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温州刺史郭崇彦自福建回浙江后,很快因功升任司农寺卿,回杭州任职。

华亭民变,百姓杀死低价买田的地主、冲击县衙,但很快被当地卫军所驱散。

宰相程昭悦提议由司农前去秀州,调查此次民变缘由,了解二作稻的推广始末。

于是,钱弘佐加郭崇彦御史中丞衔、判浙西营田使,前去华亭调查。

司农寺乃是中枢九寺之一,郭崇彦出西府,自然中枢的官员都要相送。程昭悦意味深长地对郭崇彦道:“大司农一路小心。”

郭崇彦对程昭悦拱拱手道:“多谢程相公相送。”说罢又向众人行礼,完毕后登上了前往华亭的快船。

郭崇彦到了华亭,闹事的已经抓的抓,死的死。事情都因二作稻而起,农民们因为种二作稻遭了灾,又无粮食交纳秋粮,地主富商们趁机低价收购田产,给本就汹汹的民情火上浇油,这才酿成了民变,好在江浙农民多懦弱,没有发展成更大的动乱。

郭崇彦抓了十几个带头闹事的农民、五个抄底收田的地主以及“横征暴敛”的华亭县令冯处信,一起押送杭州。

郭崇彦十分心急,命快船连夜赶路行舟,仅两日就抵达了杭州大运河边。

“臣不辱使命,已将华亭案情查明,请殿下阅览。”说罢,将卷宗呈给钱弘佐。

钱弘佐翻了翻,说道:“不如你简明扼要的说一说吧。”

郭崇彦便将他查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

钱弘佐点点头,赞道:“大司农果然神速。”

“殿下谬赞了。”郭崇彦谦恭道。

“朝中许多人都上奏章要停掉二作稻,你以为如何?”钱弘佐问道。

郭崇彦知道钱弘佐给他这个司农寺卿又加了浙西屯田使职务,必然不会止于平乱或查案。好在他也是深入了地方,细细地体察了一番,便颇有自信地回道:“臣以为万万不可,那些说要停的人,都该杀。”

“哦?这又是为何?”钱弘佐很不解。

郭崇彦有备而来,侃侃而谈:“如今早稻减产,正要靠抢种晚稻来弥补收成。如果现在中止,那岂不是农民今年所获就更少了。来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恐怕就要饿死人。不得酿起更大的乱子来?”

钱弘佐赞许地连连点头:“果然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孤在深宫,不知地方实情,还得你这样的干臣才能办成事。”

郭崇彦建议,今年秀州的粮税减半交纳,已交的退回一半,种二作稻还未交的,则可以推迟到晚稻收割后再补交。另外来年推广二作稻,则要更缓和一些。丁口不足的农户就不再强推二作,“任其自便”。

钱弘佐很高兴,“授你为浙西屯田使,都堂们还很有意见,是孤执意如此,如今看来,你做得很好。”

浙西屯田使一般是镇海军节度使兼任的,一般只授予官员副使之职。不过钱弘佐本就对节度使这个官职不感冒,自然一切从便行事。

郭崇彦受宠若惊,连忙伏地谢恩。

“你去吧,就驻在秀州,明年秀州二作稻能不能大面积推广,就看你的了。”

虽然遇到点小挫折,但钱弘佐依然很高兴。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嘛。”钱弘佐喃喃道。

于是将华亭民变结案,县令冯处信贬为漳浦县丞,闹事犯下人命的斩立决、其余带头闹事的农户充军福建、五家抄底收田的地主罚没家产充公。

……

天气转凉了,到了晚上,还刮起了西风,钱弘佐推开了窗,用鼻子用力的吸着气,感受着冷空气的凉冽。

“殿下,霜降了,当心着凉。”章德安道。

“哦?原来今日是霜降了。”钱弘佐叹道,“过得真快啊。”

这时,仰氏悄悄地进来,给钱弘佐披上一件大氅。

钱弘佐一愣,回头一看,“玉儿?怎么是你?”仰氏大名仰向薇,小字玉华,闺名玉儿,钱弘佐听仰仁诠这么叫过她,婚后,便也以玉儿相称。

“你有身孕,怎么可以吹着冷风。”钱弘佐急忙将窗给关上,章德安连忙上来一起帮忙。

“不妨事的,我出身将门,这点凉风算得了什么?”仰向薇笑嘻嘻道。

“你是习过武的,可我儿还没学过呢。”钱弘佐抚着仰向薇的肚子道。

近几个月,仰氏、赵氏、顾氏已接连有了身孕,让钱弘佐颇为欣喜,他此前一直好奇他爹钱元瓘、他爷爷钱镠怎么那么能生,现在终于发现秘诀了,其实就是靠多娶老婆。

钱弘佐便陪着仰氏在花厅里边走边说话。

章德安走开了一会,不一会儿又悄悄地回来跟着。仰氏回头看了看,笑道:“他一定有事要禀报,我便先回去了。”

钱弘佐笑道:“你怎么知道?”

