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孝之的计谋就是光明正大地送礼!
当然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精装成册的书籍。
云国公掌握当今世上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只要她愿意赔本做买卖,她想让天下出现何种声音,天下就只会有那一种声音。
这是何等可怕的力量?
韦孝之终于尝到了绿梅姑娘亲手做的莲子百味羹,满足得浑身毛孔都要张开了。
在云州官场,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受不受云国公器重,就看云国公留不留饭。如果留饭,还能吃到绿梅姑娘亲手做的美食,那就是云国公心腹中的心腹。
目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的只有王不喜,颜佟初,秦伯淮,顾海将军和崔大人寥寥几人。
韦孝之纵使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会因为得到云国公的青睐,而心潮澎湃。
韦孝之:“《云州周报》的那场争论,大人可有印象?”
顾南夕神色古怪地瞅一眼韦孝之,点点头。
能不有印象吗?
当时,自己得知韦孝之一行人来了云州,便一心等着他们上门来谈停战协议之事,都没敢出太远的门。
结果眼前这位,放着正事不做,锁在屋子里奋笔疾书,在《云州周报》上连喷双方,出了好大一个风头。
韦孝之却没觉得此举有任何问题:“大人风光霁月,不在乎虚名,却不知能着书立作,广为流传,对于名士而言是多么具有吸引力的一件事!”
就譬如韦孝之的恩师,诸葛瑜,大周第一隐才,先帝三顾茅庐而不出,是两大皇帝心目中的朱砂痣,白月光。
淡泊名利如他,也会在韦孝之在辩论中处于劣势,而写信来提点一番。
这绝不是因为他一片爱弟子之心,是因为韦孝之传承着他的意志和学说。
韦孝之被批判,就相当于他被批判。
对于这样的名士而言,你可以骂我的为人,骂我的品德,但你不能骂我的学说。
老子不是天下第一,但老子的学说绝对是天下第一!
“诸葛瑜?诸葛亮?”顾南夕满脑子都是春耕,谢家,高丽,吐蕃,一时间竟没想起他是谁。
韦孝之无奈叹气,看向顾南夕的眼神十分复杂:“恩师的先祖确实是孔明先生。当年蜀中易主后,孔明先生的后人就搬回祖地徐州琅琊阳都。”
诸葛亮治国有道,致力于法,赏不遗远,罚不阿近,治军严明,爱民如子,管后勤足兵足食,领兵出征以步克骑,对百姓秋毫无犯。
可以说,但凡有人冠上他的姓氏,纵是无名之辈,别人都会给予几分尊重,高看一眼。
诸葛,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而诸葛瑜继承了先祖的智慧,在文学,天文地理,治国谋略,机关占卜,各个方面都有建树。
但他瞧不上大周皇族,不愿意出示,宁可窝在深山里,教导弟子。
他的卧龙书院,收学子的标准更是成迷,世家门阀弟子可进,农民之子亦可进。但有人捧着千金,却被赶出去。有人拿着锦绣文章,也不能入其门。
韦孝之好笑道:“其实,一切都是看眼缘。恩师相信师徒缘分天注定,但凡让他看得顺眼的,就会受为弟子。”
顾南夕……
好有个性的一名士,有魏晋南北朝的味道了。
“真如此能干?”顾南夕有些心动。
他可是诸葛亮的后人唉。
诸葛亮多牛逼,帮刘备谋得蜀中,还凭一封《出师表》,让阿斗在三国中,守了那么多年!
若诸葛瑜有诸葛亮一半的本事,顾南夕吸溜口水。
韦孝之眼里精光一闪:“相当能干!”
他的眼尾余光瞥到顾南夕桌上的文书,自信道:“恩师不仅能干,而且效率高,极其自律。这些文书,他只需半日即可处理完。”
!!!
顾南夕眼睛亮得跟灯泡似的,这就是自己期盼的人才呀。
顾南夕搓搓手,嘴角几乎要咧到脑后跟:“孝之啊,你看我这人,当主公是不是挺好的?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还听劝。你一个人在云州多寂寞啊,不如邀请你的恩师和师兄弟们,来我们云州玩一玩?”
韦孝之似笑非笑地看一眼顾南夕:“大人,您怕不是忘了,《云州周报》上曾经刊登过《三国演义》?”
顾南夕一愣,眼神茫然。
是刊登过,有什么问题吗?《三国演义》不是挺好的?里面对诸葛亮多夸赞啊!
应该没有冒犯到诸葛瑜吧?
韦孝之:“恩师认为,您在演义中过于神话孔明先生。”
顾南夕:“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韦孝之毫不犹豫的把气恩师给卖了:“实际上,恩师是觉得,您是在暗中讽刺他。诸葛瑜,诸葛亮加周瑜。您是在讽刺他有先祖的智慧,却有着周瑜一般的心胸。”
周瑜不是被气死了吗?
诸葛瑜认为,顾南夕是在借此讽刺他气量狭小。
顾南夕的表情都不知道如何摆了,这个锅怎么能自己背,分明都是罗贯中的错!
顾南夕的神情太难言,把韦孝之都逗笑了。
“大人,不慌。恩师虽然对您有点看法,但他对着书立作的热爱,犹如熊熊烈火。”
韦孝之提议,由云国公牵头,建一座可供天下寒士免费读书的万书楼,楼里的书全部采用活字印刷术的线装版本。
欢迎各个有名之士以及藏书大家,提供典藏书,让百花印刷厂复印之后,既可保证藏书不会战乱,水火而损坏失传,又可以让天下爱学之士,沐浴知识的光辉,一举熟得。
同时,《云州周报》也会随时刊登赠书者的名字和所赠书籍。
顾南夕的嘴巴越涨越大。
知识是要付费的,也是昂贵的。
自古以来,平民难出贵子的原因,就在于书籍贵且不怎么流通。
云州的活字印刷术,虽然把书籍价格打下来一些,但那都是大路货。
不少世家门阀的家族藏书馆里,有不少珍稀书籍,有的书连皇宫都没有。
韦孝之的目标不仅仅是各家的人才,更是直指各家的藏书。
一旦万书楼建成,都不需要顾南夕吆喝,天下学子将趋之若鹜,把云州视作朝圣之地。
韦孝之挨个点名:“卧龙书院,相州文家,蜀中郑家……”
搜刮吧,云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