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朱由校不相信宿命。
饥民为何起义,无非是饿肚子。
朝廷发放足够赈济粮,为何还会出现饥民,无非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底层官吏收不住手。
静默中,李过跨步出列朗声说:“陛下,陕北地处边陲,土地贫瘠,灾年收成雪上加霜,地形弯弯绕绕,朝廷整饬陕西吏治,诛杀一批知州,知县,同知、通判、推官等佐贰官。然而,终究有触之不及的地方。
依末将了解,朝廷触之不及,影响有限的地方,恰逢旱情蔓延,官吏中饱私囊,百姓走投无路,自然滋生起义。”
高杰重重颔首,补充说:“陛下,李总兵所言不假,去年徐布政使杀穿陕西官场,狠狠敲打地方官吏,然而,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末将出身低微,深知人性最大的恶就是在最小的权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为难他人。
衙门里户,刑,吏、礼、兵、工司吏,在京城官吏眼中微不足道,然而,在山沟沟里,他们一言决定百姓生死。甚至那些衙门的捕快,帮闲,都能轻松拿捏地方百姓。
陛下英明神武,体恤百姓,然而,陕北山高皇帝远,必然有些贪官污吏心存侥幸,小小胥吏猖狂教化,让衙门充满卑鄙肮脏。他们一句话,便能让陛下的善政变成恶政。”
嗯!
朱由校眉宇舒展,赞同李过,高杰的说法。
没错。
小鬼难缠。
衙门里当差服役的师爷、门子、皂隶、听差、捕快、禁卒等人,挟势横行不法,为所欲为,为官者都为之头痛。
大明贪污成风,积重难返,他铁腕治理,杀伐果断,一年间,难以改变官场贪污的风气。
朱由校神色怒不可遏,犹豫许久向朱童蒙道:“朱卿,你曾担任延绥巡抚,熟悉延绥境况,朕计划让你率领两万京营赴陕,联合延绥巡抚来斯行荡平陕西贼寇。”
朱童蒙恭敬领命,抱拳请命说:“陛下,臣愿赴陕,荡平四方宵小。然而,陕北地形特殊,贼匪中涵盖不少逃归乡里的边军,精通部分战术,熟悉当地地形,朝廷派兵镇压对方容易逃窜,向东容易流窜到山西,向西容易流窜到甘肃,臣请求朝廷派山西朕巡抚,甘肃镇巡抚军事支持。”
朱由校踱步思索,神色凝肃。
史记:王嘉胤府谷起义,袭击官署,抢劫粮食,趁着黄河封冻,率领饥民东渡黄河进攻山西河曲县。
各地饥民纷纷起义响应,王嘉胤率军回陕,又攻陷府谷县城,开仓放粮,后陆续攻破皇甫川堡,又进军山西河曲县城和保德州城。
此人仗着熟悉山陕两地地形,率领饥民在两地来回横跳,使边军自顾不暇,处处被动,让王嘉胤牵着鼻子走。
后来,王嘉胤更以河曲为根据地,向黄河两岸出击,在河曲建立政权,自号横天一字王,并封王自用为左丞相兼军师。
朱童蒙请求朝廷派甘肃,山西两镇巡抚派兵驰援,战略计划不错。
良久,朱由校嘱咐说:“朱卿安心前往山陕平叛,领兵驻扎在府谷县,来斯行率领延绥军负责陕北军务,山西副总兵张鸿功领兵驻扎河曲县助战。
京营苦训一年多,甲胄齐全,士气旺盛,朱卿领兵叛乱,权当是考验京营战力。
此战诛杀贼酋,擒获贼兵,届时,统统发配到台湾。”
朱童蒙躬身领命,自信满满说:“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辱使命。”
这时,朱由校目光转向孙承宗嘱咐说:“孙卿,朝廷在陕西修建作坊,开矿。陕西农耕惨遭旱情破坏,然而,陕西矿业,商业依然繁荣,陕北地形特殊,为防止饥民流窜,务必将饥民控制在延安以北,以免破坏关中经济。
故而,派陕西提督陈扬美聚兵,在白水一带设防,击杀所有南逃的贼兵。”
孙承宗神色凝重,他清楚经过朝廷将近两年的努力,陕西商业经济繁荣,何况,朝廷在西安府设免税区,这可是下金蛋的鸡。
倘若让饥民逃到关中,破坏朝廷在陕西兴建的各类作坊,将沉重打击朝廷经济。
孙承宗躬身领命,快速退回朝列。
这时,朱由校向田尔耕吩咐:“马上召见田见秀,田虎进宫。”
无论张晓,徐大化,霍维华是否未触及陕北的部分偏僻乡镇,朝廷都要重塑陕北政治格局。
既然三司没法彻底肃清陕北官场,便让让熟悉当地情况的武将铁腕处理。
田见秀作为李自成帐下元老级人物,是最早的追随者之一。
他在战场作战极其勇猛,为李自成立下不少功勋。然而,田见秀性格温和,被誉为“关中儒将”。
田见秀,田虎又都穷苦出身,嫉恶如仇,田见秀,田虎整饬陕北官场,必要时,还能领兵平叛。
少顷,田尔耕领着田见秀,田虎走进乾清宫,田见秀,田虎躬身向朱由校行礼,站在殿中央等候。
朱由校开门见山说:“田见秀,田虎,陕北起义,饥民蔓延数县,破坏性奇大,朕对陕北官场非常不满,你们熟悉陕北地形,民情,朕决定派你们前往陕北整饬官场,平息叛乱,爱卿可敢前往?”
嗯?
田见秀,田虎神色发愣。
整饬官场,不该是派三司前往吗?为何派遣他们前往?
不过,皇帝所言不假,他们熟悉陕北政治风气,了解当地地形,在军中建功立业后,更在当地颇有威望。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旁边,杨肇基,梅之焕,吴牲,朱燮元,朱童蒙,孙承宗神色错愕,震惊。
皇帝派三司整饬官场,让百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今陕北数县饥民爆发起义,严重破坏陕北秩序,皇帝不满陕北官吏所作所为,竟派遣田见秀,田虎前往陕北。
田见秀战场杀伐果断,田虎更在太安堡击溃八旗劲旅,让他们前往陕北整顿官场,怕不是将陕北官场杀的尸骨成山。
今日,皇帝开武将整饬官场的先例,万一以后成为惯例,文官处境越发艰难。
关键,这分明是不信任文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