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这件事的是唐廷枢这个买办,他是清政府的外交官,负责出访过巴西,跟当时还没被赶下台的巴西皇帝会面过。
唐廷枢向刘勇强做了汇报。
“原来巴西人不是被吓到了,而是一群废奴派主张的?”
唐廷枢告诉刘勇强,巴西国内的一群种族主义分子,激进废奴派和知识精英对中国人持有强烈的种族偏见。种族主义者鼓吹黄祸论,整天宣扬“进口华工或苦力,有损于我们的公民和政治教育”。
废奴派声称:“黑奴的悲惨境遇将在华工身上重现,奴隶制将得以延续。”
各种合力之下,巴西新政府通过了禁止亚非移民的法律,虽然不是专门针对华人的,但这特么是《排华法案》啊。
“我还以为是巴西被吓到了。看来这偏见由来已久啊!”
唐廷枢道:“情况可能要复杂的多。种族主义,废奴派,共和党,现在这些人掌权……”
之前在巴西掌权的,一直是大种植园主,这些人是最早的巴西殖民者,葡萄牙在拿破仑革命的时候被拿破仑占领,流亡巴西的葡萄牙王室选择脱离葡萄牙,建立了巴西帝国。这些种植园主是巴西皇帝最大的支持者。但随着经济发展,巴西北方出现了小商人,中产阶层和进步知识分子,这些人开始引入拿破仑和美国的共和思想,几十年来在帝国里一直宣扬共和理念,宣传议会,宪政,共和,废奴等进步主张。
本来巴西已经君主立宪了,如果不出变化,种植园主和新兴资产阶级能维持平衡,巴西王室就能长久维持。可在各种国内外势力影响下,迫于压力,建宁八年的时候,巴西皇帝签署了《黄金法案》废除了奴隶制。结果支持王室的种植园主势力倒戈,军人阶层兴起,发动了兵变,建宁九年废黜了执政七十多年的巴西皇帝,宣布建立议会制政府。
这些军人自然偏向资产阶级,所以通过了资产阶级主张的禁止亚非移民的法案。此举是种植园主反对的,但他们的代表皇帝被废黜了,声音再也发不出来,他们失去了权势。
“你的工作很细致。照这么说,这个政府对华人不友好啊!”
刘勇强不由有些厌恶,种族主义这种东西,莫名其妙的。作为一个21世纪的中国人,他始终不理解这些东西怎么形成的。说民族自豪感吧,他也有,大汉民族辉煌过。但因此而觉得自己是人上人,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的优越感,他就觉得有点好笑。他从来都没觉得中国比日本历史成功,是因为中国人种更优秀,当中华民族的先祖从黄河流域走出来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个民族要成为这片大陆上的霸主。这是地缘决定的,而非人种。
要说优秀,文化才分优劣,人种是不分的。就像西班牙、葡萄牙人殖民美洲几百年,当英国人踏足北美之后,才带去了工业文明,美国文化在这片土壤上开始疯狂扩张。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文化,法律,制度,就诞生不了这些。而文化有很大的偶然性,当一个人的思想开始传播,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但思想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却因为某个人的地位而不同,于是当商鞅去了秦国,郡县制在这块合适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然后影响了中国文化几千年。如果当年没有商鞅这个人,而是换一个柔和的,或许会截然不同。
可是大多数人根本分不清人种、文化这些概念,他们简单的将民族、文化和人种混在在一起,形成直白的优劣之分。
刘勇强不理解,因为他脑子里,思想中没有这种东西。因为中国文化本质上一直是一种帝国文化,这个帝国不是帝国主义的帝国,而是一种政治学上的帝国,指的是多民族,包容性。自秦汉扩张到岭南,中国就成了一个帝国。之后在文化上一直是帝国形态,多民族并存融合,除了到宋朝丢失西域之后,诞生了雅文化为代表的偏向民族的一种文化外,大多数时候都是帝国的。
也是宋朝因为弱,即便诞生了特殊的繁盛文化,这种文化天生却不是‘强势’的,而是坚韧、柔弱的,发展到最后甚至是病态的,缠小脚从此而起。
自宋之后,汉唐雄风就彻底丧失,主体民族大多数时候被压迫,于是种族主义根本没有土壤。
可这种现象又是普遍存在的,刘勇强自己就亲眼目睹过很多。做销售的时候,跑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国家的人。欧美自不用说,就他遇见的人中,见过几个德国人很种族主义,其他倒还好。
“汉美战争之后,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巴西国内的一些舆论正在发生改变……”
唐廷枢继续报告。
巴西帝国崩塌,军人上台执政,这些都发生在汉美战争期间,所以刘勇强没有留心。
不过战争前后,巴西人对待华人的态度有所改变。
之前种植园主们反对禁止移民法案时这么说“如果中国人比我们低劣,他们会在第一时间被高等民族同化,如果我们比中国人高等,为什么我们不会赢呢?而如果我们是低劣的,我们又会失去什么呢?”
