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陛下幸忧边境,遣将吏发卒以治塞,甚大惠也。然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汉书·晁错传》

汉文帝即位之初,汉文帝面临的主要矛盾,便是与功勋大臣和诸侯王之间的权力冲突,不得不倚重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亲信官员以及舅舅薄昭等外戚,在这种局面下,汉文帝可以容忍这些人的一些不法行为。

然而,随着皇位的稳固,汉文帝的主要矛盾从稳固统治变成了治理天下,再加上贾谊在《治安策》中点出的礼制问题,汉文帝自此后开始有意通过维护朝廷律法、建立礼仪尊卑来加强统治权威,打击不法行为。

汉文帝七年(前174年)十月,汉文帝诏令,“彻侯太夫人、夫人、诸侯之子及两千石以上官员,如果没有朝廷的同意,严禁擅自逮捕”。汉文帝这道诏令一下,个别彻侯和高级官员开始变得有恃无恐,各种违法乱纪事件频繁出现,而汉文帝对此却只是冷眼旁观。

汉文帝的无动于衷,让很多权贵开始愈发胆大妄为,终于在汉文帝十年(前170年)酿成大祸,而这个闯祸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汉文帝的舅舅薄昭。

薄昭作为汉文帝的舅舅,自刘恒从代地入京即位以来,便深受汉文帝倚重,皇亲国戚再加上皇帝宠臣的身份,使得薄昭在朝廷的地位极为超然,朝中大臣谁见了不给几分薄面,这便使得他多少有点飘飘然,平日里便多有违法之事,而随着彻侯和高级官员们越来越胆大妄为,薄昭也开始变得无法无天起来。

这一年,薄昭竟然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这已经是形同谋叛了。对于这种严重违法事件,汉文帝这次没有继续选择隐忍。

不过,碍于薄太后的关系,薄昭皇亲国戚的身份,以及薄昭多年以来的功劳,汉文帝虽已决定予以严惩,但却并未直接下令,而是让一些亲信大臣去陪他喝酒,想让他醒悟自杀,薄昭虽然看出了汉文帝的意思,但哪里肯轻易赴死,汉文帝于是又让群臣为其哭丧,薄昭见自己的这个侄子真的是要致自己于死地,这才无奈自杀。

虽然此前汉文帝曾多次采取过“杀鸡儆猴”的方式震慑诸侯和功勋老臣,但汉文帝这次不顾在世的薄太后,而赐死舅舅的举动,却无疑是“杀猴儆鸡”,这对群臣和彻侯产生了巨大震慑,当意识到汉文帝为了维护统治权威,甚至连亲情都可不顾,这些权贵哪里还敢公然违法乱纪,而对于汉文帝也是愈加恭敬。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正月,汉文帝巡视代地后返回长安,其第四子、梁王刘揖于同年夏入京觐见汉文帝,梁太傅贾谊随同入朝。同年六月,梁王刘揖不幸坠马而死,自认没有尽到责任的贾谊因此陷入深深的自责。

由于刘揖死后无子,按例梁国便要撤销,但贾谊认为如此做极为不妥,上书汉文帝说,“如今陛下能够倚为屏障和太子将来能够依仗的,只剩下了淮阳国、代国两个封国罢了。代国,北部与匈奴为邻,能够自保就不错了;淮阳国又国小力微,根本无法对那些大国形成牵制。如今权力虽在陛下手中,但所封立的王国却势力太小,随时有被吞并的风险,这样怎么能行?

臣认为,陛下应该将原属淮南国的封地,全部划归淮阳国,增强淮阳国实力,并为梁王册立继承人,将淮阳北部的两三个城和东郡划归梁国,以扩大梁国的封地。如果没有可立为梁王继承人者,也可将代王改封梁王。

如此,梁国封地起于新郪而北抵黄河,淮阳国也囊括了陈郡全境且南抵长江,那么其他大诸侯国就不敢再有二心了。梁国足以对抗齐赵,淮阳国足以制约吴楚,陛下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汉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决定对原淮南国、淮阳国和梁国的封地予以调整,然而还没等汉文帝正式下令调整封地、改封诸侯王,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打乱了汉文帝的布置。

