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诸葛兄弟
诸葛尚回到了自己家,却见到了一个很久没见的亲人。
“表兄!”,看到了诸葛攀,诸葛尚也是高兴地不得了,直接扑了上去:“你怎么回来了!”
诸葛攀被他撞了个趔趄,好不容易稳住身形将他放了下来:“我也是诸葛家的人,怎么?还不能回来啊?”
“嘿嘿,不是这个意思。”
“好了好了,阿尚,十五岁了,还这么鲁莽,这可不行。”,诸葛攀笑着拍了拍他:“祖母身体怎么样了?”
“祖母在青城山休养的很好,听说还能自己种种菜,种种花了,年底过节的时候,就会回来的。”,诸葛尚笑着回答:“表兄,你这次回来是还有什么事情吗?”
“陛下有诏令,说是让我回来,有事情安排,不过目前还不清楚有什么安排。”,诸葛攀倒是很放松,“反正为国效力,等着就是了。”
“好了,表兄,这些事也不要太过担忧了,咱们进屋,正好晚饭也该做好了。”
“好。”
刘雁招呼下人准备好了饭食,看着诸葛尚拉着诸葛攀进来,也是很高兴:“子引回来了,正好,一起吃饭,今天可有新鲜的肥鱼。尚儿,去叫你弟弟回来!”
诸葛尚刚要答话,忽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但见十二岁的诸葛京抱着书卷冲进前厅,青布衣角还沾着几片竹叶,在门槛处猛地刹住脚步,规规矩矩行了个礼,发髻上的银铃却泄露了雀跃:“表兄回来怎不早说!我方才在温书,都没人告诉我。”
诸葛攀望着这个小堂弟也是越来越板正,眼底笑意更深:“阿京又长高了,再过两年怕是要超过阿尚你了。“,话音未落,诸葛尚已笑着去揉弟弟头顶,“他在长,我也在长啊,谁比谁高还不好说呢!”
“尚儿,去厨房端菜吧。”
四方木桌特地摆在院中树下,大盘里盛着白日新钓的鲫鱼。诸葛尚特意把菜推到靠近堂兄面前,鱼身上还撒着煮熟的大椒,闻着十分香。诸葛京捧着几碗装满粟米饭的碗走了过来,放在几人面前,布好了筷子。
“多谢公主。”
“嗯?”,刘雁皱了皱眉头看了过来。
诸葛攀知道自己叫错了称呼,只好赶紧补救:“呃,辛苦婶婶!”
刘雁很满意:“自家人,没有那么多规矩,吃吧。”,顺势夹了块酱萝卜到了诸葛攀的碗里,“来尝尝这个,之前罗将军送过来的,应该味道不错。”
“哎!”,诸葛攀咬了一口,倒也是爽脆可口,然后就看到一旁,正在跟鱼尾巴较劲的诸葛京,无奈地夹了一块肚肉,放到了这个小表弟的碗里。
“表兄?”
“上回卡喉哭了一炷香的是谁?”,诸葛攀无奈笑了笑:“慢点吃。”
诸葛京傻笑了一下,然后也是津津有味的吃起了鱼肉。
很快晚饭吃完,大家心满意足,正在刘雁安排仆人收拾饭桌的时候,诸葛攀好奇问道:“婶婶,过年的时候,叔父会回来吗?”
刘雁摇摇头:“今年恐怕回不来,听说汉中那边的事务不少,不仅是他,大将军他们很多人也没办法回来。陇西还有凉州有旱情和蝗灾的迹象,恐怕来年春耕会有麻烦。”
“原来如此,叔父也是辛苦啊。”
刘雁点点头,其实对诸葛瞻这个风格倒也体谅了不少,然后想到了诸葛攀回来的情况,好奇问道:“子引啊,你这次回来,陛下没有说吩咐什么事情吗?”
诸葛攀摇摇头:“没有,陛下只说有事吩咐,但回成都之后,又派人下令让我安心过年,待到年后自有安排和吩咐。”
“回来也好们,显儿念叨父亲也很久了,你到时候回家好好陪陪你的妻儿。”,刘雁又给这个侄子盛了碗饭:“你这一年多不着家了,他们娘儿俩也不容易的。”
“哎,我回来的时候已经先回了一趟家,我夫人和显儿都很高兴,不过夫人让我先过来这里,说是不能失了礼数。”
刘雁点点头,也领悟了刘禅的意思:“哎,你妻子也是个好女子,你啊,这几天就好好陪陪她,父皇想来也是想到这些,特意提前叫你回来,让你安心陪陪家人。”
“陛下恩德,我们这些臣子实在是难以为报。”
桌上又摆了些茶水和点心,刘雁笑着说道:“回来了,你们兄弟好好聊一聊,尚儿、京儿,好好陪陪你们表兄。”,随即也就离开了院子。
诸葛尚赶紧给诸葛攀倒上了茶水:“表兄,此番去梓潼郡、江阳郡县巡查,耗费了几个月时间,不知道有何收获?”
“还能有什么收获?”,诸葛攀笑了笑:“看在叔父的面子上,那些官员可不就是迎接地十分殷勤,好在大部分人至少还算称职,有几个浑水摸鱼的,也给好好惩处了一下。”
诸葛京有些惊讶:“还有那么大胆的官吏吗?”
诸葛攀笑了笑:“阿京,这世道可没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咱们是诸葛家,那些官吏看我们的时候,自然是万分小心,然而在庶民百姓面前,他们是一方主政之人,就是他们那些百姓的天,他们可不会那么小心谨慎。”
诸葛京闻言有些沉默:“我一直以为……没想到啊……”
“若是太平之世,自然是能好一些的。可现在天下三分,仍然是乱世之秋,很多百姓能有个温饱,自然就很满足的。”,诸葛攀端起茶杯:“世间之事,多是难以两全。”
“大哥。”,诸葛京也有些触动,看向诸葛尚:“我想从军,可以吗?”
“你在想什么?”,诸葛尚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你大哥我自幼习武,从军自然没有问题,可你手无缚鸡之力,去从军不是添乱吗?”
“可是……乱世之道,出义兵伐乱禁暴才是最快的办法不是吗?”,诸葛京继续道:“听着表兄说这些事情,小弟心里总有些难过。”
“京弟。”,诸葛尚听完了自家弟弟的意思,也多少理解了一些,安慰道:“每个人都有他需要去做的事情,明年我十六,也到了可以参军报国的时候,可你还没有这个条件,或者说,你的道路,不在这里。”
诸葛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许久未曾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