挹娄部落位于扶余国东北千余里,东临大海,南部与沃沮部落接壤。
挹娄部落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其族人以穴居为主,擅长养殖家猪。
山林中的野兽,海洋中的鱼类、种植的农作物以及自己养殖的猪为其食物的主要来源。
自汉朝开始,他们臣服于西部的扶余国,曾经因为缴纳的税赋比较多,而反叛扶余国。
扶余国多次讨伐挹娄部落,但是因为对方境内多山地,挹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擅长山林作战,他们箭法精准,扶余人畏其弓矢,不敢过份逼迫。
因为领土与大汉没有接壤,故而没有往来。
高句丽位于扶余国南方,大汉玄菟郡东部。
高句丽的历史不但比北方的扶余国更晚,甚至其政权都是由扶余人朱蒙建立。
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因为出身扶余王室,却是庶出,争夺扶余国大权失败后,带领追随自己的族人离开扶余国,南下进入汉四郡之一的玄菟郡。
当时正值汉元帝刘奭即位,因体弱多病而难以亲政,便将政事无论大小皆委任宦官石显等人,导致宦官专权。
汉元帝在位期间,皇权势微,朝政混乱不堪,阶级矛盾非常激烈,社会动荡不安,吏治败坏、外戚宦官专权、流民四起,西汉王朝也是从汉元帝开始,彻底走向衰落。
不仅如此,汉元帝还放弃珠崖郡(后世海南岛)领土,丢失高句丽县。
朱蒙也是因为大汉丢失高句丽县后,他在大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建立了新的政权,并修建纥升骨城作为王都。
朱蒙建国后,国号定为“卒本扶余”,因为当时虽然在大汉的高句丽县境内建国,但是却并没有占领整个高句丽县。
数年后,朱蒙彻底占据整个高句丽县时,将国号改为高句丽。
光武帝复国后,高句丽开始不断兼并周围小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高句丽此时已经不满足于偏居一隅,开始觊觎南方富庶的大汉王朝。
只是当时大汉王朝刚刚在刘秀的领导下,重新复国,正是鼎盛之时,高句丽只得按下悸动的内心,暂时蛰伏了下来。
这一等待就是近百年的时间。
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高句丽认为汉王朝已经不复当年强盛,他们也不想继续等待下去,开始入侵辽东郡六座县城。
辽东太守耿夔,亲自率领本郡将士,迎战高句丽的军队,大破之,并斩其渠帅。
高句丽全国震恐,此后数年,多次派遣使者出使大汉王朝,请求修复两国的关系,并愿意每年进献本国特产,成为大汉的属国。
汉和帝之后,高句丽时而反叛,时而归附,摇摆不定。
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大汉王朝对于这个摇摆不定的属国忍无可忍,玄菟郡太守耿临率军入侵高句丽。
煌煌大汉只凭一郡之兵就攻克高句丽王都,斩首数百级,高句丽王伯固亲自乞求投降,汉灵帝便将高句丽领土划归东汉辽东郡治下。
数年后,又改属玄菟郡治下。
东汉末年,高句丽见到汉王朝政治腐败,外戚宦官干政,诸侯割据严重,地方豪强屯集私兵,百姓生活困苦,一副天下将要大乱的样子,心思又开始活泛了起来。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公孙度在同乡徐荣的举荐之下,担任了辽东太守。
公孙度曾经在担任玄菟郡佐吏期间,熟知高句丽善于摇摆的历史。
于是在上任之后没有多久,向东征伐高句丽,大胜之。
自此之后,高句丽彻底成为辽东的属国,公孙度扩张海东期间,高句丽国王伯固畏惧公孙度的杀伐果断,派遣军队听从公孙度的调度。
公孙度治军有方,迅速平定辽东郡、玄菟郡内的不服势力后,又将辽东郡一分为二,分别为辽西和中辽两郡,分设太守之职,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开始不听大汉朝廷的命令。
公孙度甚至出行时坐着皇帝才能坐的銮驾,帽子上悬垂着九条玉串,以头戴旄帽的骑兵为羽林军,俨然一副不将汉王朝放在眼里的态度。
…………
康居国位于乌孙国西部,康居人与大月氏人属于同种。
在西汉宣帝年间,匈奴爆发内乱,五单于并立争夺霸主之位。
郅支单于看到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支持下实力大增,于是谋求向西发展,当时康居正和乌孙爆发战争。
康居王立刻迎接郅支单于的部队来到康居国,将他们安置于康居与乌孙国的边界处,然后联合郅支单于对付乌孙国。
一度打得乌孙国的军队节节败退,搞得乌孙国西部千里空无人烟。
郅支单于向东攻打乌孙国,又逼迫康居国支援钱粮,向南又勒索大宛国,甚至还斩杀汉朝的使者。
郅支单于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大汉王朝,汉王朝立刻让西域都护派兵攻打郅支单于。
这些年西域诸国都被郅支单于压迫太狠,纷纷出兵或是支援钱粮声援大汉的部队,乌孙国甚至借道让汉军通过。
大汉的军队经过乌孙国进入康居后,大破郅支单于的匈奴军,并斩杀郅支单于。
郅支单于被汉朝剿灭后,康居国在西域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没有郅支单于匈奴部队的掣肘,他们的势力大增,一度向西扩大到了中亚地区。
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被汉王朝的军队击溃,鲜卑人在蒙古高原迅速崛起,北匈奴被迫西迁至康居,与郅支单于的残部会合。
在北匈奴西迁浪潮的冲击下,康居人不是对方的敌手,只能南迁到锡尔河附近,以此来躲避匈奴人。
汉安帝元初六年(公元119年),西迁康居的北匈奴不甘被大汉所迫,向东攻陷了西域都护府所在的伊吾县,杀死了汉将索班。
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汉朝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城。
班勇抵达柳中城后,发步骑万余人,向西攻打北匈奴呼衍王。
北匈奴大败,两万余北匈奴投降,呼衍王带领残部继续西迁到了西亚与东欧地区。
北匈奴彻底在西域除名后,康居人返回自己昔日故地开始重建家园。
因为康居国与大汉王朝中间隔了乌孙国与一些西域小国,基本上与汉王朝没有爆发过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