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研究所,专属房间中。
李前从沉睡中醒来,缓缓睁眼。
光芒自房间四角绽放,而非屋顶,这带来了明亮但不刺眼的柔和体验。
并没有警报响起。
李前坐起身,看向门口。
个头高挑,双眉入鬓,面上些许冷漠的女子推门,她露出笑容道:
“航天局邀请你参加会议。”
来人正是林玲霜,和段小玉一起,交替进入幻象空间,专门负责任何状况下唤醒李前。
林宇离开沙漠世界,在大海上航行,人类高度警惕,李前自然时刻准备应对意外。
不过每天还是有至少10个小时在幻象空间,进行人员的转运、信息的交换,以及法力的积累。
幻象空间开发总署背后是联盟政府,人员配置充足,发展迅猛,不需要他操心。
“什么会议还要我参加?”
李前跳下床,快速整理衣装,拿起床头手机揣进兜里,边问道。
林玲霜道:
“发现了外星人。”
“真发现了?”
李前惊奇,整理发型的动作停顿半拍,诧异地望向林玲霜。
瞧着李前那张五官轮廓几乎没有变化的面庞,林玲霜回忆起二十多年前,那个离开校园,还很青涩的少年。
如今已然是站在文明顶端的大人物。
其一举一动,牵动无数人的心,包括她自己。
一旦林宇在大海上遭遇危险,就需要李前提供帮助。
“航天局的人是这样说的,可能性在90%以上,就在我们前方的那个恒星系第一颗固态行星上。”
林玲霜重复航天局工作人员的话语。
“这倒是运气好……”
李前感慨,跟随林玲霜出门。
不论是无垠海的遗迹,还是游戏本身存在,又或者塔尔人,幻象空间那些黑柱,都说明宇宙间不止蓝星存在智慧文明。
却没想到天象-a,这个蓝星离开家园,遇到的首个恒星系,就孕育智慧生命。
是蓝星运气好,还是宇宙生命多到超出蓝星人的想象。
林玲霜开车,两人通过城市轨道,来到冰原之上。
大地并不黑暗、
悬浮在城市上空,和四野高山上的人造太阳,洒下空旷的光芒。
抬头望天,暗红的星团压落天穹。
正中靠左的一颗星辰便是天象-a,人类的探测器检测到疑似智慧生命活动迹象。
“在以前的和平时代,我们的科学家就曾担忧,随着人类科技发展,无线通讯、太空活动、蜂窝网络繁荣,会让蓝星暴露在宇宙,暴露在外星人的监视之下。”
航天局大会议室,坐满了人。
李前和几位中心领导,熟悉面孔坐在前排首位,讲台上航天局工程师正在发言:“从遥远空间看,外星文明有可能检测到我们泄露的电磁波,从而判断科技文明的存在。
比如无线通信,电视广播,卫星信号,雷达脉冲等,都算是泄露源,被截获。
而我们现在的发现便是基于这一点,一年多以前发射的探测器更加靠近天象-a,反馈回来的数据对我们的研究帮助很大。
我们发现,天象-a的三颗行星中,其中两颗都是气态行星,其中一颗散发的千米波长射电暴,与木星相近,我们推测这颗行星内部压力很高,温度很高,逼近聚变临界点,通过光谱反馈,其含有大量的聚变原材料……”
台下的李前疑惑,不是来听外星人相关的报告吗?
他看向左右的几位。
他们注意到李前的疑惑目光,和善笑笑,轻轻颔首,示意稍安勿躁。
“另外一颗气态行星,密度和海王星差不多,由于远离恒星,温度较低,但我们还是发现其控制着大量卫星,十多条行星环。
那可能是其他行星被粉碎的残骸,肯定具备大量矿物,是星际文明发展的沃土……”
工程师又描述一阵,忽然扯回正题,讲起外星人相关发现。
简而言之,航天局研究团队通过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发现天象-a的第一颗行星,具备强大的磁场,比蓝星还要强盛一点。
并且检测到一些颇为奇特的电磁波,怀疑存在智慧文明。
“首先,自然的无技术类智慧文明星球,比如古时候的蓝星,电场以低频主导,舒曼共振、极光产生的辐射等,覆盖频段比较宽,缺乏调制规律。
较长周期变化,如自转、公转带来变化。
现在蓝星的特征是:自然静默状态下,出现多种异常的窄带高频信号。
具备调制规律,信号中蕴含数学结构。
多个频道的协同变化,体现出技术的标准和多样性。
这些是科技文明的电磁领域象征。
而天象-a这颗行星的磁场中,存在周期性的,特定窄带的高频信号。”
工程师在大屏幕公布数据,该星球高频信号在80-120mhz,这是典型的经过调制的信号。
人类的广播信号就在这个区间,且相差极小。
“你的意思是,天象-a存在的智慧文明,已经有了广播?”
一位技术领导举手发问。
“这种信号衰减的比较慢,5、6光年内都还高于宇宙背景辐射,可见该颗星球上具备大量的发射源,且活动规律与星球的自转保持一致。”
工程师说道。
“昼夜差别……”
台下另外一位科学家低低自语,翻看手中平板,阅读航天局提供的资料,最后又摇头,苍眉紧皱。
李前也在翻看资料,他现在的学识水平不低。
他琢磨过味儿来,航天局邀请自己来,而上面那位工程师扯半小时淡,是想要获得专项办公室更多投资。
不过外星人的顾虑也确实存在,而且可能性比较大。
窄频道的高频信号,除非星体内部活动无比剧烈,如恒星系诞生之初的蓝星。
然而那是一颗固态行星,观测的星球表面温度较低,特征不符合。
更何况周期性的变化,还和昼夜交替相关。
蓝星上周期性改变,就比如电视信号,晚上看电视的人多,信号自然增强。
深夜和白天看电视的人少,自然相对较弱。
总而言之,这是自然界很难产生的现象。
但令人纠结的地方是——该星球只有这一种高频信号。
也就是类广播的频段。
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既然掌握广播技术,搞出了星际文明般的规模,怎么也要涉猎其他的信号。
而不同频段的信号,效果不一样。
如卫星、wifi,4g5g信号等,不同波长,传输精度、效率、距离、穿透性,各有优劣。
一个能搞出这种动静的智慧文明,科技程度至少相当于蓝星进入信息时代。
不止有广播。
总不能现成的苹果不吃,跑去啃树皮吧?