前文说过,淮南王刘长之死看上去是罪有应得,实际上整个谋反事件疑点重重,再加上汉文帝即位以来的收权之举,以致民间对此事多有非议。而为了平息这些言论,汉文帝八年(前172年)夏,汉文帝下诏封刘长的四个儿子刘安、刘勃、刘赐、刘良为彻侯。

贾谊得知后,认为汉文帝迟早要恢复淮南国,因此上书进谏,“淮南王刘长悖逆无道,天下臣民谁不知道他的罪行!陛下赦免其死罪而只是流放,已经是仁慈了,他自己因病而死,与陛下又有什么关系。现在尊奉罪人之子,反倒会让朝廷承担毁谤之言。而且,刘安等人年岁已长,他们又怎能忘记父亲之死!春秋时楚国白公胜为给父亲报仇,报复的对象就是伯父和叔父,白公发动叛乱,并非想要夺取楚王之位,不过是为了发泄怒火,杀死仇人罢了。淮南之地虽小,但英布也曾凭此起兵争夺天下,如果重新恢复淮南国,就等于给敌人送上武器来杀自己,还请陛下考虑。”

然而,当时被负面舆论所困扰的汉文帝,并未采纳贾谊的建议。

正如贾谊所料,汉文帝的所作所为非但没能平息民间言论,反而导致民间的非议愈演愈烈。到了汉文帝十年(前170年)时,淮南地区甚至因此衍生出了一首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直指汉文帝刘恒与淮南王刘长兄弟相残之事。

淮南地区的民谣传至朝廷后,汉文帝感到了来自民间的巨大舆论压力,深感不安的他不由得感叹道,“难道天下人认为我处置淮南王是贪图他封国的领地吗?”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汉文帝只好放弃了扩充淮阳国,而将城阳王刘喜(刘肥之孙、刘章之子)改封为淮南王,继续统辖淮南之地,安抚淮阳百姓,通过“退还”淮南王国封地的方式,来彰显自己当年严惩刘长、废其封国,只是为了执行朝廷律法、维护天下大义,而不是贪图诸侯封地。与此同时,汉文帝又追尊刘长为淮南厉王。

既然淮阳国的扩充已不可能,汉文帝只好将淮阳王刘武改封为梁王,并扩充梁国封地,北以泰山为界,西至高阳,使得梁国成为了坐拥四十多县的大国。

至于代王刘参,只好继续委屈他待在代地了。当初代地被一分为二,分别封给代王刘武和太原王刘参,后刘武改封淮阳王,汉文帝这才将刘参改封代王,统辖代国和太原国两国封地。好在代国虽然地处边地,但国力却也不算太弱,汉文帝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贾谊见自己长期以来的建议都难以受到皇帝的重视采纳,自己的报复始终难以施展,再加上因为刘揖之死带来的愧疚感,才华出众的贾谊最终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在忧郁中死去,年仅三十三岁。

同年,匈奴又入寇陇西地区。由于中行说的挑拨,匈奴南下侵扰掳掠事件日益增多,鉴于这一情况,太子家令晁错有针对性的上了一道《上书言兵事》。

晁错是颍川人,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后汉文帝下诏纳贤,晁错凭借出色的文笔入仕,担任太常掌故,晁错虽然得以为官,但却由于为人严峻刻薄、不近人情而难以受到重用。后来,汉文帝命令太常派人前往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太常便派晁错前往。晁错学成归来,多次引用《尚书》陈述治国方略,因而先后得以升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博士等职。

担任博士时,晁错又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该通晓治国的方法,汉文帝对此大为赞赏,并任命其为太子家令。因晁错能言善辩,且善于分析问题,很快便取得了太子刘启的的信任,被誉为“智囊”。

在《上书言兵事》中,晁错先是陈述了匈奴多次入侵带来的危害,并讲述了地形、士兵、武器、将领等用兵要领,继而分析了匈奴和汉廷在军备能力方面的长短优劣,他表示:匈奴在战马、骑射、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略强,而汉朝则在兵种配置、武器配置、甲胄水平和步战能力等方面强于匈奴。