“猜的。”仰向薇莞尔一笑,微微一福,告退离去。

“殿下,秀州知州陈志友紧急求见,见还是不见?”章德安果然有事禀报。

钱弘佐疑道:“又是秀州?莫非又有事发生?”

便将陈志友召进来,此时宫门已落锁,守门的武将用吊篮将陈志友吊进了内宫。

陈志友见了钱弘佐:“臣万死,连夜觐见,只因心中所忧,不吐不快。二作稻明年续推,非引起大乱不可。”

钱弘佐也是十分奇怪,21世纪时的记忆与他肉身的记忆混在了一起,这些年越发淡漠,可能就跟传说的一样,小孩子能记得前世的事情,但长大后就会逐渐遗忘。

他模糊的记得21世纪便种双季稻,而且收成一定是比只种一季稻要高得多,应该是个善政,怎么会至于引起大乱呢?

陈志友解释道:“霜降前,晚稻已陆续收割,臣派人细细问询过老农,以往一季稻亩产四五百斤,如今种了二作稻的,早稻二三百斤,晚稻三四百斤。按理确实是二作稻产量更高。”

钱弘佐奇道:“对啊,这不是很好嘛?我又没加收粮税,增产的都为农民所得,难道其中另有隐情?”

陈志友如竹筒倒豆子一般,细细讲来。

早稻在育秧时,由于还有倒春寒,秧苗很容易冻死一部分。收割时,又有黄梅,又泡烂一些谷子,最终所得不超过二百斤。晚稻则在孕穗抽穗、灌浆结实期容易遭遇“寒露风”,直接影响产量。加起来,两季的收获其实只有六百斤左右。

双季稻付出的劳动力及各项投入要双倍,尤其是肥料,原本农户只有一季的肥料,现在根本不足以种两季的稻,肥料不足,产量也上不去。因此,产量根本实现不了双倍。如果遇到灾年,收获甚至不如一季稻。加上“双抢”极为辛苦,让本就因陋就简的农户们更加不愿意尝试二作稻。

“况且二作稻的稻米不如一季稻软糯,农民卖粮,二作稻的米价仅一季稻的八成。”陈志友不知道从哪里还掏了一个木匣子出来,里面分成了两小格,各自盛了一份饭。

“殿下请尝一尝,左边的是二作稻的米,右边是一季稻的米。”

钱弘佐一尝二作稻的米,吃惊道:“这米我在福建吃过,难怪将士们都说福建的米不如我们两浙,原来竟是二作稻。”

陈志友躬身道:“殿下英明,是以农户一年两季辛劳,最终所得与一季相差无几,是以二作稻非但不是善政,反而是恶政。”

见钱弘佐犹豫,陈志友伏地道:“臣连夜冒死觐见,是要禀报殿下,朝中有人蛊惑大王,一意推行二作稻,非有公心,而为私利。”

UU阅书推荐阅读:穿越老仙:大秦铁骑,踏遍全球大明:启禀父皇,我抓了北元皇帝大宋男儿大明测字天师为祖龙指路,九州之外亦是秦土罗马,你妈喊你去打仗了女装后被前女友壁咚为嬴政打穿蓬莱,打造仙秦帝国带着皇帝到处溜达纵马西域总关情战争年代之我能抽武器装备北隋军神我有枪炮满库,女帝跪求招夫制作短视频收集资料,古人看麻了开局就被流放,系统奖励精兵百万不做蛀米大虫,接管密骑营创功业懒妃有毒老子传奇:大道至简白话西游记:精编带着女神闯汉末三国,我的系统不逆天重生之鉴宝大师和女神们意外穿越古代,我成王!大唐贞观小地主风澜策月华长安三国:开局送灵帝一顶帽子!运朝:开局赐婚,被封闲散王爷那些你不知道的黑历史大唐太子太嚣张三国之再兴汉室最强兵王血雨腥风逆天行龙符令大唐:天上掉下一个翼装飞行驸马少爷真厉害幕府将军本纪宋吹英雄恨之帝王雄心穿越之极限奇兵北朝帝业师姐别想跑,母后赐婚了!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大唐:战力无双护国公穿越隋唐:我李元霸要称帝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安家立业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龙珠之牧神传说窃国小相爷
UU阅书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