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仰光大火,史称为“仰光惨案”!而此惨案,也成为战后盟军军事法庭审判寺内寿一和河边正三两位战犯的一条重要罪证。
三十日晚上仰光城的大火,一直燃烧到午夜时分才渐渐熄灭,而盟军士兵,直到大火熄灭两个小时时才敢进入,不过就算进入其中,也因为是夜晚,除了残余的点点火星,其他什么都看不到,众人只能等待次日天亮。
整个晚上,盟军士兵除了救起跳进河水里游过来的少部分仰光城里的居民之外,就是俘虏了五千多同样跳水活命的日军士兵,包括五十三师团师团长河野悦次郎。可惜这家伙刚被拉上岸,就被逃出生天的仰光市民愤怒地打死,盟军士兵想阻拦都阻拦不了。
原时空这家伙是在四四年九月病死的,现在倒好,整个人都被踩成了肉泥,一块完好的骨头都找不到。当然,如果不是他为了显摆,肩膀上两颗亮闪闪的中将金星,缅人也认不出他是一位日军高官。
到了此刻,缅族土着才知道日本民族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可惜已经晚了(原时空战后很多缅甸人还在想着日本人的好,对北方邻国心怀不满),只能暗自啼哭。
昂山和他的近万手下,因为距离伊洛瓦底江支流近,只有一百多米的距离,所以都活了下来,可惜一上岸就被远征军士兵控制住了,一看是缅甸人,远征军连问都没有问就将其直接交给了缅甸抗日军。别看名字是叫缅甸抗日军,可里面都是华族人,差不多就是自己人,当然得偏心一些。
三十一日凌晨五点许,借助东方微微的亮光,盟军士兵开始进入大火已经全灭的仰光城。此时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片废墟。
整个城市变成了废墟,焦土覆盖着曾经的繁华,破碎的建筑物和熄灭后还冒着青烟的火堆散落在各个角落,空气中弥漫着灰烬和烟雾,夹杂着淡淡的烟味,让人感到沉闷而压抑,风吹过来扬起了一阵阵灰尘,让人难以呼吸。?
街道上,原本繁华的景象只剩下残垣断壁,黑漆漆的灰烬铺满了地面,一些房屋的屋顶被烧毁,墙壁被熏黑,窗户破碎,墙脚处还能看出几具卷曲的人形物,可惜已经成了焦炭。
昨天晚上等待天亮时,盟军方面就已经制定好了今天白天的救援行动方案,说是救援,其实也就是打扫清理,收拾尸体这些工作。至于城里逃出来的那两三万人,只能安置在郊外的村庄里,反正那里的空房子有很多。
没有错,一把大火,烧掉的可不只是一座仰光城,城里六十几万缅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缅族人),逃出生天的只有三万人不到,其余的全部葬身火海,只是往城外搬运烧焦的尸体,三个师的盟军士兵,花了六天时间才全部完成。
仰光城的大火,没有阻拦住盟对缅甸剩下地方日军的进攻。就在大火当天晚上,隐藏在毛淡棉的远征军一个团突然发动,对河边正三的司令部以及毛淡棉宪兵司令部发动了进攻。
早已经做好了撤退准备的河边正三,没有料想到盟军竟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猝不及防之下,差一点就成为俘虏。
幸好危急关头出现一支日军小部队,冲进司令部将他抢了出来,护送着他逃向火车站,在盟军士兵追到之前登上一列火车,逃出了毛淡棉,逃到了泰国。自此,整个缅甸除了极南部伸入缅甸海那部分狭长地区之外,全部被盟军收复。
这本来是一件值得盟军方面高兴,可以大肆庆祝的一件事,可就是因为仰光惨案,让这次的宣传活动就少了一些味道。
伦敦方面在报道缅甸收复的消息时,日军纵火案一笔带过,重点描述了英国军队的事情。厚脸皮的英国政府,硬是将最后加入战斗的一个营的战斗经历和场面,写得好像他们派了很多军队,从一开始就参加了一样,让不明白真相的人还以为缅甸反攻战是以英国军队为主呢。
和英国人的不要脸宣传相比,缅甸抗日军只对外发布了一个独立缅甸政府收复全缅甸的公告,内容包括谴责日军的凶残,放火屠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说明,重要的宣传,孙义成安排到了四四年的元旦,也就是明天。
之所以要发表一个日军放火屠城的公告,抗日军方面显然是想将这件事坐实,确定仰光城大火是日军放的,一百余万无辜百姓死亡是日军造成的。
事实上那天晚上仰光城里的缅族人可不只有一百多万,而是近两百万,多出的五十多万人哪里来的?
缅甸反攻战一开始,特别是当盟军打到平满纳、卑缪一线后,这些地方的其他民族百姓还好,老老实实留在原地躲避战火,缅族百姓却携家带口,离开那些地方,逃往他们认为更安全的仰光,特别是勃固、卑缪、同古、东枝等地方的缅族人,几乎全部都来了仰光城,一下子让仰光城的人口暴增了五十多万。
只是那些躲进仰光城的三十多万缅族人没有想到,他们逃进的竟然是一座即将被大火吞噬的城市。
仰光大火的电报是次日早上九点多才送到孙义成手里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将几个人和自己一起关在一个院子里,门口还安排了警卫,赵志家亲自带人守在外面,不允许任何人接近,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时间接受外面的电报。
孙义成要处理的事情本来应该在前两天就完成的,因为史迪威的到来不得不中断,史迪威一走,他就又开始忙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