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二日的太平宫的太极殿内,张冲再一次和诸多门下发生了争吵。

其中重点围绕的就是张冲要亲征一事。

当时,作为枢密的杨茂正向张冲禀告东征辽东的准备工作:

“王上前令工部造船,如今皆已集于渤海章武。又令财部转输粮秣,如今大半已经运至卢龙塞。如今船、粮、器械已备,只等王上选定出征兵马,拣选将校幕僚组建东征幕府,即可奔赴辽东。”

张冲听完杨茂的话,就拿着册牍翻阅着,上面记录着这次东征辽东的所准备好的物资。

如今泰山军的确家大业大,此时的河北全境分田已经过了一个收获季,各地储备甚丰,所以光第一波运送到卢龙塞的军米就有十万石。

这份册牍上还有枢密院草拟的出征部队名单,其中所涉将校数十人,皆被隶在名册上。

这些将校都是枢密们考察后,根据其过往履历和最近其部状况而拟定的。单这一条,就比其他势力要更精细。

张冲大概看了一下这份名单,发现其有几个来源。

第一个就是五军野战部。这是泰山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也是历次出战的绝对主力。

其中这里面的将校又大多来自于董访、张旦两个系统。

因为这两个系统一个驻守北方,一个驻守东北,都吸纳了所在地的精锐武士成军,所以这两个系统中,也是北人最多的两个军团。

这一次东征辽东,无论是人情地理还是忍耐冷酷的严寒,北人都比南人有太多的优势了。

还有一点是,五部野战军都是集结一处,部队相对集中,也距离辽东距离更近,尤其是张旦麾下的右军元帅部就驻扎在右北平,更是出征的首选。

此外,张冲也看出枢密们调兵的一个原则,那就是并非将一地之兵全部调往前线,而是拣选抽调,从每部兵中抽调一部分,或一半,或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视所抽调兵所在地方形势以及兵种情况而定。

比如,驻扎在右北平的张旦军团被抽调了八千人,驻扎在上谷的董访军团被抽调了五千人,然后丁盛部被抽调三千,关羽部被抽调两千。再加上于禁麾下的中护军五千人,一共就组成了此次东征辽东的核心武备两万三千人。

