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腊月二十日这个寒冷的清晨,辽阳城的东西两扇大门缓缓打开,仿佛是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岳飞、邓超、赵旭等一众人员鱼贯而入,他们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在东城门,负责迎接赵旭的是蔡鯈。经过多次激烈的协商,蔡鯈最终同意了赵旭的意见。赵旭不仅答应放他离开,还允许他带走一些重要的将领。
起初,赵旭对这个决定非常反对。后来他认为这些重要将领是蔡鯈的死忠,即使留在自己身边,也难以得到重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意识到与其让这些将领留在身边成为潜在的威胁,不如干脆让蔡鯈将他们全部带走更为妥当。
至于蔡鯈究竟是投奔宋钦宗,还是带领这些人员返回大洋洲重整兵马,赵旭已经无暇顾及。准确地说,他根本不屑去询问。对他来说,这些都不再重要。
随着赵旭和岳飞进入辽阳城,他们顺利地从蔡鯈一众将领手中接管了所有军队的指挥权。按照之前的约定,赵旭随即派人护送蔡鯈及其部众离开东北,让他们踏上各自的征程。
蔡鯈心中一直惴惴不安,生怕赵旭会突然反悔,不让他离开。因此,当赵旭点头同意他离去后,他便如蒙大赦一般,迅速带领手下人如疾风骤雨般赶往辽东的港口。
尽管赵旭为他配备了船员,但蔡鯈对这些人并不信任,他担心这些人会在途中对他不利。于是,他决定另寻他人。在沿海地区,他四处打听,最终雇佣了一些经验丰富的渔民。这些渔民常年在海上漂泊,对航海技术颇为娴熟。
蔡鯈与这些渔民商议后,决定由他们驾驶着赵旭为他安排的大型船舶,带他离开东北这片区域。然而,在雇佣这些人员时,蔡鯈显得格外谨慎。他不止一次地询问这些渔民是否愿意远航,似乎对他们的能力和决心心存疑虑。
经过一番询问,蔡鯈发现这些渔民虽然熟悉近海航行,但对于远洋航行却知之甚少。他意识到,这些人可能无法将他送到他心中的目的地——大洋洲。在确认这一事实后,蔡鯈无奈地改变了主意,决定让他们先将自己送到山东。
从蔡鯈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原本的计划是直接乘船远洋,远离这片大陆。毕竟,他此次不仅违背了宋钦宗的意愿,还弄丢了整个东北的军权。面对如此严重的后果,他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解释,因此选择逃离似乎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这一次能够和平解放辽阳城,对于赵旭和岳飞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大好事。因此,在面对蔡鯈这个人的处理问题时,赵旭经过深思熟虑,最终还是决定放他一马,让他离开此地。
毕竟,这么多年来,蔡鯈虽然曾协助宋钦宗做过一些不恰当的事情,但他对赵旭本人并未采取过于激进的手段。而且,此次他能主动选择投降,也确实避免了大量人员的伤亡,这无疑是他能够平安无事地离开这里的最好褒奖。
赵旭率领众将领在辽阳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与此同时,岳飞也在紧锣密鼓地对蔡鯈留下来的那十几万大军进行重新收拢和整编工作。
待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赵旭特意将赵榛请来,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把留在东北地区的所有主要成员都召集到一起。众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关于未来发展的一系列计划。
前段时间,密探已经传回消息,如今大宋已经全面收拢了大理的所有疆域,大理王朝彻底向宋钦宗俯首称臣,这也就意味着大宋在南方再也没有任何强大的敌手,按照赵旭的考虑,赵恒更加有充足的时间来对付自己。
同时,根据韩世忠的报道,赵恒已经秘密派遣了许多人员,将那些驻扎在海外的宋军全面招拢回来,如今,在江浙沿海的许多区域都出现了大量宋军集结。这些军队都属于海军,看这个样子,明显下一个目标就是要攻击东北。
这段时间,杨再兴一直在训练水师,自然也了解了许多关于海上的事件,自从白虎岛重新掌控在自己手中之后,赵恒倒是没有再派遣军队进行干扰,可是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渔船出现在这一带区域,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赵恒秘密派来的侦查人员,一直在调查白虎岛的具体情况。
这一次金国竟然主动出兵侵略大宋,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尽管完颜宗干所率领的军队在战场上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并且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他们最终还是带领着残兵败将退回了金国境内。
然而,完颜兀术却成功地攻占了云州城,并且似乎有长期驻扎的打算。从表面上看,金国确实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人马,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占据了大宋北部的大片疆土。特别是在攻下云州城之后,金国就如同拥有了一个入侵中原的跳板一般,这无疑给大宋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更重要的是,随着金兵的入侵和完颜兀术占领云州城,与赵旭关系密切的西夏和西辽也开始向赵旭传递各种相关的信息。宋钦宗赵恒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派遣使臣前往西夏,严厉要求西夏王朝必须与赵旭彻底断绝往来。因为现在大宋已经将整个大理全面收服,如果西夏不听从命令,那么下一个被大宋全面歼灭的王朝恐怕就是他们了。
西辽那边送来的信息,就是一直驻扎在吐蕃那里的宋军,最近这段时间也井然有序的被调遣到西夏边境,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想震慑一下西夏王朝,还是真准备直接出兵将西夏歼灭?
