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营地的氛围愈发凝重,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众人心里都清楚,随着朝廷派来接管西北军的人即将抵达,一场不可避免的冲突正悄然逼近。
徐将军领命后,立刻挑选了几名精锐的士兵,让他们乔装打扮,星夜兼程赶往粤西。
这几名士兵都是斥候出身,反侦查能力一流,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一路风餐露宿,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边,褚榛把接下来的行动安排妥当后,提笔写了几封信,分别派人送往蜀地和雍州。
良宵这几年,一边组织开采矿石,进行各种加工,将成品运往雍州和两广地区;一边积极练兵屯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动声色地拿下蜀地及邻近的江州地区。
良时临危受命,但有褚榛几年不厌其烦的带在身边教导,整个雍州也被治理的井井有条。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慑于西北军的赫赫威名,大多奉公守法,少数不服管教的,也早已被清理了出去。
褚榛在信中,将当前严峻的局势详细说明,表明自己起兵的决心,希望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局势突变,能够迅速响应。
胡清雅则忙着组织军医们储备药材,调配各种应急的药物。战争一旦爆发,必然会有大量的伤员,提前做好准备,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她带着军医们在营地里忙碌穿梭,检查着每一处医疗设施,确保万无一失。
两日后,朝廷派来的官员抵达了冀州城外。
为首的武将周崇,怀揣着皇帝的圣旨,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大摇大摆地来到褚榛驻扎的营地。周崇暗自得意,想着这次顺利接管西北军后,自己便能平步青云,在朝中站稳脚跟。
跟想象中的褚榛大开中门迎接不同,当周崇一行人来到营地门口时,却发现营地大门紧闭,守卫森严。
一名士兵站在城墙上,高声喝道:“来者何人?通报姓名和来意!”周崇仰头怒喝:“大胆!我乃朝廷钦差周崇,奉皇上旨意前来接管西北军,还不速速开门!”
士兵听后,与身旁同伴商议片刻,立刻跑去通报。
片刻后,城门缓缓打开,但周崇等人刚踏入营地,便被一群手持兵器的士兵团团围住。褚榛身着铠甲,骑着战马,缓缓从营地中走出。他目光如炬,冷冷地看着周崇:“周大人,我褚榛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遭皇上猜忌,欲将我撤职查办,这是何道理?”
周崇见褚榛态度强硬,强作镇定的从怀中掏出圣旨,大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西北军将领褚榛,欺君罔上,心怀不轨……着即撤职查办,由周崇接管西北军。钦此!”
宣读完毕,他得意地看着褚榛,以为他会乖乖就范。
然而,褚榛却不为所动,他冷笑一声:“周大人,这道圣旨,我不能接。我褚家世代为朝廷效力,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我岂能束手就擒?”周崇闻言,脸色大变:“褚榛,你这是抗旨不遵,可是死罪!”
褚榛目光坚定,大声说道:“我并非有意抗旨,只是皇上被奸人蒙蔽,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我若交出西北军,不仅对不起跟随我的将士们,更对不起大庸的百姓。如今女真虎视眈眈,朝廷却自毁长城,我不得不为西北军和大庸的未来考虑。”
此时,周围的士兵们也纷纷高呼:“我们只认褚将军,不认这道圣旨!”“褚将军为我们着想,我们愿意跟随褚将军!”呼声震天,周崇被这气势吓得脸色苍白,双腿发软。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向褚榛报告:“将军,女真军队正在幽州集结,有大规模进攻的迹象!”
褚榛听后,眉头紧皱。不用想就知道,女真这是想趁着大庸内乱,浑水摸鱼。
……
褚博安这些年没闲着,一边海上练兵,一边清扫周边府城,除了早前的大理,已经拿下了矩州、粤西及粤东的大半地区。
粤西军营驻扎地,烛火摇曳。褚博安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手中紧攥着褚榛从远方寄来的书信。逐字读完,他眉头紧锁,深邃的目光陷入沉思,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对着侍立一旁的长子褚槐和次子褚柏沉声道:
“榛儿的决断,十分正确。当今天子昏聩,朝堂被奸佞把控,吏治腐败丛生。各地百姓不堪重负,起义烽火此起彼伏,天下已然呈现出大厦将倾之态。我们断不能坐以待毙!”
说到此处,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背于身后,语气愈发坚定:“即刻传令下去,暗中筹备起兵事宜,与榛儿相互呼应。此番举事,关乎天下苍生,不容有失! ”
褚槐和褚柏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迅速开始调动军队,筹备粮草,与宇文将军一起商议作战计划。很快,整个西南的军队便进入了备战状态。
良宵收到信后,也立即行动起来。他一方面加强防御工事,另一方面派遣使者与周边势力联络,争取更多支持。良时同样没有懈怠,迅速组织军队,准备随时支援冀州。
在青州驻扎的李将军,以西北军是为支援自己,才不顾朝廷军令,从雍州长途跋涉到青州为由,响应了褚榛的起兵。
李将军心里明白,自从向褚榛求救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没有退路了。如今朝廷的所作所为,早已失去民心,只有推翻朝廷,自己和整个东北军才有活路。
穗城的袁文书,原本正坐在府邸的太师椅上,享受着侍女轻柔的按摩。听闻隔壁粤西驻扎的是褚博安率领的军队,顿时脸色煞白。
他知道自己当初造反,不过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自身实力有限。拿下穗城及周边两城后,便一直偏安一隅,享受胜利果实。
之前粤东几城官员变动,他虽心生觊觎,但一直没敢行动。万万没想到,褚老将军竟在附近屯兵。好在自己没有轻举妄动,想必褚老将军如今着眼天下,不会把自己放在眼里。
袁文书坐立不安,烦躁地摆摆手,让侍女退下。过了一会儿,又派人宣军师和几位将军入府开会,商讨往岭南转移的可行性。
除了袁文书忧心忡忡,各地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听闻褚榛起兵的消息,纷纷响应。
一时间,整个大庸王朝全面爆发起义,到处都是起兵谋反之人。朝廷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局势愈发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