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时,荀谌突然走上前来,朗声道:
“主公,依在下之见,如今邺城被重重围困,河北局势十分危急。
若仅凭我军一己之力,恐怕实难应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啊!
我们何不向外求援,借助外部的力量来消灭敌军?”
他的话语如同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
厅内众人闻言皆是悚然一惊,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荀谌身上。
袁尚见状,心中亦是急切,连忙追问道:
“先生所指的外部力量,莫非是请北方异族南下相助?”
荀谌闻言,连忙摆手,连声道:
“非也非也!”
他深知,尽管身处乱世,但与异族勾结这等罪名,他无论如何也是承担不起的。
况且,北方的少数民族向来以野蛮彪悍着称,虽有一定的战力,但却犹如豺狼虎豹一般,难以驯服。
若是引狼入室,恐怕到时不仅难以驱之,反而会被其反噬,后果不堪设想。
北方地域辽阔,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中尤以乌桓、鲜卑、匈奴等最为强大。
袁绍主政之时,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关系尚算融洽,曾通过与乌桓首领蹋顿的政治联姻,进一步巩固了与乌桓的联盟。
想当年,袁绍与公孙瓒激烈相争之时,蹋顿果断出兵相助,给予袁绍强有力的支持,最终成功击溃公孙瓒。
与此同时,分布在与并州交界的河套地区的南匈奴,也毅然选择与袁绍结盟,携手对抗北匈奴。
每到冬春之际,乌桓和匈奴人常常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而袁绍总是慷慨解囊,适时地给予他们援助。
正因如此,多年来,袁绍在黄河前线与曹操激战正酣时。
北方地区始终保持着平静,甚至还愿意派遣军队南下支援袁军作战。
然而,袁绍的这些举动却遭到了以荀谌、审配等人为代表的传统士族的鄙夷和唾弃。
他们认为,与北方异族勾结,不仅有失尊严,更可能引狼入室,给自身带来无穷的后患。
因此,荀谌绝对不可能提议向北方异族求援。
果不其然,当袁尚流露出向少数民族求援的念头时,荀谌急忙插话道:
“主公,北方异族,其心叵测,即便我们急需外援,也绝对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啊!”
他言辞恳切,生怕袁尚会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策。
袁尚见状,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
“那依友若先生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呢?”
荀谌略作思考,紧接着回答道:
“在下以为,当今天下,曹操最为忌惮之人,唯有荆州的魏延。
当年,曹军南阳战败,曹操迫不得已才封魏延为新野侯;
然而,不久之前,曹操再次攻打南阳,不但无功而返,魏延还被封为了楚公。
主公何不派人南下与魏延联络,请其出兵攻打淮南和颍川,
这样一来,邺城外的曹军必定会回师救援。
到那时,我们再去收拾黑山军和袁谭军,岂不是易如反掌?”
厅中众人听了荀谌这番话,如梦初醒,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大家都对荀谌的计策赞不绝口的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逄纪突然开口说道:
“魏延如今占据着南方四州之地,而且还高居楚公之位和担负着大将军的要职。
他的地位和实力都已经今非昔比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又怎么会轻易地对我们伸出援手呢?”
值得注意的是,当逄纪提到“大将军”这三个字的时候,他故意提高了嗓音。
仿佛是在有意提醒袁尚,魏延已经夺走了原本属于他的官职。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袁尚对这件事竟然毫不在意。
在此之前,袁尚早已与审配详细商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这不过是曹操使出的一招离间之计罢了。
荀谌见状,连忙解释道:
“元图,你或许忘了,我们与魏延可是盟友关系啊!
而且,魏延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曹操吞并河北之地的。
只要我们稍稍许其以微利,他必定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袁尚和审配听后,不约而同地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荀谌的看法。
紧接着,他们又将一直负责与荆州方面保持联络的陈震传唤到跟前。
袁尚和荀谌等人对他面授机宜,详细地交代了一些事情。
陈震听完后,心领神会,当即爽快地应承下来,表示一定不辱使命,尽快南下完成任务。
就在这天深夜,万籁俱寂,月黑风高。
在袁军骑兵的严密掩护之下,袁熙、高干以及陈震三人如鬼魅一般,悄然突破了邺城外的敌军防线,成功地突围而出。
随后,他们三人马不停蹄,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
袁熙直奔幽州,高干则驱马前往并州,而陈震则一路向南,朝着荆州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