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清竹指点一番墨祀的修炼问题,墨祀收获颇丰,之后墨祀便和变身成老抠的悟情离开的小屋。
屋中只剩下清竹一人,清竹一人仰头望着天花板,眼神迷离,思绪飞梭,忆起在一座冰山之巅,一袭白衣的女子手拿七尺长剑,凛冽寒风吹拂衣袖飞扬,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的是其正上方,犹如寒雾汇成一条百丈之大的巨狼,光看模样就让人生惧怕。一人一巨狼对质着。
一张传音符打断的清竹的思绪,接过传音符后,悄悄离开。
天师府,驻守齐京的无道殿的凝丹长老的住处门外,一个筑基期的道士:“师傅,东戮痊愈了。”
“查出来谁治好的了吗?”屋中凝丹期长老问。
筑基修士回道:“还在查,好像和金佛殿有关系,只是此人在金佛殿没有任何行动迹象很有可能是散修刚入金佛殿。”
凝丹长老淡淡:“嗯,继续查。”
与此同时,齐京某角的枯井中,枯井杂草丛生,看起来荒废了很长的岁月。
枯井之下却别有洞天,其承放五具正在消融的冰棺和一具木棺,五具冰棺呈现五角星摆放,而木棺被其围在中间,细看便会发现,五具冰棺各有一晶丝链接着木棺。
此时晶丝忽然断开,木棺毫无预兆的自燃,几乎一息之间化为灰烬,而与此同时,在齐京皇宫御书房之中,在皇帝身边的一个长满白发的太监毫无征兆的吐了口鲜血。
此时皇帝一脸关切道:“王公公,这是?”
满头白发的王公公道:“秘术被解,反噬而已,休息几日便可,皇上切莫声张。”
皇上:“朕心中明白,王公公先下去歇息。”
王公公:“奴才告退。”
御书房只剩下了皇帝一人喃喃细语道:“斗吧,斗个干净。”
走出殿外的王公公,回到自己的屋中,招来了小太监,小太监点点头离开了屋子不知所踪。
温泉花园之中,墨祀和悟情找到了四公主。
二人向公主要了一处住宅,墨祀选的住宅是一座老旧两层阁楼,在齐京城郊外,人烟稀少。
阁楼和周围的建筑物融为一体,也是来肆选的表象,实则想在其阁楼挖了一个地下通道。几日之后边,墨祀便挖好了地下洞府和通往城外的通道。
其实墨祀本想离开这齐京的漩涡,专心修炼《六丈金身》,解决身体都益毒,也好在封御秘境又更大把握找到延年益寿的丹药。
可墨祀心中还是念念不忘怜清,墨祀也因此被身体里的“前辈”好一顿痛训。
齐京皇宫御花园中,七个人围坐。两道袍,两个袈裟,两个紫袍,还有皇帝。几人气氛明显很不愉快。
两个袈裟,墨祀认识,一个是自己的师傅清竹,一个是镇守齐京的清一。
两道袍一男一女,女的墨祀也认识,是在梅家碰到过女尼。
两个紫袍男子中的一个,语气冰冷道:“徒儿,什么时候和无道殿的勾搭上了?”
皇帝:“徒儿不解,齐国上上下下都在师傅和几位仙人掌握之中,也只是日常的交流。”
紫袍男子:“三殿的人都在这里了,你觉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吗?”
道袍道姑道:“齐魅兄,皇帝为我们管理着世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天你们四位叫我来此,只是来凑伙威逼皇帝的话,我可不干。皇帝,你退下。”
皇帝看来齐魅,齐魅点点头,皇帝退出御花园,远远的看着。
清一:“竟然风韵道友开口了,那就让道友好好解释一下封御秘境的事吧。”
风韵便是在墨祀见到的那个道姑,听到封御秘境,神情也是一拧,带瞬间恢复正常:“什么秘境,我不知道。”
紫袍男子扶着桌子起身:“既然风韵道友也不知情,我们只能请北寒大陆其他道友来宗门琢磨琢磨了。”
“哈哈哈,齐魅老弟,由我们三家琢磨就够了,人多了,东西可就少了。说实在,我们是掌握了一些情况就是了”风韵旁边的白须老道一脸笑意道。
“那说些我们不知道的来听听。”齐魅坐回位置道。
白须老道扶着胡须:“你看,齐魅老弟说笑了吧,消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哪能你们说给就给的,清一小妹,你说是吧。”
清一:“你直接说要求。”
白须老道哈哈笑道:“清一还是个爽快人。既然这么说了,我也就不客气了,我们宗门意思是齐国皇室由我宗门掌管。”
“不可能……”
之后几人在磋商了许久。
风韵大为不快道:“你们这不行,那不行,那干脆叫北寒大陆道友一起来算了。”
清一:“风韵道友莫急,你的要求实在是太高,如果交换思考,想必你们也不会答应不是?”
风韵甩脸默不作声,白须老道:“好,我们降低一个要求。小公主手下的散修必须铲除干净。”
齐魅眉头一皱:“不可能,海妖随时都会入侵,少了散修,不是自断双手吗?”
风韵斜嘴一笑:“你确定,你保证,散修是在帮我们,南区的海妖自爆和小公主手下的散修一点关系也没有?不怕你知道,我们蹇老祖很生气,可是严令测查此事。”
齐魅不语,死了蹇老祖的孙子,自己不会傻到去担保,而且心里清楚小公主手下的散修不干净。只是有些见不到光的事事情,他们做很合适。
风韵看向清一这边。清竹道:“我没意见。”清竹和清一知道,小公主是紫霄殿有些关系,算是他们的人,四公主算是无道殿的人,都不关自家的事,他们俩掐架,金佛殿自然不会瞎掺和。
齐魅眉头一皱:“此事带我和掌门商量一下。”随即取出一道符箓,化为流光消失比较。
不消一刻钟,一道流光化为符箓,落在齐魅手中自燃。
齐魅:“好此时我们门答应,不过我们三殿修士不能参与其中,海妖虎视眈眈,以免调虎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