赵旭心里非常清楚,自从他穿越到这个时空之后,历史的轨迹已经被他严重地改变了。虽然表面上看,他成功地保住了一个完整的大宋,但实际上,大宋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一方面,宋钦宗赵恒与他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他现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究竟要不要主动出兵攻打大宋呢?
如果他选择挥师南下,直接将大宋王朝灭掉,那么让赵榛去当皇帝还有什么意义呢?毕竟,一个已经灭亡的国家,再怎么扶持也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然而,如果他只是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根据目前各方局势的情况来看,恐怕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经过深思熟虑,赵旭最终决定把赵榛以及自己身边的所有人员都召集起来,共同探讨一下接下来的发展趋势。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多听听大家的意见总归是有益的。
如今,赵旭已经拥有了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武器,但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形势,他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呢?这是一个需要谨慎权衡的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个会议一开便如同脱缰野马一般,持续了好几天之久。会议伊始,众人各抒己见,对于各种政治形态的发展,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对未来的不同看法。
然而,随着赵旭的逐步引导和疏通,局面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力,慢慢地将大家的目光汇聚到一起,使原本分散的意见逐渐趋于统一。
经过数日的反复讨论和修改,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关乎大宋的未来,更涉及到赵榛的命运。
接下来,众人决定直接推崇赵榛为宋王,以赵榛的名义,正面去胁迫赵佶和赵恒。他们父子二人若同意和平稳定发展,那么关于大宋皇帝的位置,仍然可以让他们继续担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会照旧。根据赵旭提出的那些意见,朝廷的布局必须要进行重大改变。虽然无法直接将制度改为后世的那种共同协商制度,但也要在当今的封建制度基础上进行许多调整和变革。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要提升底层百姓的生活质量。这意味着要对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政策进行全面改革,以确保人民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如果赵佶和赵恒父子不顾一切,坚决要反对全面改革,大家就直接宣布赵榛为大宋的下一任天子,然后出兵攻打赵恒的政权,直接把大宋王朝重新改革一遍。
有了这样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接下来制定各种计划就会容易很多。毕竟,大家都知道自己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而且,西辽和西夏本来就是自己的盟友,这无疑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现在,摆在面前的敌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方强大的金人,另一个则是混乱不堪的大宋王朝。对于金人,肯定需要一场艰苦的战斗才能战胜他们;而对于大宋王朝,情况则相对复杂一些。
按照先礼后兵的原则,会议结束的当天,赵榛就亲自提笔写了一封信,然后派人将这封信直接送给了宋钦宗赵恒。这封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自然是劝说赵恒放弃抵抗,接受改革成为新的天子;也许是警告赵恒,如果他不合作,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与此同时,赵旭也没有闲着。他命令岳飞率领那几十万军队向云州城迁移。无论大宋王朝是否会同意赵榛的建议,驱除鞑虏、清剿外敌始终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