当他们看到华人确实无法同化后,他们变成这样的说辞“无论生死最终都会回到中国”,所以没有任何影响。
就像巴西人看到的那样,大量华工是不会留下的,光棍去了就是为了赚钱回国娶媳妇,有媳妇的去是为了养家糊口。
战争之后,巴西种植园主们游说废除法案的说辞变成了这样:“丑陋的中国人把威猛的美国人打败了。现在,中国人比美国和其他欧洲人更能推动进步”,“把中国人而非黑人或其他非白种人的血液引进巴西民族中,对我们的国家人口更为有利”。
“什么玩意?”
刘勇强听的有点懵,什么丑陋的中国人。
刘勇强不知道的是,历史上巴西人这段说辞是拿来描绘日本的人,他们看到日本打败了俄国,描述“矮小的,丑陋的日本人打败了高大的,威猛的俄国人……”,以此为理由,认为引入日本人血液融入巴西人的身躯,可以改善巴西人口素质。
现在这一切被大汉接过来了。跟日本人相比,没有了矮小的形容词,美国人也没有相对的高大这样的形容词汇,因为跟美国作战的很多来自山东、河北的士兵,在身体素质上,并不熟此时的欧洲人。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当兵的,军屯中十分之一的青壮才有资格当兵,说句好听的,好男人都被军队调走了。
因此巴西人看到的是,战争中高大威猛的汉军在暴打美国白人。
“巴西人也要改善人种?”
“漂白,他们用了漂白这个词汇!他们的人口结构中黑人血脉太多……”
刘勇强听着唐廷枢汇报的巴西特色的种族主义,听得心里一片卧槽。
种族主义带有许多特点,基本能跟‘偏见’‘傲慢’‘狭隘’这些词汇联系起来,巴西的也是如此,但主要是跟偏见和狭隘紧密相连,傲慢却不多。因为即便是巴西掌权的阶层,大多数也不是纯种白人,而是混血后代。可他们搞种族主义,搞得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也是没谁了。他们觉得自己血脉中的黑人血统太多,就想引入白人血统。巴西的气候特征,无法吸引来北欧一带的移民,愿意来的最多的是意大利人,母国葡萄牙人甚至都无法吸引,因为太少了,还没巴西人多。
而他们吸引来的意大利人,在他们看来也只是二等白人。他们的种族主义,是把别的种族当成优等,这确实绝了。
据说美国的种族就分黑白,而巴西却细分为几十个种族,按照白人血统分为二分之一白种,四分之一…一直到十六分之一。据说他们的老祖母看到孙子出生后皮肤偏白的话,会非常高兴的欢呼。
巴西知识分子对大汉态度的改观,主要是因为大汉发展工业的成功,他们认为大汉民族也有能力像欧美民族一样进行工业化。所以觉得引入大汉血脉,对巴西的工业化有帮助。
好吧,他们的种族主义从来没有建立在葡萄牙人种优越论上,作为欧洲一个小民族,且已经没落上百年,巴西人心中没有母国优越感,于是将跟黑人对比出来的优越感建立在白皮肤上。
“马的!”
这群思想生病的种族主义者,太让他无语了。
不过竟然慢慢理解了一点。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辉煌了几百年,确实让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其他民族眼中变得有点不同。历史上中国人也享受过这种态度,据说古代日本等国的渔民但凡不小心漂流到中国转一圈,那回国都是能坐上席的。朝鲜、越南人关起门来自称小中华也是如此。
刘勇强自己也亲身经历过一件事,他有几个巴基斯坦客户,单独在印度客户面前往往没气势,但只要身边有几个中国人,立马就昂首挺胸,感觉好像有人撑腰了一般。
这可能就是强大国家,强大民族,在其他民族面前的特殊影响力吧。作为一个中国人,刘勇强无法理解,却知道这种东西它莫名其妙却确实存在着。
“陛下。其实还有一个办法,让军舰过去一趟。”
唐廷枢建议道。
刘勇强摇摇头:“能谈自然更好。舰炮外交容易让人害怕,这次打美国人已经让很多人害怕了。欧洲黄祸论横行,有些人以此为荣,这不是什么好事。”
汉美战争结束,刘勇强就觉得很有必要纠正一下大汉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