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用这么着急的,大学也有时间可以搞。
但是江秋晚觉得,换个生活学习环境需要适应的时间,而且在大学没有在龙洲自由,也没有在龙洲权利大。
大学的研究室,肯定没有龙洲的好,不管是设备,还是场地。
所以,还是将这一切在龙洲就结束比较好。
说起大学,江秋晚有个很不解的地方,龙洲居然没大学!
但是龙洲有大学要学的知识和课程,硕士博士要学的知识和课程也有。
这些课程不叫大学课程、研究生课程,只有科目的名称,例如:线性代数。
龙洲的学历也只到高中,哪怕你学的东西很深,把博士的课都学了,研究也做了,论文也写了,你还是高中学历。
这就让江秋晚很不解,直接开个大学不好吗?还能多收学生们几年学费~
龙洲各种研究所都有,每个硕士博士对应的教学研究所也都有,哦,不是硕士博士,是龙洲的学生。
在里面搞研究的,可能是高中生,也可能是初中生,甚至可能是小学生,不过小学生极少,初中生有江秋晚,嘻嘻~
时光匆匆,经过四年的努力,江秋晚终于在龙洲的研究室里搞出了一个两纳米的芯片,太难了~!
百神发布的制作一枚芯片的任务,在三年前就完成了,江秋晚制作的第一枚芯片,是十七纳米的。
任务没对制作的芯片有额外的要求,是芯片就行。
江秋晚就按照现有工艺,不加任何改良,按部就班的制作了一枚研究室能制作出来的芯片。
之后经过三年的研究,终于攻克了刻制芯片光线波长的难题。
利用已知理论,光线通过反射镜多次轰击金属锡液滴,从此减小光线波长的理论,在系统老师的教导和自己多次实验下,成功实现并加以改良。
国外的技术,轰击金属锡时,会产生大量的能量,使周围温度提高,为了使温度不过高,只能用大量的水流带走热量。
江秋晚在里面做了一个小的优化,在里面加了个发电装置,将产生的能量转变成电能,然后用于光刻机的运转,使其形成一个闭环。
再就是程序上的改良,让电子程序精准的控制光波的位置和路径,使光刻技术更加的精准。
如此一来,不仅减少了芯片制作的时间,还减少了芯片制作的失误率,大大提高了芯片的生产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的改良优化,例如芯片制作无尘车间中过滤空气设备中的过滤纸,芯片除尘设备的吹气管等。
众多改良下,造就了华国在2012年就能稳定大量的制作两纳米芯片。
虽然江秋晚为华国的芯片制作做了重大贡献,但她为了稳定的养老生活和安逸的游玩时光,并没有曝光自己。
学校理解并支持江秋晚的决定,和国家有关部门沟通,一起保护江秋晚,使其免于曝光在大众面前,同时也保护她的安全。
经过四年的努力,百神发布的光刻机和芯片任务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