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欣慰的点点头,回首文臣武将开口说道:“随朕,送南大王至明德门外。”
行走在朱雀大道上,李世民一直握紧了李恪的手,朱雀门至明德门的朱雀大道宽阔而漫长。
此时此刻,李世民却觉得,原本宽阔漫长的朱雀大道,竟然这么窄,狭窄的只能容下他们父子。
李世民同时也觉得原本漫长的朱雀大道,竟然如此短暂,不知不觉间,明德门竟然近在眼前了。
李世民多么希望,这条朱雀大道,能够在长一点,哪怕是再长一点就好,此时此刻,李世民只是希望能陪李恪多走一会儿。
这一生,这是李世民陪李恪一起漫步而行,或许,注定了也是最后一次。
明德门外,几辆蒸汽车并排停在一起。
原来是李宽组织了所有兄弟姐妹,为老四送行的车队,届时,他们会驱车送老四至洛阳。
李恪携王妃和儿子登上车,刚刚咿呀学语的孩子,挥舞着小手,糯糯的喊了一句:皇祖父……
李世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他是大唐的天子,同时他也是一位父亲,一位祖父……
“老四……父皇会惦记你的……”
呼!
李世民话音刚落,李恪瞬间泪如雨下。
“父皇……”
在李宽的授意下,大壮立即启动了蒸汽车,随即二壮他们也启动了汽车。
“父皇,您回吧……我们一起去送送老四……”
蒸汽车奔驰而出,李世民就这样张望着,张望着……
“陛下,太子殿下他们已经走远了……”
宰相房玄龄的一番话,李世民方才明悟过来,宽阔平坦的大道上,哪里还有蒸汽车的影子。
“玄龄,带领百官回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
在工部尚书阎立德亲自监管和督导之下,大唐女子学院,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前竣工。
此时,五百人的录取名单也张榜公示,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不少女子欣喜的热泪盈眶。
火儿和灵儿已经出了月子,完全可以前往学院任教。
蓝田县内,终南山下,从此多了一所女子学院,也是大唐开天辟地的第一所女子学院。
就在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杜如晦在最为炎热的七月,又一次病倒了。
李世民请来孙思邈亲自为杜如晦诊断。
“陛下,贫道也无力回天了……莱国公,很难撑过这个月。”
李世民满脸尽是悲伤之色,握紧李宽的手,说道:“宽儿也没有办法了吗?”
李宽郑重的摇摇头,眼下杜如晦的情况,即便是大罗神仙来了也救不了,自己已经尽力了,为杜相续命八年,若非如此,贞观四年的时候,杜如晦便已经撒手人寰了。
李世民令工匠们,立即将杜如晦的雕像雕铸出来,必须要赶在杜如晦离开之前竣工。
工匠们日夜雕琢,终于在七月的最后一天,将杜如晦的雕像竣工。
也就在同一天,杜荷被火速接回了长安城,为了接回杜荷,让他们父子能见上最后一面,李宽可谓是费尽了心思,杜荷先策马奔腾至余杭,登上早已等候的蒸汽船抵达洛阳后,便看到了守候在洛阳码头的大壮和二壮,从洛阳到长安,大壮和二壮驾驶的蒸汽车都嘎嘎冒烟了。
“父亲大人…………”
杜荷一声悲呼,让杜如晦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有了些许色彩。
这些日子,支撑杜如晦坚持到今日的信念,便是最后见杜荷一面,没想到,今日竟然真的被他等到了。
“父亲大人……孩儿回来了,是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安排,孩儿方能尽快赶来。”
“父亲大人,您一定会没事的,一定会的……”
“傻孩子,父亲能够再见你一面,已经很开心了,父亲走后,你们兄弟要互相帮扶……”
“父亲大人,您放心吧……孩儿一定谨记您的教诲。”
看着骨瘦如柴的父亲,杜荷泪如雨下。
“父亲大人,陛下和太子殿下就在院外,陛下还为您雕琢了雕像,要把您的雕像供奉在凌烟阁,世世代代受人瞻仰。”
“你这孩子,陛下和太子殿下来了,怎么也不提前告诉为父?”
“父亲大人,是陛下和太子殿下不让孩儿说的,陛下和太子殿下想让孩儿陪父亲先说说话。”
杜荷话音刚落,李世民携李宽踏足房内,身后跟着宰相房玄龄和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三省六部主政官员。
“克明,是朕让你受苦了,你一生辅佐与朕,日夜操劳过度,都是朕不好……”
“陛下言重了,臣今生能够遇到陛下这样的英主,乃是臣之大幸,眼下的大唐之强盛,臣以前做梦都不敢想啊……”
咳……咳……咳……
杜如晦开始剧烈的咳嗽起来。
“来人,将莱国公的雕像抬进来……”
李世民话音刚落,四名禁卫军合力抬着杜如晦的雕像,踏足房间之内。
“克明,朕还是喜欢青壮时候的你,你看看你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这才是真正的克明啊……”
杜如晦的雕像,可谓是栩栩如生,将年轻时的杜如晦展现在杜如晦面前。
杜如晦注视着自己的雕像,眼中的色彩明显有了一丝光泽。
在杜勾和杜荷的搀扶下,杜如晦坐起身来,伸手抚摸着自己的雕像,咧嘴一笑,浑浊的眼泪却滑落下来。
“陛下,臣此生无憾也……”
“陛下,若是有来世,臣还做您的臣子,鞍前马后在所不惜……”
说完这句话,杜如晦微笑着闭上了眼睛,抚摸自己雕像的手,突然间也耷拉了下来。
“克明……”
“父亲大人……”
一代名相杜如晦,微笑着离开了人世间。
却让满屋子的人泪流不止。
李世民当场潸然泪下:“众卿,克明走了……朕便失去了一只臂膀,克明是朕的臂膀啊……”
李世民当场宣布罢朝三日,好生祭奠和追思杜如晦,同时决定,待自己百年以后,让杜如晦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