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阅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此一战,南唐用了“添油战术”,物理意义上的。

也许在几百年之后,史官在《新南唐史》上会写下这样一笔:“是夜,南唐太子智用火攻,焚敌于裕溪河口,毁船四十余艘,杀敌三千,谓之和州大捷。后,遣义军千人潜入后周,刘承勋密谋巢湖水道,敌疲之际,抢战舰若干。”

眼前的战争已经到了尾声,至于占领和州,不要开这种玩笑,后面几万援军马上就到,再不跑就晚了。

没人相信后周水师会全军覆没,后方的守军,甚至怀疑情报是假的。

就凭那些吓破了胆的唐国人?他们敢来才怪!

一万七千余人的支援部队赶来之后,顷刻之间,全都傻眼了,他们看到的只有冲天火光、满目疮痍、残垣断壁、血流成河!

不仅如此,一千名乔装打扮的神威军,也已经悄然过江,他们将以“逃难百姓”的名义,从和州出发,化整为零,沿着庐州、濠州、宿州、徐州的路线深入后周腹地,时刻准备接应汴梁之人。

此番战后,最难受的人是镇守巢湖区域的保信节度使。

保信节度使的名字很有迷惑性,他叫赵匡赞、字元辅,如果只看这个名字,很容易和赵匡胤联想起来,可事实上他原籍蓟县,跟赵匡胤八竿子打不着,论身世,赵匡赞还要比赵匡胤高不少,他是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的儿子,祖父更是当过辽朝的丞相。至于他本人,也不得了,幼年曾经被后唐明宗喜爱,特别赐给了一个“童子科及第”的身份。

几经辗转,赵匡赞在后周建立之后,果断投靠了郭荣,在淮南之战中立了不少功劳,因此就地荣升节度使。当然,他的名字实在太扎眼,历史上北宋建立之后,就果断的改成了“赵赞”。

单从军事角度说,赵赞管辖的区域,集中于九曲、官塘、朱塘、余埯等二十多个大镇,陈兵于此,皆沿着裕溪河分布,裕溪河口又直通巢湖,因此和州周军水师被偷袭,他最先接到了朱凯杰的求援。

支援同僚,没什么可说的,赵赞亲自带队赶往裕溪河口,一路上见到不少逃难民众。

这其中有些是真的逃难之人,因为不明原因,火光冲天,加上有匪人趁火打劫,沿途不少民房被点燃,那个时代又没有消防队,火灾蔓延、一烧一大片。

沿途难民数量不断增加,大大延缓了行进速度,支援军队大概用了一个时辰,才匆匆赶到裕溪河口,此时南唐水师早就撤退了。

既来之,则安之。

赵赞当不成“救火队员”,就只能当“救护队员”,从战场废墟当中寻找生者,交给军医看护,同时组织人抓紧修正防御工事,天知道,南唐还会不会再打过来。

李煜是不会再来的,可就在赵赞赶往裕溪河口的同时,另一队人也悄然出发。

刘承勋也带领一千人,在李景达率领抚州军攻坚的时候,就悄然从下游位置出发。

巢湖进入长江的河口有两个,一个是与采石矶对应的裕溪河口,另一个是下游的牛屯河。

出发之前,南唐水师改头换面,换上后周军队的服装,升起后周军队的大旗,大摇大摆地溯流而上,事实上,根本没人在乎一支军队了,因为下游滁州、扬州的军队,已经和林仁肇部接触了,距离和州位置越近,战争的气息就越浓,双方都在调兵遣将。

刘承勋指挥的都是小型战船,走舸、游艇、艨艟、斗舰,只有一艘较大的商船,用来拉船工。

这些人没有带多少兵器,因为本就不是打仗去的,真要打起来,带多少兵器也不够。

赵赞、刘承勋的行程,完美形成了“时间差”和“空间差”,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一个向南、一个向北,一个来、一个去。

待到刘承勋赶到巢湖水道的玉仙湾,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后周这是造了多少战船!密密麻麻,连水面都遮挡的严严实实!

那就别客气了,前面你们先打着,我来偷家。

如果只是驾驶船只,用不了多少人,一人观察、一人掌舵,配30-50桨足够。

开始吧,杀人、抢船、拿不走的烧掉,一条龙服务,很符合刘承勋的性格。

根据孙晟提供的情报,玉仙湾的驻军至少有五百,另有不少工匠,可战斗过程中刘承勋发现,最多三百士兵,还不是那种久经沙场的,连个像样的指挥都没有。

归根结底,后周这边赌南唐不敢动武,认定李煜软弱可欺,可是,人是会变的。

驾驶一艘船,后面拖着一条船,加上自己的船,浩浩荡荡,刘承勋如同闲庭信步一样,溜溜达达的回到了江北大营。

五十艘战舰,可以交给郑彦华,重新组织一个水师了。

尽管没有像刘政咨、何敬洙、李景达一样去玩命,但不能否认,刘承勋这一次立得功劳最大。

李煜让一个“善贪”的人去干这种勾当,可谓物尽其用,不光是船,刘承勋连造船的工匠都一起弄回来了。

此一战,完成了四个目标,挫了后周傲气,实验了“土法汽油”,送走了接应之人,抢了(烧了)后周战舰。

一箭四雕!

