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言之凿凿。
如果换做是他,那当然是不可能考虑其他的问题,只会果断起兵矫诏。
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领兵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且他的几个儿子都是沙场将才。
他完全有能力分兵作战。
可扶苏不行。
看似边军三十万,实则有大半是不能抽身的。
大秦时期的匈奴,更加的兵强马壮,也更加的猖獗。
纵使以老秦军之精锐,也依旧要背靠长城才能得以坚守。
按照朱棣的估算,扶苏能够调动的兵力极限,不会超过十万。
二十万兵马留守边疆,应该就已经是底线了。
再加上蒙恬也同样得留在边关,否则无将帅坐镇,这边关很容易会被匈奴突破。
这般束手束脚的情况下,仅靠扶苏自己领兵十万,真的就能反攻咸阳,达成矫诏的目的吗?
别忘了,赵高跟李斯可不是什么都没有。
哪怕遗诏是他们篡改的,但除了他们,别人谁都不知道。
外人只能将这封诏书当成真的。
他们占据着这等大义,加上那时嬴政刚刚殡天,在百官心中的威望还停留在巅峰。
扶苏领兵杀回来,那就是谋反!
到时候朝中将领都要站出来平叛!
扶苏能以一己之力带领十万兵马,一路击溃大秦各路名将,杀回咸阳矫诏?
这话说出来,朱棣都觉得可笑。
如果扶苏师从兵家,那或许还有万一的可能。
只可惜,他出身儒家。
在朱棣看来,他连万一的可能都不会有。
“如果干脆点,直接放弃边关长城呢?”
“令蒙恬领兵,挥师三十万直接杀向咸阳。”
“等矫诏成功登上帝位之后,回过头来再收拾匈奴呢?”
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这话刚一说出口,便几乎被骂成了狗。
“放弃边关长城?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一旦将三十万边军尽数带走,那也就意味着整个边关对于匈奴而言都将是敞开着的。”
“只要他们愿意,不仅能够肆意在边关屠戮,更能轻易的长驱直入。”
“怎么的?你想让五胡乱华之事,提前几百年发生?”
那个时候的匈奴未必有入主中原的观念,但他们一定不介意在这片土地上作威作福!
放他们进来容易,再想将他们赶出去,哪怕是蒙恬也未必能拍胸脯打包票!
“到时候前脚矫诏登上帝位,后脚不知什么时候就要死在匈奴的刀下。”
“在朕看来,扶苏最好的选择,就是按兵不动。”
“不起兵攻打咸阳,但也不遵从诏书。”
李二设身处地的想了想道。
不管不问,直接听从诏书自我了断不对。
但贸然起兵,不顾边关反攻咸阳,也同样不对。
最好的做法,反而是敌不动,我不动。
胡亥登基也好,赵高祸乱朝纲也罢,什么都不管,就带着三十万边军守好边关。
只要陈兵于边关,无论诏书如何,朝中将领都不可能主动引兵来攻打边关。
毕竟谁也不想背上这等千古骂名。
然后就只需要等胡亥和赵高犯错。
在皇帝真的德行有亏,且就要将整个王朝败个干净的时候,清君侧的名头,奉天靖难的口号。
难度将会比一开始直接起兵要低的多。
且那个时候,朝中将领多数也都不会站在胡亥一方,甚至真正忠于大秦的那些将领,还有可能反戈一击。
“这大抵是唯一的选择。”
“可不仅是扶苏,换做其他绝大部分人来,恐怕都做不出这样的决定。”
要么直接起兵,要么就是遵从被篡改过的遗诏,自我了断。
换做其他人,多半也就是这两个选项。
按兵不动,说起来简单,但大部分人是没这么大心的。
“所以说,也并不完全是扶苏自己的问题,始皇帝难道就没错吗?”
“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了解,连他有几分能力都不知道,便不管不顾的将这些责任压在他身上。”
“这其中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嬴政:“?”
他是怎么都没想到,这其中竟然还能有自己的问题!
他对扶苏不了解吗?
事实恰恰相反,对于这个长子他最为重视,自然也是最为了解。
他当然知道扶苏的能力没有那么强。
但在天幕出现之前,他也并未想过大秦的问题竟然会这么大。
因此他觉得,只要扶苏能够用好儒家这柄治国的利器,就能够将大秦延续下去。
后来扶苏的路走歪了,他也是第一个察觉的。
将其送往边关,送到蒙恬身边,正是为了矫正这一点。
可最后的结果……
或许他真的也有错。
他不该对扶苏抱有那么大的期待。
“等等,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吗?”
“扶苏如何,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挑战中高祖现在的状况已然濒临满盘皆崩。”
“他在战事之上并未消耗太多钱粮尚且如此,若换做了我们,后果岂不是更加凄惨?”
讨论之际,有人发现了盲点。
扶苏如何,本质上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刘邦在挑战中所做之事,俨然已经接近失败了。
越来越多的官员牵扯在了其中。
一旦将这些人尽数斩杀,那就是累死萧何,他也不可能来得及去治理这么多地方!
前方战事越发顺利,可后方的问题却越发的严重。
这就是刘邦当下面临的考验。
在某一刻,他甚至都有种直接脱离这场挑战的冲动。
本身挑战的任务已经完成,他随时能够脱离。
这一片烂摊子,属实是有些头疼。
刚开始想的太过于简单,以至于局面在猝不及防之间急转直下变成了这般模样。
再想挽回,难度甚至比从头来过还要大的多!
这一刻,刘邦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如果子房在就好了。
如果子房在这场挑战中,他应该能提前看出很多地方的漏洞,并且将其给弥补上。
也就不至于到如今这般,处处皆是窟窿,连填都不知该从何处开始填。
“难道想以一世之力竟全功本就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