患多年的贼寇。
军事才能出众的同时,堵胤锡的政务能力也非常不错,他担任长沙知府期间一连解决了积压的三百余案件,真真正正的勤政爱民、清廉忠诚。
至于为什么说堵胤锡是南明的战略大师,那还得从崇祯帝上吊煤山后说起。
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后,导致崇祯皇帝自缢,南明弘光也很快建立,堵胤锡敏锐的意识到,此时此刻的大明对手不应该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而是清军。
不过很明显,其他人完全跟堵胤锡不是一个想法,所以他们选择倾尽全力打压剿灭这些农民起义军,甚至不惜和清军合作。
而这代价便是弘光朝的覆灭。
但很快,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继位,改元隆武,隆武帝确实是英明神武,而他的想法也和堵胤锡不谋而合,双方都打算招揽当时李自成已经去世,一盘散沙的农民起义军。
而这支兵马由李自成的侄子李过、高迎祥的儿子高一功统领,足足有三十万之众,而堵胤锡却是毫无畏惧,选择单刀赴会,亲自去招抚大顺军,结果成功说服李过和高一功投降南明,双方联合共抗清军。
有了这些农民起义军,南明的兵马也瞬间暴涨,堵胤锡也制定了一个反攻湖北、夺取湖广的军事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说很完美,由堵胤锡自己率领当时已经变成忠贞营的那些农民起义军攻打荆州,随后再由何腾蛟、章旷率湖南的南明大军北上武昌,最后两路大军会师于武昌。
结果堵胤锡这边一切顺利,已经开始猛攻荆州了,另一边的何腾蛟却是昏招频出,居然舍的目前大好局势不要,居然命令麾下大军领着兵马退出战场,去营救另一边因为突然反叛而正牵制清军主力的金声桓、王得仁。
当然了,何腾蛟的目标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要抢功,拿下这个攻克长沙的功劳。
结果就是攻打长沙失败,随后被回援的清军主力打了个大败而归,就连何腾蛟自己都被俘虏自杀了。
此番大败,哪怕是天人来都无济于事,结果堵胤锡在撤军的路上还要被自己人,也就是南明龙虎关守将,永国公曹志建埋伏,险些被杀。
永历帝即位后,虽然堵胤锡依旧被重视,并且身居高位,但在朝堂上却有不少人排斥堵胤锡,而堵胤锡又提出想要和残余的大西军联合,就跟隆武帝时期和大顺军联合那样。
不过永厉帝时期,各个权臣一手遮天,党派争斗愈演愈烈,堵胤锡也是心力憔悴,有心想要再调拨忠贞营再打一次仗,结果因为李过的因病去世,兵马也没办法调动,最终堵胤锡悲愤交加,因病而死。
看完堵胤锡的人物小传后,项开长长舒了一口气,说实话,自己确实对这位人物不太了解,后世对他的事迹也少有宣传。
只有当全部看完后,项开才知道南明除了两蹶名王的李定国外,居然还有这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