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胄现在,只想怪一句孟家的人,还有前朝世家门阀的人,实在是太废物了。
要不是他亲耳从护卫的口中说出杨丹还活着的消息,他是怎么都不会相信刺杀会失败的。
一个区区六岁的孩童,在身边仅有一个雄阔海守护,而且雄阔海还不在场的情况下,前朝世家门阀和孟家的人,居然联手都杀不死?
难道这个小皇子,当真是踏马的天命所归不成?
元胄的心中,一时间也五味杂陈了,如果杨丹真的是天命所归,而且还杀不死的话,那他支持的晋王,又算的了什么呢?
直到元胄听到有人问自己为什么还不走的时候,他这才回过神来,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这就走,这就走,实在是小皇子遇刺的消息,太过于让人震惊了,所以这才让我失了神。”
元胄说完这句话之后,提起了自己的袍子,就往大兴殿外面走去。
刚刚那个询问元胄为什么还不动身的大臣,也是点了点头,“确实啊,前朝余孽居然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对小皇子进行刺杀,这的确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只是又会扯上了孟家的人,大隋这下怕是要变天了啊。”
“元大人,你说呢,唉,元大人,你倒是等等我啊。”
说话的人,乃是苏威,他见元胄急匆匆地往大兴殿外走了出去,于是自己也加快了脚步,跟了上去。
他倒是没有对元胄刚刚的表现起疑,一时杨丹遇刺的这件事情,的确是震惊了满朝文武的大事,而且这件事还和孟家有关系,那就更加的大条了。
二是他支持杨广的时间太短,平素里有什么事情,元胄也不会和苏威商议。
三则是元胄虽然是支持杨广的人,但是平日里,在苏威看来,元胄也算是安分守己,韬光养晦的那种。
没有不光苏威没有想到,就算是高颖等人,也绝对想不到,元胄居然能有这样大的胆子,竟然真的敢掺和进刺杀杨丹的事情里面来。
如果大臣们,知道元胄不仅仅是掺和进了刺杀杨丹的事情里面来,而且还是这件事情的主谋的话,都不知道他们的脸上,会有怎样惊讶的表情吧,估计比杨丹遇刺还要让他们震惊。
大兴宫外面,这里早就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大兴城的百姓们,而为首的正是杨丹。
在杨丹的脚边,躺着已经死的透透的陈目,还有奄奄一息快要死了的孟让。
此时,孟让的手臂,已经被人用丝绸给胡乱的缠绕了几圈,这也是为了防止在杨坚到来之前,孟让就已经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去了,所以杨丹特意找来了一卷丝绸给他缠上。
但是即便是这样,孟让的手臂断处,仍然有鲜血不停的流了下来。
孟让现在的脸色,也早已是苍白无比,他的嘴唇干枯,就连他本人的眼神,也逐渐涣散起来。
百姓们在这里,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不少人都已经逐渐变得不耐烦起来。
“皇上怎么还不来啊,现在不早就是过了早朝的时间了吗?”
“是啊,可千万不要让孟家的人给跑了,报纸上可是说了,孟家的那个老狗,竟然带头反对科举制。”
“别怕,孟家这么大,还是皇上的老师,不过已经被皇上亲手给杀了,他们怎么可能跑的了?这一次,一定要让孟家的人吃不了兜着走。”
其实,前朝世家刺杀杨丹,百姓们虽然愤怒,但是却没有那么憎恨,毕竟人家国都被灭了,刺杀皇室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但是孟家的人,刺杀杨丹的话,百姓们可就不光是愤怒了,而且还是无比的憎恨,不仅仅是因为背负叛徒这个骂名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报纸的原因。
大兴宫外面的侍卫们,听见百姓们的质疑声后,脸色也是变得非常的为难起来。
皇宫什么时候有过百姓们闹事的情况?百姓们把皇宫围了闹事,要是换了平常,他们早就进行驱赶甚至直接抓人了。
就算是在混乱之中,他们一不小心杀死了几个百姓,杨坚都不会怪罪他们的,说不得还会奖赏他们这些侍卫呢。
因为维护皇宫秩序,本来就是他们的责任!
不过换做是平时,百姓们肯定也不敢这样挑战天家的威严的,主要是现在有杨丹这个小皇子,站在他们的前面,为他们撑腰。
而且百姓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合适的理由,那就是为他们的小皇子鸣不平!
所以有杨丹站在百姓们的面前,侍卫们那也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放肆的,所以他们也只能在第一时间派人去禀告给杨坚现在的情况。
他们这些皇宫的侍卫,不阻拦也就是没有功劳,最多就是所有人一起受罚,但是阻拦的话,得罪了小皇子,那可就不是受罚这么简单的了。
一个皇子,想要一个侍卫死,甚至是生不如死,这难道不是一件易事吗?
见到百姓们的呼声越来越多,为首的侍卫头领,也只能赶紧对着百姓们解释起来,“诸位放心吧,我们已经派人去朝中禀告给皇上知晓了,皇上现在应该还在和百官们议事呢,旨意估计一会儿也就到了。”
听到护卫头领的话,百姓之中立马就有人询问起来,“你唬谁呢,你以为我们大家不知道,现在早就已经过了早朝的时间了吗?”
“对啊,早朝的时间,又不是什么秘密,咱家大家伙也都是知道的。”
“我说你这个将军,你是不是没有派人禀告皇上啊,我们大家伙,可都是来为小皇子鸣不平的。”
“看你一身将军打扮,你该不会是孟家出来的人吧?”
护卫头领鼻子都要气歪了,我个打扮,怎么就是将军了,特么将军就都是孟家的人,还是我这个打扮的,都是特么孟家的人啊?
不等护卫头领解释,百姓之中倒是有人抢先替他解释了,“这个皇宫的侍卫,还真没有说错,我隔壁的邻居的叔叔的二姨的侄子的婆娘的婶婶的舅子的儿子,在当朝的二品尚书的府上打杂,他告诉我说这段时间的早朝啊,都下的特别的晚。”
“听说就是因为要讨论小皇子给皇上的那个建议,在我们大兴城内,彻底落实科举制的一些细节。”
“是啊,是啊,我也听人说过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