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徙淮阳王馀为鲁王;南王非为江都王,王故吴地;立宗正礼为楚王;立皇子端为胶西王,胜为中山王。

——《资治通鉴·汉纪》

早在汉文帝时,晁错便已经提出了“削藩”的建议,但汉文帝却始终认为时机不够成熟,因此并未贸然进行削藩,而是采用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策略,以相对柔和的方式,不断削弱诸侯国的实力。

晁错此人,虽然才能出众,但处事却太过急于求成,在汉景帝即位之后,他凭借着皇帝的对自己的宠幸,不仅先后更改法令三十余条,而且又利用汉景帝与吴王刘濞之间的矛盾,重提削藩之事,结果不仅将自己推到了满朝文武的对立面,最终导致被杀,更是差点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深渊。

再说汉景帝,彼时的他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缺乏执政经验的他,并未意识到由于父亲汉文帝大肆提拔寒门子弟,引发的功勋集团不满,即位之后便大肆提拔东宫旧部,专宠于晁错等人,最终导致了文帝朝旧臣和功勋集团的联手逼宫。

而在削藩问题上,汉景帝因为急于证明自己,与晁错一样,显得太过操之过急,他虽然也意识到了削藩会引发诸侯王叛乱,相应的做出了一定布置,但准备显然不够充分,以至于叛乱爆发之后,朝廷一度陷入危局,幸有梁王刘武拼上全部家当,将叛军挡在了梁国以东,这才避免了叛军威胁关中。

“七国之乱”虽然仅仅持续了三个月便被平定,但给西汉王朝带来的冲击却十分巨大,尤其是刚刚即位数年的汉景帝,经历了这次事件的冲击,他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施政方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急躁了。

正因如此,在叛乱平定之后,汉景帝一改当初的强硬态度,对诸侯王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安抚,除了直接参与叛乱的吴王刘濞、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赵王刘遂和吴王刘戊身死国除之外,汉景帝并未对其他诸侯王进行惩处,并一定程度展现了自己仁慈。

例如楚王刘戊虽然也参与了叛乱,但当其兵败身死之后,其家人便匆忙将刘戊葬入了徐州狮子山的楚王陵。因此,在叛乱平定之后,汉景帝非但没有过多的追究他的罪责,反而同意了按照诸侯王的规格,将其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之中。

又如齐王刘将闾,鉴于他并未起兵叛乱,并坚守临淄抵抗齐地叛军数月,汉景帝并未追究他参与叛乱密谋,以及与叛军私下联络的罪名,反而在刘将闾服毒自尽后,将他的太子刘寿立为了齐王,使其继续统治齐国。

当初,在齐地叛乱被平定,胶西王刘卬等人或战死、或自尽的情况下,当初阴谋参与叛乱,但因被郎中令囚禁而未能起兵的济北王刘志,自知罪责难逃,便也打算以自己来保全自己的妻子儿女。

见状,齐人公孙玃连忙上前劝阻,对刘志说道,“我愿意替大王去游说梁王,通过他向皇上求情,若是成功,大王便不用死了;若是失败,大王再死也不晚。”

如果能够活命,谁又愿意去死呢?刘志也知道,梁王刘戊在汉景帝和窦太后面前十分受宠,前段时间京城还传出皇帝打算在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他的流言,若是有梁王出面求情,说不定事情真有转机。想到此处,刘志便暂时放弃了寻死的念头,派公孙玃前往梁国。

公孙玃见到梁王刘武后,说道,“济北国东临强大的齐国,南面连接着吴国和楚国,北面又受到燕国和赵国的威胁,四面受敌,随时面临着被瓜分的局面。济北王权谋不足以自守,实力又不足以御敌,当初之所以答应叛乱,并非出于本意,乃是形势所迫而已。

如果当初济北王拒绝叛乱,那么吴王就会先攻打济北国,然后与燕赵连成一片。如今济北国固守臣节不归降吴王,使得吴国失去盟友而只能独自向西用兵,济北王已经算是恪尽职守、忠心耿耿了。

如今济北王有这样的功劳,却还受到朝廷的猜疑,以至于整天担惊受怕。如果让他后悔当初没有与吴王一起叛乱,对国家显然是不利的,那些恪尽职守的诸侯国也都会因此产生疑虑。如今,能够在太后和皇上面前据理力争的,只有大王您一个人,还请大王您考虑一下。”

