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个小鬼子步兵大队,但是这些小鬼子分散驻扎在武乡县城的各个乡镇的要道上。
同时,他们还借助武乡县城内地下党成员所提供的宝贵情报进行了更全面的分析。据可靠消息,小鬼子在武乡城内可谓是作恶多端,罪行累累。
除了这 1200 名小鬼子,通常情况下还存在约 600 名的伪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由于小鬼子对伪军还未能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所以致使伪军的数量相比小鬼子的数量要少上许多。
当面对这样的敌我态势,陈振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清晰地意识到,一旦我方成功地将小鬼子当地的一个大队予以歼灭,那么小鬼子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定会进行疯狂的反扑。
然而,对于现今已经经历了迅速发展和壮大的晋东南根据地而言,这样的情况虽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绝非无法克服的巨大难题。
此刻的陈振华、陈大旅长、战神副师长,包括许副旅长,内心都充满了坚定的信心和无畏的勇气。
哪怕小鬼子恼羞成怒地派遣来一个联队进行报复性的攻击,他们也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应对自如。
无论是运用灵活多变的拖牛战术,通过消耗和疲惫敌军来逐步拖垮敌人,还是采取坚决果断的正面硬攻,凭借我方的勇猛和智慧与敌人正面交锋,他们都坚信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底气去战胜敌人。
在他们的战略构想中,如果小鬼子妄图以一个旅团的兵力来对我方进行压制和攻击,那么我方必然会紧密地结合三八六旅和独立旅的强大力量,共同抵御外敌。
他们深信,凭借着团结一心的战斗意志和彼此之间默契的配合,应对小鬼子的一个旅团也不会成为无法解决的难题。
然而,在进行战略评估和分析时,他们充分考虑到了当前小鬼子的整体军事部署情况。此时,小鬼子正将大量的兵力投入到徐州战役的调兵遣将之中,整个晋省所驻扎的小鬼子仅仅只有两个师团,分别是 108 师团和109师团一部分。
其中,108 师团的一部分兵力分散在晋西、晋西南以及晋西北地区。而109师团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太原附近以及晋东和晋北等地。
基于这样的兵力分布态势,小鬼子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聚集两个师团的兵力来对晋东南展开大规模的围攻。
正因为如此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这使得陈振华更加坚定了内心的决心。他决定在晋西继续策划并实施一系列大胆且具有决定性的行动,通过逐步有效地歼灭小鬼子在各个县城的守军,来不断削弱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样的战略部署,从长远来看,等同于将晋东南全部县城的小鬼子逐一消灭干净,积少成多,其效果相当于消灭了小鬼子一个联队的兵力。这种逐步积累的胜利,就如同聚沙成塔一般,为最终的全面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振华深知,从长远的战略规划来看,最终的目标是拿下太原城。但在此之前,必须稳扎稳打,先将太原周围的县城全部攻克并掌控在我方手中。
就这样,很快,陈大旅长、陈振华、战神副师长以及许副旅长齐聚一堂,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出了详尽而周全的作战计划。
他们详细商讨了进攻的路线、兵力的调配、后勤的保障以及与友邻部队的协同配合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在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为保卫家园、抗击外敌,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独立旅旅部那庄严肃穆的房间里,陈振华正神色凝重地部署着一场至关重要的作战计划。他紧蹙双眉,目光如炬,坚毅的面容上透露出无比的决心。
房间内弥漫着紧张而严肃的气氛,每一个人的呼吸仿佛都变得小心翼翼。
此次作战任务艰巨,李战龙、周卫国、李云龙和孔捷肩负着围攻武乡县城这一关键使命。陈振华深知,武乡县城的得失对于整个战局的影响举足轻重。
他站在大幅作战地图前,以及沙盘前,手指轻点着地图上的标识,声音沉稳而有力地向四人交代着任务细节。
“李战龙、周卫国、李云龙、孔捷,这次围攻武乡县城,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你们要密切配合,发挥出各自部队的优势,以雷霆之势攻克县城。” 陈振华的话语掷地有声,让四人心中燃起了熊熊的斗志。
与此同时,陈振华果断调遣了程瞎子率领的 2 团以及丁伟带领的 3 团奔赴武乡前方。
“程瞎子、丁伟,你们的任务就是死死守住前方防线,绝不能让敌人的增援部队踏入武乡一步,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要为围攻部队争取时间。” 陈振华目光犀利地看着两人,给予了他们无比坚定的信任。
在沁源县城,771 团的将士们早已严阵以待。团长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对着将士们大声喊道:
“同志们,我们是沁源县城的钢铁防线,哪怕敌人来势汹汹,我们也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将士们齐声高呼,激昂的声音响彻云霄。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视死如归的决心,誓要保卫这片土地。
涉县的大地上,许副旅长率领的骑兵队伍英姿飒爽。马蹄声响,仿佛是奏响的战斗序曲。许副旅长骑在高大的战马上,高声激励着将士们:
“兄弟们,我们是战场上的疾风,是敌人的噩梦!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在这样精心的作战部署之下,参与战斗的每一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之中。将士们磨刀擦枪,检查装备,脸上写满了严肃和专注。
对于负责主攻武乡县城的周卫国、李战龙、李云龙和孔捷四人,陈振华做出了深思熟虑的安排。
每个团最多出动不超过 600 人的兵力参与主攻,其余兵力则在后方作为战略预备队待命。
陈振华向四人解释道:“我们既要保证主攻的力量足够强大,又要保留足够的后备力量,以应对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数。”
这一安排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同,周卫国目光坚定地说:“陈振华同志的决策英明,我们一定按照计划行事,坚决完成任务!”
李云龙也拍着胸脯保证:“俺老李绝不会掉链子,一定打出咱的威风!” 孔捷和李战龙同样表示坚决服从命令。
自然而然地,众人一致决定采取悄无声息的作战方式。陈振华深知,过早地暴露强大的火炮力量会让敌人有了防备,从而增加战斗的难度。
他神色严峻地说道:“92 式步兵炮和 41 式山炮暂时不动用,我们要用掷弹筒和迫击炮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为了确保战斗的顺利进行,陈振华对掷弹筒和迫击炮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每个团最多出动一个排的迫击炮和一个排的掷弹筒。
并且强调:“要合理分配火力,精准打击目标,节省每一发炮弹,让每一次射击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毕竟在这场战斗中,每个人负责的区域都至关重要。特种战术成为了取胜的关键,要像幽灵一般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给予致命一击。
周卫国对自己的特战队伍说道:“兄弟们,我们要凭借精湛的战术,在黑暗中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李云龙也对手下喊道:“都给老子机灵点,悄悄地干掉那些小鬼子!”
这一决策得到了四人的极度认可,他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战前准备中,不断完善作战方案,训练战士,力求发挥出特战队伍的最大效能。
而在指挥层面,每次战斗的安排都由陈振华和许副旅长亲自统筹把控。他们守在前线指挥所,密切关注着战场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下达新的指令。
陈振华眼睛紧紧盯着情报,头脑飞速运转,分析着每一个变化。许副旅长则时刻与各部队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的通畅。
而陈大旅长和战神副师长留在独立旅的作战室内,他们的心情同样紧张而焦急。
陈大旅长不停地在房间里踱步,心中默默祈祷着战斗的胜利。战神副师长则盯着地图,思考着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们肩负着安排八路军总部和 129 师师部驻扎地点的重任。这不仅关系到部队的后勤保障,更关系到整个指挥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在苏京城副政委的积极参与下,一系列重要的机构也在有序地筹备和建设,在平顺县、黎城、长治和长子县等地,独立旅的随军培训学校开始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