事情闹这么大,后周会善罢甘休吗?正常情况下,自然不会,可以说是南唐主动挑衅、自取灭亡,可眼下不是正常情况。

汴梁已经无暇南顾了。

和州之战当夜,蔡振假借帮助老太监送车为名,一去不返。

集英殿内,歌舞已休,讲经坛上,祈福已毕。

觉悟表面波澜不惊,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经文念错了好几次,时不时地眼睛就往门外瞟。

可是,一直等到祈福活动结束,蔡振也没有回来,觉悟脑子转的飞快,就让徒弟先上马车,自己在门前等待真梵及众弟子。

“阿弥陀佛,觉悟住持,一切顺利否?”

觉悟一脑门子汗,有些结巴地说:“顺利,一切顺利。”

真梵觉得有些怪,问道:“看你有些气虚,是否身体不适?”

觉悟搪塞道:“大周皇威,震慑人心,平生第一次来,有些胆怯罢了。”

真梵一听,安慰道:“你我乃修行之人,跳出红尘外,不染世间尘,回去念两遍《清心咒》吧。”

一见觉悟这边的人已经上了马车,真梵也不耽误,招呼弟子们上车,离开皇宫。

回到大相国寺,觉悟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到厢房的,偏偏这时候,谭宗、穆坚两人急匆匆的跑回来。

“觉悟住持,蔡大哥人呢?”

“啊,他,他难道没有与你们会面?”

两人一惊,面面相觑,异口同声说道:“没见到人!”

这就怪了,他一出去就没回来,如果是探路,最终必然走到芳林苑,若没有原路返回,就应该是偷偷潜出,在外面的开宝寺外,与谭宗、穆坚会面才对。

瞬间,三人都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难道,蔡振被皇宫卫队给抓住了?!

兵法云:未料胜,先料败。穆坚、谭宗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消息传递陈乔,让他快拿主意!

可是,出发之前,刘政咨再三叮嘱过,他们不能动,除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只能等陈乔来找他们。

怎么办?怎么办!

三人沉默好一阵,眼看子夜将至,穆坚再也坐不住了,猛地起身说道:“夜闯皇宫,我要去找蔡大哥!”

话未落音,门外传来一个声音:“找我干什么。”

UU阅书推荐阅读:北朝帝业贞观悍婿三国第一狠人龙魂特种兵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名门春事楚天子大唐皇长孙乾隆朝的造反日常双龙夺嫡,废物憨子竟想渔翁得利男儿行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牧唐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本王只想躺平,为何逼我夺嫡穿越枭雄食王传逍遥初唐逍遥小书生无尽宇宙的征程大唐:吃货将军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我要当球长成为土豪之后,身边美女如云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锦绣大明三国之我是正经人大秦二世公子华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大明寒士矛盾难以调和明末:造反上岸后抢走大玉儿诗与刀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带着机器狗去唐朝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郭嘉官居一品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寒窗十二年,龙吟登天位交手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时空搅屎棍南明谍影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超级妖孽特种兵霸天武魂大官人东鸦杂货店
UU阅书搜藏榜:抗战游击队我的大唐我的农场我在大宋当外戚在群里拉家常的皇帝们神话之我在商朝当暴君(又名:洪荒第一暴君)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朕都登基了,到底跟谁接头楚牧有个妹妹叫貂蝉民国谍海风云(谍海王者)挥鞭断流百越王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晚唐:归义天下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重生南朝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北朝奸佞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我主明疆抗战之血怒军团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大汉奸臣英雌医鸣惊仙三国之佣兵天下大唐极品傻王救命,系统要害我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重生女尊世界但开局就进了送亲队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大唐重生兵王北宋不南渡长安之上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穿越后被分家,搬空你家当大清疆臣。大秦反贼中华灯神回到明末做枭雄魅影谍踪他是言灵少女九灵帝君锦衣黑明大明:我想摸鱼,老朱让我当帝师谍战从特工开始老朱你说啥,我跟马皇后混的我爷爷可是大明战神开局召唤,我的武将有点多黑铁时代天幕:带三国英豪征服地球
UU阅书最新小说: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乱世谋权,皇嫡孙他杀疯了!寒门布衣,开局打猎养活小娇妻抗战:关东崛起,从保安团起义开始!史上最强九千岁,开局修炼葵花宝典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小兕子驾到大炎第一暴君:从废太子杀穿皇城烽烟四起:逐鹿天下穿越太子:冤枉我调戏贵妃?但我喜欢她妹妹戍海疆边,称霸从杀敌开始饥荒:狩猎养家,我把娇妻宠上天!满门忠烈,被退婚后我成了女帝宠臣乱世饥荒:我打猎带嫂嫂吃香喝辣乱世逐鹿:从打猎养娇妻开始朱门风流我执天下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大明:我姐是马秀英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抗战之皖系少帅执掌北洋让你当秦王,你把六国灭了?满门忠烈被流放,嫂嫂助我平天下开局手雷炸李二,他竟请我当国师一拳轰碎吕布戟,你管这叫郎中?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大乾逍遥皇太子大宋:韬光养晦十三载,封王方知是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