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方战事陷入胶着时,整个战场仿佛都被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所笼罩。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魏延突然下令,一直在默默等待最佳时机的亲卫营骑兵如同一股旋风般突然闯入了战场。
这支由邢道荣和沮鹄率领的骑兵部队虽然人数不足两千,但他们却展现出了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
马蹄声如同雷鸣一般震耳欲聋,仿佛整个大地都在为之颤抖。
南方地区向来战马稀缺,江东士兵们何曾见过如此众多的骑兵同时冲锋陷阵?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景象,许多江东兵士竟然停下了手中的战斗,被眼前的壮观场景所吸引,不由自主地驻足观望起来。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安南军带来了绝佳的机会。
他们毫不犹豫地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如饿虎扑食般朝着那些发呆的江东军砍杀过去。
可怜那些还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尚未看清战马奔袭的壮观景象的江东兵,瞬间便惨死在了安南军的刀下。
潘璋、孙翊等将领也感受到了大地的剧烈震动。
他们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担忧,因为他们深知骑兵的威力和冲击力,他们心急如焚。
就在这时,老将黄盖挺身而出。
他深知骑兵的厉害之处,当机立断地大声呼喊:
“立即停止观望,与敌军交战到一起!”
黄盖南征北战多年,经验丰富,他明白只有让士兵们与敌军混在一起。
才能避免被敌军骑兵轻易辨认出敌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己方的伤亡......
而此时,在吴县东门城楼上观战的孙权、朱治等人见到远处奔袭的骑兵,也都震惊不已。
朱治见状,心急如焚,连忙高声喊道:
“主公,情况危急,快下令撤军吧!
敌军骑兵来势汹汹,若再拖延下去,我军被其缠住,恐难以脱身啊!”
孙权站在城头,凝视着城外的战局,心中犹豫不决。
他的目光落在远处那些陷入绝境的水师身上,这些士兵们正在苦苦支撑,处境岌岌可危。
“可是,那些水师怎么办?”
孙权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矛盾。
朱治深知局势紧迫,他焦急地说道:
“主公,现在不是顾及水师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不赶紧收兵,不仅出城的兵马难保,就连整个吴县都可能面临巨大的危险!”
孙权眉头紧蹙,他知道朱治所言不无道理。
然而,要他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水师士兵陷入绝境,他实在难以割舍。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孙权虽然心中有些为难,但还是果断下令道:
“鸣金收兵吧!”
随着孙权的一声令下,东门城楼上的青铜制打击乐器“钲”声骤然响起,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城外的江东军听到这熟悉的钲声,立刻明白这是收兵撤退的信号。
然而,由于战局混乱,他们无法组织起有序的撤退,只能一窝蜂地朝着吴县东门狂奔而去。
黄盖等将领见状,心急如焚,他们试图指挥士兵们有序撤退,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士兵们惊恐万分,根本无暇听从将领们的指挥,只顾着拼命逃离这可怕的战场。
就在这时,亲卫营的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战场,他们的冲锋势不可挡,将江东兵杀得人仰马翻。
江东兵们这才真正领教到了骑兵的威力和恐怖,他们被吓得魂飞魄散,只想尽快逃离这个生死之地。
江东军的混乱撤退,让亲卫营骑兵和安南军步兵看到了机会。
他们紧紧地尾随在江东军的身后,毫不留情地将那些落在后面或者掉队的士兵们斩杀殆尽。
一时间,城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惨烈的景象简直令人不忍直视。
当亲卫营骑兵和安南军步兵快要尾随至东门下时,孙静指挥着早已准备好的弓弩手们。
在他的命令之下,万箭齐发,刹那间,箭雨如注,密集的箭矢如同暴风骤雨一般倾泻而下。
前排追赶的一些骑兵躲避不及,纷纷被箭矢射中,连人带马一同倒在了城下,发出阵阵惨呼。
后面的骑兵和安南军见状,也都赶紧止步,没有再向前一步。
远处的魏延看到城内的江东军竟然早有防备,心中暗叫不好。
他深知此时若继续追赶强攻,恐怕只会让自己的军队遭受更大的损失。
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收兵撤退。
......
与此同时,文聘所率领的安南军也顺利地结束了这场激烈的战斗。
冯习带着兵士们正在战场上忙碌地打扫着,他们仔细地搜寻着每一个角落,确保没有遗漏任何敌人或重要的物资。
战场上,除了少数江东兵选择投降外,大多数人都像蒋钦一样,毅然决然地战死在这片寒冷的土地上。
他们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战斗的惨烈与悲壮。
而吕蒙,这位日后将成为江东大都督的年轻将领,此刻也成为了俘虏。
他和其他投降以及被俘的江东兵一起,被安南军押送着,缓缓地朝着吴县西部的征南军大营走去。
吕蒙此时的心情异常复杂,这段时间以来,他一直没有吃饱过。
而且整日里忧心忡忡,既担心军中粮草短缺可能会引起兵变,又担心行军途中遇到什么变故。
然而,随着自己被俘,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如此轻松,仿佛所有的压力都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这场伏击战中,安南军的伤亡并不大。
一方面,他们以逸待劳,占据了地利优势,使得江东水师在进攻时遭遇了重重困难;
另一方面,安南军的人数是这支江东水师人数的近两倍,这也为他们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没过多久,丁奉也率领着锦帆营一万兵马抵达了吴县。
他们的到来大大加强了城外征南军这一方的实力。
魏延命丁奉在城北再建立一座大营,以确保在这严寒的冬季里,锦帆营的将士们能够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地方进行休整。
于是,在安南军的掩护下,锦帆营的士兵们在城北的一片空地上,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砍伐树木、搭建营帐、挖掘壕沟,忙碌而有序地建设着新的营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座坚固而庞大的锦帆营大营在城北拔地而起。
这座大营与城南、城西的两座安南军大营遥相呼应,宛如三座不可撼动的大山一般,将吴县紧紧地围困在其中。
这三座大营就像是三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吴县与外界隔绝开来,使江东军陷入了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