自认在“七国之乱”中立下首功的梁王刘武,此时俨然已经以储君自居,而作为储君,考虑问题自然不能再局限于诸侯王这个身份,而应该通盘考虑天下大势。

如果刘武依旧只是个梁王,济北王刘志的死活自然与自己无关,根本没有必要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去为一个血脉关系已经较为疏远的诸侯王求情。可是作为储君则不同,无论是为了天下的稳定,还是为了将来坐稳皇位,他都不能置身事外。

正是由于心态的变化,梁王刘武在听取了公孙玃的劝说后,这才上书汉景帝,将公孙玃的话转呈皇帝,以替济北王刘志求情。

汉景帝见到梁王刘武的上书,认为济北王刘志当初虽然是因为被囚禁看管才没有参与叛乱,但正如公孙玃所说,从客观上来说,刘志的确对叛军起到了一定牵制作用,何况当时作壁上观的诸侯王并不在少数,如果对济北王刘志予以严惩,这些诸侯王又该怎么想?

于是,为了平息叛乱造成的动荡,修复朝廷与诸侯王之间的裂痕,汉景帝最终采纳了梁王刘武的建议,下诏赦免了济北王刘志,将其改封为了菑川王。

不仅如此,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六月,汉景帝又下诏赦免了当初“七国之乱”时,被吴王刘濞等诸王裹挟,仍然逃亡在外的百姓和士兵,让他们返回家园安心生活。

同时,鉴于吴楚两国天高皇帝远,又担负着防御闽、越异族的责任,汉景帝还打算改封吴王刘濞的弟弟、德哀侯刘广为吴王,改封楚元王刘交第三子、楚王刘戊的叔叔刘礼为楚王。

不过,此举却遭到了窦太后的反对,窦太后认为吴王刘濞乃是“七国之乱”的首犯,虽然已经身死,但其罪不可免,若继续保留吴国,根本无法达到警示天下的目的,其他诸侯王也会变得有恃无恐,因此认为恢复楚国即可,吴国必须除国。

汉景帝认为母亲所言有理,遂以宗正刘礼为楚王,又以吴国的薛郡重立鲁国,改封皇子、淮阳王刘馀为鲁王,以监视楚国;又封皇子刘端为胶西王,以隔绝淮河南北的诸侯王;割常山郡的北部诸县设中山国,以皇子刘胜为中山王,以隔绝燕地和赵地。

“七国之乱”时,汉景帝之子、汝南王刘非虽然年仅十五岁,但却主动上书请求攻打叛军,并率领汝南军队奋勇作战。因此,在窦太后反对重立吴国的情况下,汉景帝便改封汝南王刘非为江都王,负责治理原吴国地区。

“七国之乱”的持续时间不长,但对西汉统治的冲击却一点也不小,历经这次叛乱,使得汉景帝充分意识到,虽然历经汉文帝的打压,但诸侯王和功勋集团势力仍然极大,对朝廷仍然存在着极大的威胁。

而在诸侯王和功勋集团两者之间,无疑以诸侯王的威胁更大,毕竟他们随时能够威胁到朝廷的统治,而功勋集团历经汉文帝打压之后,如今虽然仍有一定影响力,但除了在特殊时期趁机发难,在朝廷统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已经很难再翻得起什么浪花,而且由于涉及面实在太广,短期内很难解决。

于是,随着叛乱的平定,在诸侯王实力大损,而朝廷声威高涨之际,汉景帝决定趁势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当然,有了前车之鉴,汉景帝这次没有再采取强硬的做法,而是选择了相对柔和的手段。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春,汉景帝下诏重新在关键要隘、河津设置关卡、驻扎驿卒,对于商贾和百姓的往来严格盘查,严禁诸侯国之间相互往来,防止诸侯王相互串联。

同时,汉景帝又采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在此后数年中,相继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并对原有的诸侯王予以改封,用与自己血缘关系较近的诸皇子,将血缘关系较远的诸侯王隔绝开来,使得诸侯之间、诸侯与各郡之间相互牵制。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对淮南三王的处理。当初,吴王刘濞起兵谋反时,曾派使者前往淮南地区,策反淮南三王,淮南王刘安曾打算起兵响应,但衡山王刘勃和庐江王刘赐却坚决不肯出兵,对朝廷算得上是忠心耿耿了。

然而,当衡山王刘勃于汉景帝四年(前153年)入京朝见时,汉景帝为了防止淮南三王相互勾结,仍以“南方卑湿”为由,改封衡山王刘勃为济北王。济北国不仅要比衡山国小,而且远在齐地,与兄长淮南王之间相隔了数个诸侯国。

