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永王朱慈焕轻声说道:“父皇,三哥好像没有回来。”
崇祯闻言不禁一脸的愕然,他这位大明国皇帝虽然当的不合格,可对自己的家人却十分有情有义。
但他很快就镇静下来,因为他不相信朱媺娖会百密一疏,忘记了她的弟弟,开口说道:
“这件事你们都不要再说了,等局势稳定了,父皇自会向长平询问。”
正阳门外,满目疮痍,皇家陆军列阵而立,宛如钢铁铸就的长城,面对十万流寇的汹涌来势,毫无惧色。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双方厮杀许久,局势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胶着。
流寇虽在人数上占据优势,却难以突破皇家陆军严整的防线,在这里他们付出了近五千士兵的惨痛代价。
反观皇家陆军,仅仅有五名士兵受伤,还有三人是被自家火器在混乱中误伤,双方战斗力的差距昭然若揭。
李自成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满是不甘与愤怒。
他不得不暂停了向正阳门的疯狂进攻,从怀中掏出朱媺娖写给他的那封信。
信中的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冰冷的高傲,朱媺娖以犀利的言辞告诫他切勿狂妄自大,还指出他麾下军队派系林立的隐患,以及来自西北马超和辽东建奴的潜在威胁。
字里行间的轻蔑,就仿佛是一把把利刃,直刺李自成的自尊心,其中还有一首打油诗: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要催饷。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抢富户。
不当差,不纳粮,胡说八道驭民术。
杀男人,玩女人,房子粮食全抢光。
来得快,走的急,皑皑白骨留一地。
不种地,不垦荒,来年全家死光光。”
李自成为此甚感恼火,也就默许了身边亲卫强迫李二下跪,李二不肯,反被郝摇旗一刀砍掉脑袋的事情发生。
他如今这个时候,依然信奉谁人多谁胜利的战场法则,却不曾想一时的冲动,会给自己带来一场大溃败。
李自成的手不禁颤抖起来,随后猛的将信撕成了无数碎片,任由它们在风中飘散,可那凌乱的纸屑,却仿佛是他那破碎的骄傲。
朱媺娖身姿挺拔的骑在白龙驹上,身穿华丽却不失英气的白色棉甲,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一种让人敬畏的光芒。
她见队伍停止了行进,便轻夹马腹,策马缓缓向前,来到了两军阵前。
袁崇焕见状,急忙迎上前去,满脸担忧的说道:
“公主,您千金之躯,怎可亲临这战阵,万一有个闪失,臣可万死莫赎啊!”
朱媺娖却仿若未闻,只是目光急切的问道:
“李二的遗体可接回来了?”
袁崇焕闻言,不禁微微一怔,连忙回答道:
“李二的遗体已经接回来了,只是郝摇旗兵败后退入军阵,不肯再战,臣还未能将他诛杀。”
朱媺娖听到这样的回答,眉头微微皱起,脸上露出一丝不满。
她转头看向队列中的赵子龙,提高了声音说道:
“本宫当年为救援马超,不惜与父皇决裂,你们一百七十八位壮士自愿追随本宫出征。
那份生死相随的忠诚,本宫一直铭刻于心,还亲自主持了你们的结拜仪式,期望你们之间能精诚团结,在这乱世之中缔造出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话。
赵子龙,如今李二为国捐躯,你身为众兄弟的大哥,难道就忍心看着兄弟枉死,不愿冲入敌军,为他报仇雪恨吗?”
赵子龙闻听此言,顿时怒目圆睁,眼中仿佛燃烧着熊熊怒火,抱拳向朱媺娖行礼,高声说道:
“末将恳请公主下旨,末将愿率领第一军第二师出战,哪怕拼尽性命,也要打开正阳门至永定门的通道。
定要为死去的李二兄弟讨回公道,不斩杀郝摇旗,誓不为人。”
朱媺娖神色一凛,当即就毫不犹豫的说道:
“去吧!本宫就在此为你摇旗呐喊,助你军威大振,让贼人知道我大明将士的英勇无畏!”
赵子龙得令后,转身便率领麾下士兵,如猛虎出笼般迅速冲出阵列。
士兵们步伐整齐划一,伴随着有节奏的小鼓声,向着被炮火炸乱阵脚的流寇稳步前行,那坚定的脚步声,就仿佛是死亡的鼓点。
袁崇焕见此情形,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他觉得公主此举,分明是对自己保守防御策略的不满,当下也顾不得许多,抱拳向朱媺娖行礼,大声说道:
“公主,臣愿亲率五百敢死营,上阵为赵师长开辟道路,为李二兄弟报仇雪恨。”
朱媺娖看着他,神色缓和了些许,轻声说道:
“袁部长,你乃三军统帅,身负统筹全局之重任,怎可轻易上阵杀敌。
本宫并非是对你的指挥不满,而是李二代表大明皇家陆军,为本宫去敌营传递信件,却惨遭贼人杀害,本宫心中难平。”
言罢,朱媺娖又对身旁的黄得功和何可纲说道:
“展开大明帝国日月龙旗,还有大明皇家陆军的日月红旗,随本宫一同前往两军阵前,彰显我军赳赳武威。”
黄得功听闻要与公主并肩作战,顿时就兴奋的满脸通红,扯着嗓子大声说道:
“末将遵命!”
何可纲本欲开口劝阻,但见黄得功如此积极,而袁崇焕也未出言制止,无奈之下,只得接过警卫员递来的黄色日月龙旗。
皇家陆军的炮火再次轰鸣,一枚枚炮弹带着死亡的气息落入流寇阵营,炸得敌人人仰马翻。
在炮火的掩护下,赵子龙的军队愈发勇猛无畏,他们排列着整齐的队列,向前稳步推进。
袁崇焕也命令通讯兵摇动信号旗,指挥卢象升与孙传庭所部,从左右两翼展开凌厉攻势,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紧紧跟在朱媺娖身后,徐徐向前推进。
崇祯透过车窗上的玻璃,望着战场上堆积如山的死尸,以及双方展开的激烈战斗,他的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当看到朱媺娖亲临战场,一左一右两面大旗在风中烈烈作响,那两面迎风飘扬的旗帜,就仿佛是大明帝国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