同时枢密们也考虑到了张旦军团和董访军团的现实情况,因为他们本身就有防守北疆的任务,所以当核心营头被抽调到辽东后,自然要填补上面这个空缺。

所以枢密特别考虑,让涿郡、中山两郡的镇戍兵北上赴居庸关代守边台。其中给这些北上镇戍的先发两月口粮。

而名单中除了这些五军将校外,还有一部分镇戍系统的镇将。

在中人亭大战中,张冲等人发现镇戍系统的一些营头战力不输五军,他们在战场上也获得了殊勋。

所以这一次,为了补充出兵规模,枢密们决定大用镇戍兵。

其中来自河北腹地冀州的镇戍兵都被调拨千人到两千人不等,所以这个部分的兵力也有一万五千人之多。

而除了这些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兵种,那就是水兵。

随着泰山军全面接收河北,张冲专门在渤海外的章武设立造船厂,营建海船。

其中以乐安黄巾系统的薛安为第一任海波校尉,统领海船三十艘,水师两千人,驻扎渤海章武。

薛安原是青州海域的大海寇,之后加入乐安黄巾,成为乐安渠帅徐和的水师大将。

当年徐和想邀请张冲北上寇辽东,就是靠薛安的海上弟兄来运送。只是后面泰山豪强围剿张冲,才做罢了,不然又是另外一个故事。

后来张冲定下河北后要筹建海师,当时得祭孙的举荐,薛安获得张冲的认可,受命成为了泰山军第一任海波校尉。

经过一年多的组建,如今海波校尉实力稍有,已然可以肩负跨海补给的任务,所以这一次由张冲特批,准薛安部参战。

而除了上述部队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中护军系统的将吏。

泰山军发展至今,中护军虽然还同属于五军野战,但因为其戍守邺城之重任,不能长久在位。

所以在制度上,中护军形成了类似于汉家南北二军的形式。

每年,兵部会抽调其余四军轮番入邺京,而中护军的吏士们也开始轮番到各外军系统历练。

这种轮番制度既可以保持中护军的战斗力,又能使得外四军依然能被中枢牢牢掌控。

而这一次,中护军也选五千吏士参战,其中涉及十部,皆为中外军的骁勇战将所领。

而除了五军野战、中护军、水军、镇戍兵参战外,还有一支独特的部队,那就是夷兵部队。

这里的夷兵是历次和河北汉军决战后收降的,其中乌桓人、肃慎人、高句丽人、鲜卑人、匈奴人,扶余人皆有,可以说涵盖了如今遍布东北地区的民族。

这些人人数不多,大致在三千人左右,但却可以为泰山军了解东北各部落形势提供咨询,可以说非常重要。

所以张冲从这份名单上可以看出即便诸大臣对伐辽东有异议,但在张冲决定后,依然尽心配合,可见此阶段的泰山军高层的纪律和配合。

也越是看到这份名单,张冲也就越坚定了看法。毕竟这份名单上,涉及到的将校部队已经接近四万三千人了,如此庞大的部队,目前只有张冲可以调度。

于是,他合上文牍,对包括度满、杨茂在内的一众门下、枢密,说道:

“诸臣工,此次伐辽东之战,我打算亲征。”

按道理来说,张冲已经称王,已经可以用寡人来称呼自己。但张冲偏偏不喜欢这种称呼,依旧固执的在用我来自称。

而当张冲这话说完,下面的一众人皆面露惊色。

倒不是张冲亲征是件奇怪事,毕竟泰山军这一路以来,几乎都是王上率兵出征,所战皆捷。

但问题是,如今张冲已经是一地之王了,除了打卢植的时候出征过,其他时候都是在京部署,将杀伐之权授大将节度。

而现在,张冲突然说要御驾亲征,怎不石破天惊?

尤其是从右北平赶回来的张旦更是惊讶,他本以为这次回邺京,是王上要将东征辽东一事交给他的,为此他还特意准备军略好回京做答,但现在竟然是王上亲征?

于是,张旦率先出列,他对上首的张冲劝谏道:

“王上,自古天子帝王居中国,抚四夷。而辽东之土寇本就是癣疥,我又大兵压境,敌必望风鼠溃。王上再出征,也无趣得很。”

张旦这话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大王你都是咱们的王了,自古什么时候见过帝王出国的?所以还是别折腾了。

他以为张冲是久不耐宫中,想上战场松松筋骨。

而这边张旦说完,对面的一众门下也从初时的震惊中反应过来了。

其中最为年长,又为国戚之一的蔡邕直接站起来进谏:

“如今天下犹如一身,邺京为心腹,州县为四肢,四夷为身外之物。今辽东四郡、高句丽、东部鲜卑虽可恶,确应征伐。然王上可令良帅统兵虎贲数万,以陛下之威名,取之如探囊取物。而今太子新立,年纪尚幼,监国恐有不逮。而王上却涉辽海之险,轻行远举,此非国家之福。”

果然是最为耿介的老蔡,一出口甚至比刚刚张冲说要亲征都要骇人。

只因他这个身份说了一个相当忌讳的事情,那就是宫闱。

现在的太子是皇后赵娥所出,的确年幼,但今年早些时候蔡邕的大女儿蔡瑜刚刚诞下一子,其小女儿早些时候也被其姐招进宫了,那打的心思和甄氏姐妹一般无二。

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身份,你蔡老头讲这个话真的合适吗?

果然,当蔡邕说完这个话的时候,本已经将脚迈出去的何夔又暗自抽了回去,这让他上首的度满看到,只觉得一阵好笑。

但度满腹笑了但也没再上去,毕竟存身之道首在避嫌。

而张冲在听了自家老丈人的“劝谏”后,额头的筋跳了一下,也就是他知道蔡老头是什么人,不然谁听到这话都要火冒三丈。

因为蔡老头说的话太难听了,他说咱张冲万一死在外头了,就凭借年幼的太子,根本守不住家业的。

但有些话之所以难听,可能部分说中了现实。

所以,张冲只能苦笑道:

“蔡公良言,但这亲征辽东是我深思苦想后的结果。再说,我自马上打天下,这天下都还未定,哪有安坐后方的道理。”