就在刘勃被改封为济北王后不久,汉景帝又以同样的理由,改封庐江王刘赐为衡山王,庐江国则被废为了庐江郡,以庐江郡将衡山国和江都国(原吴国)隔绝开来。

汉景帝此举,看似是在关心衡山王刘勃和庐江王刘赐的身体,对他们没有参与叛乱的褒奖,但实际上却是对淮南三王予以拆分,削弱淮南地区诸侯王的势力,毕竟他们兄弟三人的血缘关系太近了。

同时,汉景帝又利用朝廷平定“七国之乱”的余威,下诏取消了诸侯王任免封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改由朝廷派遣官吏治理,将诸侯王治理封国的权力收归朝廷,同时又改革诸侯国官制,改丞相为相,裁撤诸侯国御史大夫等大部分官吏。

此后,诸侯王除了按照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相应租税作为俸禄之外,虽然在封国内地位依旧至高无上,但却再也不能自治其国,亦无权过问封国的政事,这使得朝廷对诸侯国的管控大大加强。

诸侯国在丧失独立政治权力之后,其实际地位已经与汉郡无异,不仅使得诸侯国丧失了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使得诸侯国的百姓从诸侯王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可以与朝廷直接统治的郡县一样享受到“文景之治”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汉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固,起到了卓越的成效。

在处理诸侯王问题的同时,为了加强集权,防止此前逼宫事件再度出现,汉景帝也在想办法限制功勋集团的权力。

不过,相较于诸侯王而言,对于功勋集团的处置无疑要更为复杂,毕竟在这次叛乱之中,诸侯王乃是有罪的一方,而功勋集团却在平叛中却多有战功。

“七国之乱”被平定后,在这些功勋将领和文帝旧臣立有战功的情况下,汉景帝虽然不得不对他们予以嘉奖,但鉴于这些人曾经的逼宫行为,汉景帝的赏赐更多局限于爵位和钱财,而几乎没有给予他们任何实权。不仅如此,这些功臣在此后的多年中,更是相继遭到清算。

例如作为大将军领兵平叛的外戚窦婴,虽然因功被封为魏其侯,凭借着功侯和外戚双重身份,一度声望高涨,也获得了参议朝政的权力,但却始终没有获得实权。而在叛乱中率兵先后平定齐地、赵地的栾布,也只是被封为了俞侯,曾在汉文帝时担任燕相的他,又被遣回燕地继续燕相。至于没有立下功勋的袁盎,则只是被任命为了楚相,不久后便又因病辞官。

正如前文所说,这些功勋大臣虽然拥有一定权势,但在朝廷统治稳定的情况下,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威胁,因此汉景帝对他们的惩处力度其实并不算太大。相较于这些官员,汉景帝显然更为重视军权的归属,汉景帝五年(前152年),在丞相陶青因病辞官后,汉景帝任命太尉周亚夫为丞相,趁机再度废除太尉一职,从而将军权彻底收归皇帝。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大官人东鸦杂货店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盛嫁之庶女风华干宋三国:从夷陵之战,打到罗马帝国长乐歌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烽火淞沪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
UU阅书最新小说:明末人民地狱开局,从马恩河奇迹开始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明末之天下霸业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救驾之饼不就是无限粮食,为何给我披黄袍农家那小子古典白话合集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三国:穿越成典韦弟弟禁宫秘史:那些被史书屏蔽的吐槽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大明:世子堂弟太凶猛红楼大反派,我要摘贾宝玉的神经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穿越架空:小公爷我真的好难乱世攀鳞:寒门枭雄篡汉史诬陷我谋反,我真反了你慌什么大齐:我正统皇子,你让我去和亲?太子妃逼我和离,我掠夺气运杀穿皇朝穿越到古代穷的只剩下一把砍柴刀方剂杂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重生水浒之桃花难躲沧澜琉璃录三国之冠军侯穿越古代我手搓AK打天下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穿越五代末年争霸天下:从纨绔开始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我家床底通大明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大唐:四象不过李承乾!骚扰朕的大明,朕诛你九族!历史直播:给老祖直播挖坟往返三国之一统天下彪悍世子穿成农家受气包,一朝科举变大佬穿越成王者回大秦,请叫我龙哥重生成为末代皇帝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我说大明要完,老朱夸我千古一相穿越兽耳原始部落,开局被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