因此,晁错建议应该对投降的胡人、义渠等部落善加利用,因为他们的饮食、习俗和匈奴相似,可将这些人武装起来,以名将统领,再给边郡配备良马。如此朝廷在原有军队的基础上,也拥有了与匈奴类似的军队,两种军队相互配合,必然能够击败匈奴。

汉文帝读过《上书言兵事》后极为满意,下诏对晁错予以嘉勉。晁错受此鼓励,于是又上了一道《守边劝农疏》,晁错先是分析了匈奴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战方式,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晁错表示:胡人打仗来去如风,这是由于游牧的习俗带来的,如今胡人屡次南犯,如果朝廷不出兵相救,那么边境百姓就会因为绝望而投敌;如果发兵相救,兵少起不到作用,兵多又难以快速赶到,赶到边境时匈奴人早跑了;如果聚集大量军队守边,朝廷费用支出又太大,等到撤军匈奴便又来了。如此年复一年的下去,只会空耗国力。

陛下派遣将士守边,固然是为了百姓,但这些士兵每年轮换,很难真正了解胡人的作战方式,倒不如采取屯田戍边的方式,挑选一批百姓常居边塞,一边种田、一边守备。可在边疆修筑防御工事,在战略要地建立城邑,由朝廷在这些地方建造房屋,准备种子农具,招募罪犯和免除刑罚者前去居住,如果人数还不够,就招募家丁、奴仆、赎罪之人和想要拜爵之人,让他们在边塞安家,先由朝廷提供粮食衣物,直到他们能够自给自足。为了让这些人安心守边,可给予他们大量优惠政策,例如允许购买爵位,朝廷出资成家,给予丰厚战功赏赐等。

如此一来,边疆人口充足,这些人平时耕种,农闲接受训练,战时便可组建军队抵抗匈奴,而且这些军队保护的乃是自己的资产,必会拼死作战,各地守军还可相互支援,匈奴就再也难以入侵,朝廷的支出也会大大减少。

晁错的《守边劝农疏》,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屯田戍边的建议,可谓一大创举。汉文帝看后大为欣喜,立即予以实施,招募民众前往边塞居住。

见到汉文帝采纳了自己的建议,但并未全部采纳,晁错于是又上了一道奏疏,说道,“臣听说,古代在迁徙民众前,一定要查看当地的实际情况,然后再营造城邑、修筑城池,划定闾里,分隔住宅区域,先为民众修筑房屋,配置器物,使民众到达后有房屋可以居住,有器物可以使用,这样才可以让百姓们不会留恋家乡而争先前往居住。同时,又为他们设置医生、巫师,以医治疾病,主持祭祀,如此方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安心留居边塞。

臣还听说,古代于边地设县以防备敌人,通常以五家为伍,伍设伍长;十长为一里,里设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设假侯。皆选择有才能又有保护能力,熟悉地形且得民心者充任,平时教授百姓射术,战时带领百姓御敌,从小一起生活,相知、相助、可共生死。如此劝以厚赏、威以重罚,百姓才能前仆后继不畏生死。如果迁徙的百姓不是身强力壮者,那么只是浪费钱财粮食,根本没什么用;如果只是百姓身强力壮,而没有良吏,那么也只是空耗其功。

如此,陛下便可拒绝和亲以作试探,估计匈奴冬天便会南下进攻,到时我们边境大治,必能重创匈奴,匈奴也就能够降伏了。”

晁错的这封奏疏,无疑是对前番建议的极大补充,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和实效,然而无论是《守边劝农》,还是《募民实边》,都是必须长期坚持才能取得实效的建议。可晁错在文章的结尾,却又寄希望于冬季一战便对匈奴造成沉重打击,显然有些不切实际。

由此可见,晁错虽然能够揣摩上意提出合理建议,但却难以掩饰其内心的急躁心态,而这终究为其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方剂杂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穿越五代末年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我家床底通大明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骚扰朕的大明,朕诛你九族!历史直播:给老祖直播挖坟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彪悍世子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穿越成王者回大秦,请叫我龙哥重生成为末代皇帝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魂穿匪商,乱世谋权御大夏乘坐热气球去三国乱世枭雄,从县令之子到帝王号外打猎:娶妻白虎命,狩猎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