几个门下见张冲并没有雷霆万怒,于是皆站了出来,秉持公心来论。

如陶黯、诸葛珪、田丰等皆认为亲入蛮荒之所,非帝王幸事。他们援引周昭王伐楚,汉高祖伐匈奴的例子,希望张冲收回成命。

其中陶黯的话最有说服力。

陶黯说,帝王亲征就是行博浪一击,胜不足喜,败却有危亡社稷之害。他说,以如今泰山军的实力,实际上对于伐辽东是必然会胜的。

双方在战力和人力压根就不在一个实力上。即便这一战真有什么意外,但辽东群势力还是避免不了灭亡。

但这是择大将的结果,而如果是帝王出征就不然了。

以张冲来说,即便征辽东再次获胜,对其已经无上战功的荣誉来说也不过再添一二笔。但如果打输了,而且还是张冲手上打输的,那对于泰山军整个势力就是毁灭性的。

当年汉高祖刘邦就是如此,如果当年被困在白登山的不是他,而是其他什么大将,怎会有之后的百年耻辱?

所以陶黯劝说张冲,万万不要御驾亲征。

你别说,陶黯这个理由真的太有说服力了,这种从边际利益来劝说的确有说服力,张冲都不得不承认陶黯说的对。

但张冲心里也有一份自己的利益计较,如此他将目光看着度满,示意该他出场了。

他此前和度满已经私下聊过这事,并将自己的考虑和判断大概讲清了。所以,被说服后的度满,就成了张冲的支持者。

此时,看到张冲看向自己,度满走出来对众人道:

“诸君皆说的对,也皆有一份道理在。但我泰山军非寻常人,行的也非寻常事。如我们这般,可谓举世皆敌,没有那么多雍容的求稳。我且问诸君,除了王上亲征,谁能调度如此复杂的军力。除了王上亲征,谁能使诸军并行不悖?甚至除了王上亲征,谁敢夸口能速定辽东?”

说到最后,度满对上首的张冲一字一句道:

“而我相信,这一次王上依然会大胜而还。”

张冲笑了。

一时间诸臣工皆沉默,于是度满转而说到了下面一个议题,那就是此次征伐辽东,该有什么方略。

说到这个,早有准备的张旦上来讲述:

“辽东道远,以前的卢龙道又失修,已被山林水泽所遮掩,除了趁着山海道退潮的时候可以通少部分兵马,其余可海运。也就是当年武帝破卫满朝鲜的行军路线。”

张冲点了点头,看得出张旦对于伐辽东是做了功夫的。

当年汉武帝攻破卫满朝鲜的时候,就是从胶莱湾直上辽东半岛。

但显然,这个方略不够好。

先不说如今泰山军的海舟太少,压根不具备大规模投放军力的能力。就说这方略本身也是如此。

张冲要想速破辽东,就不能打成持久战,必须出奇制胜。

人家辽东也有智者,也懂历史,第一海上奇袭能成功,第二次还能不防备?这也太瞧不起人家了。

所以这个方略不够好。

之后其他几个大臣又说了几个,但皆不够好。

于是,张冲将自己的方案拿了出来。

也正是看到张冲的方案后,众臣工心悦诚服,也终于认可王上亲征辽东并不是什么耀武扬威的轻率之举,而是真的认真对待此事的。

于是,之后政事堂和诸枢密们一起以王上这个方略为基础,开始细化执行步骤。

再之后,张冲留太子张承监国,以王后赵娥听政,留政事堂度满、蔡邕、陶黯、诸葛珪四人辅政,权邺城、国内诸事务,并居中协调配合辽东战场。

就这样,张冲布置好一切后,留下信任的众臣在后,就带着集结在邺城的一部分军队和中护军,向着卢龙塞开拔。

征辽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UU阅书推荐阅读: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名门春事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楚天子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穿越古代,别人吃观音土,你居然有大龙虾?食王传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大秦二世公子华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北宋最强大少爷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三国之风起扬州明帝蒙古人西征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人在大明当喷子,气坏朝臣不想当大名的武士不是好阴阳师邪龙狂兵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马谡别传再兴大汉四百年水浒:开局大郎让我娶金莲刺客信条:梦华录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大汉废帝失忆美娇妻,竟是大周女帝明末小土匪神武太医俏女帝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庶民崛起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
UU阅书最新小说: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大秦:寒门小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